教育部揠苗助長式的建議,固然不妥,惟華教人士∕華社除了反對之外,是否也應該思考其他方法,以提升華小生的國語水平?在大馬這片土地,這是繞不過去的問題。
ADVERTISEMENT
教育部官員建議統一各源流小學的國語課綱,這並非新鮮事,華印社會如往常般站穩立場,表達反對。
這十多年來,教育部官員“屢敗屢戰”,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統一國語課本的政策,實在是“鍥而不捨”。
根據官方說詞,統一國語課綱,有助於提高華淡小學生的國語水平。表面上看,似乎言之成理,國小和華小國語課綱不同,前者較深,因而國小學生的國語程度相對較高。
然而,這當中存在邏輯謬誤,忽略了國小和華小的根本差異。國小生多為巫裔,馬來語∕國語是他們的母語,因此在學習上更為得心應手;而對華小生(多數為華裔)來說,國語是作為第二語言來學習,需要循序漸進,才能有效掌握。
再者,在國小,國語是教學媒介語,學生大量接觸與使用國語,沉浸其中,自然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果;而在華小,主要媒介語是華語,國語的使用頻率較低,學習效果遜於國小,這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把國小和華小的國語水平擺在一起比較,無疑是有失公允。統一國語課綱,試圖強行拉高華小生的國語水平,也難以奏效。
華小生的國語水平,並不會因為統一課綱而自然而然地提高至與國小生相當的水平。這個道理很簡單,舉一例足以說明:大馬學生英語較弱,而英國小學生的程度相對較高,難道只要我們採用英國學校的英語課綱,我國學生的英語就能來個大躍進,小學生張嘴就是一口“洋腔”?
學習一門語言,需要循序漸進,也要各種因素的配合。今天我們學語言,不似武俠小說中的學武功,忽然得到一本絕世武功秘笈(程度更高、內容更深的課綱),就能打通任督二脈,內力呈幾何級增長,躋身高手行列。
學語言,需要正確的方式、適合的課綱,還有大量時間的投入。課綱須符合時代與學生的需求,不是越難就越好。
事實上,課綱內容的難度不能太高,否則學生或會因為跟不上進度,而產生恐懼、抗拒,甚至放棄。教育部若一意孤行,統一課綱,揠苗助長,最終或會導致部分華小生因難以應付過於艱難的學習內容,而對國語失去興趣。
教育和學習,從來就不是簡單的事,教育部宜和專家深入研議,謹慎定奪。
然而,華社與華教人士也應從中反思華小生的國語困境。不少華小生能說能讀能寫國語,但整體而言,國語能力仍然相對較弱。
教育部揠苗助長式的建議,固然不妥,惟華教人士∕華社除了反對之外,是否也應該思考其他方法,以提升華小生的國語水平?在大馬這片土地,這是繞不過去的問題。
學習國語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需要。通過掌握國語,學生不僅在職場上更有優勢,也能與友族深入交流,建構共識,促進團結。撇開功利不說,純粹一點──“國民有責任學好國語”,就如此簡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