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數字時代,新聞資訊似乎觸手可及,尤其是對於中學生來說,數字平臺更成為了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然而,越是在這般信息氾濫的現況,傳統紙媒所具有的獨特價值則越發彰顯。
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和家長開始意識到,鼓勵中學生閱讀報紙,不僅能夠幫助他們培養系統化的信息處理能力,還能鍛鍊他們的專注力和理解能力。在閱讀報紙的過程中,新聞和觀點能夠有效拓展讀者的知識面和思維深度。
閱報不僅僅是為了瞭解每天發生的新聞,更是為了讓讀者在快速的數字信息流中,找到一份靜謐與深度。報紙提供了有深度的報道和多角度的分析,這些是碎片化的數字信息所無法比擬的。通過閱讀報紙,學生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時事動態,培養對社會問題的敏感性,並學會從不同的視角審視世界。

持續推廣閱報有助全面發展
巴生興華中學的梁耀文老師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學校便為每個班級訂閱報紙。如今,不僅圖書館內陳列了各類報紙供學生閱讀,學校還積極推廣閱報。一些班導師在早晨班會時邀請學生分享最新新聞,課堂教學中則融入了時事內容,涉及歷史、地理、商業、經濟及科學等多個學科。這種方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增強了他們對社會事件的敏感度和理解力。此外,學校也有社會科學課,這個課程更是需要關注本地與國際時事,以培養學生的法治與民主意識及全球視野。因此,學生需要定期閱讀報紙或關注新聞,以更有效地進行相關學科的學習和掌握時事知識。
梁耀文指出,儘管學校在教學中融入了時事,最關鍵的仍是學生對時事的真正興趣與自律閱讀。若學生僅僅是為了比賽而閱讀時事內容,而非出於對時事的真正熱忱,這種學習效果可能未必如預期那般顯著。報紙或網絡新聞不僅能提升學生的信息篩選與分析能力,還能鍛鍊批判性思維及社會責任感。


學生受激勵關心時事
此次也採訪了5位成功晉級2024年第23屆星洲日報中學生時事問答比賽入圍賽(100強)巴生興華中學的學生,瞭解他們對閱報的重要性及對時事的看法。
劉凱揚分享道,這項比賽激勵了他持續關注時事,因為時事反映了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瞭解時事有助於與時代同步。李翊暘則表示,通過閱讀報紙,他能掌握事件的全貌,這對他的報告和寫作有極大幫助。“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課本知識,更應緊跟時代的腳步。”
蘇奕帆指出,許多中學生對新聞漠不關心,而瞭解時事能夠開闊視野,加深對社會和世界的認知。洪浩正則強調,與外界保持溝通至關重要,封閉自我只會導致視野狹隘,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會不足。賴妮可認為,除了學業,學生關注時事同樣重要,這有助於豐富知識儲備,為未來的社會生活做好準備。
本次比賽的舉辦,不僅旨在考核學生對時事的關注度,更是對其信息處理能力與綜合素養的全面檢驗。通過設立多樣化的挑戰題目,比賽激發學生對社會、政治、經濟等領域時事的深入探索,提升其信息收集與分析的能力。比賽的設置鼓勵學生進行深度思考,通過嚴謹的考題,促使學生進行多角度的剖析。這種深層次的思考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還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多變的社會環境,養成閱報的習慣,成就了他們的成長。
洪浩正、刘凯扬、赖妮可、苏奕帆、李翊旸、梁耀文老师.jpg)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从几年前的一个不起眼的事迹开始说起。
那是正在面试大学科系的时候。因为非常紧张,虽然整个过程说不上记得非常详细,但至少还保留约70%。犹记得那时候的面试官问了我一句:你喜欢文学吗?我自信满满地点头示意。然而接下来的面试问题就足以颠覆刚才的回答:你认为文言文应该保留下来吗?你对现代中国文学有什么想法?显然我是硬着头皮随便乱掰才懵然过关的。
尽管后来的我如愿考上理想的科系,但这个记忆始终在我脑海里无法退去。它会在我偶然感到得意忘形的时候跳出来警示着我,同时又像是提醒一件我至今仍无法认可的事实。
不知从何时起,每当到了自我介绍的环节,除去姓名年龄等重要信息,随之而上的必然少不了这一句:我喜欢阅读和写作,或我的爱好是阅读和写作。
阅读和写作就是密不可分的组合,少了任何一组都称不上完美。就像我的爱好,但凡提起写作,就不得不提起阅读。因此对熟知我的人来说,喜欢写作和阅读不知不觉地化成了我人格的一部分。每当有人提及自己,就会被按上“喜欢阅读”的人设。
而我真的喜欢阅读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是那么地绝对,至少在小学毕业之前,对当时几乎阅读完图书馆所有红蜻蜓小说的我来说,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即使上了中学,阅读的课外书籍也愈发减少,但我还是深信自己拥有阅读的好习惯。直至考上中文系之后亦是如此。
但就算骗得过全世界,本性始终不会违背自己。不得不承认,自身仍保存写作的喜好,但在阅读领域上,网络世界的精彩已经远远胜于文字带来的震撼。虽然每个时段依旧为自己购入一定的书籍,但其实只有自己明白,那些堆积在桌子和书架上的书本,从新鲜感结束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接触过它们。哪怕觉得再无聊空闲也罢,我也宁愿重复刷着手机里的短视频,而不肯将它们摊开细读——这就是我目前的情况。
身体不会欺骗自己
若问我这有没在写作方面带来影响?那肯定是有的。即便拥有再多的创意或创作灵感,匮乏的词汇和表达能力还是落后他人不止一点,就连参加过的写作比赛也始终无法为自己留下一个名分。最明显的,莫过于在阅读较深的书籍时仅停留在表层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当然,写作是为了让自己快乐,并非作为炫耀的资产。想提升文笔必然少不了阅读。只是我想表达的远远不止这些。
什么时候才会诚实向他人坦白:其实自己并不喜欢阅读?
什么时候才会承认,其实自己对文学作品并非想像中的热忱?
又或者说,写作与阅读其实可以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就像喜欢听音乐不代表一定要喜欢写歌;喜欢美食不代表一定要喜欢下厨。而阅读和写作也都是基于相同的道理。
其实喜不喜欢这件事,身体不会欺骗自己。在听不懂的文学课上强迫自己努力听得懂的样子,参加读诗会上那个因无法同其他友人那般沉浸于写诗而感到不适的自己……还有很多很多的时候。我想身体早已给了我很多提示。
新的一年,比起向全世界宣示,倒不如先好好地坦诚面对自己:不喜欢阅读也没关系,喜欢看短视频也没有错。爱好不分贵贱。
然后再慢慢地将这句话从自我介绍里退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