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7:49pm 06/09/2024

爱薇

巴菲特

爱薇

巴菲特

愛薇 / 巴菲特的兒子

文:爱薇(蕉赖)

“14年前在看這本書時,純粹將它當成一本適合年輕人參考的激勵書。可是日前重看時,認為它也不失是給家長一看的好書。”

ADVERTISEMENT

是誰?即使你不是股票玩家,沒關注股票行情,相信應該也曾聽過這個名字吧?不錯,他就是被譽為“股神”的美國著名投資家,今年94歲的Warren Buffett。據說其身家已近千億美元。對一個普通人來說,有了這麼一大筆財產,作為他的子女,肯定是養尊處優,隨時可以躺平,享受父蔭,衣食無憂,反正老子走了,這些財產肯定也帶不走。不過,今天我們不談巴菲特本人,而是要介紹一本由其次子,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t)寫的一本書:《Life Is What You Make It》 ,2010年翻譯成中文,書名是《做你自己》。

◢洪蘭:“我強力推薦!”

14年前在看這本書時,純粹將它當成一本適合年輕人參考的激勵書。可是日前重看時,認為它也不失是給家長一看的好書。因為在書的字裡行間,透露的是為人父母一個既開明,而又深具智慧的養兒育女之道。也難怪當年此書一問世後,立刻受到不少讀者的追捧,甚至獲得多位大卡的鄭重推薦,其中包括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女權運動先鋒葛羅莉亞等、中文版推薦人更是多達二十幾位,其中包括洪蘭、吳淡如、李家同、胡志強。尤其是為中文版寫序的洪蘭,更以肯定的口吻作為序文題目:〈金湯匙族寫得最好的一本書,我強力推薦〉!

◢插在背上的金匕首

在一般普通人的觀念認為,有個千億美金財富的老子,一定是過著錦衣玉食,住豪宅、駕大車的奢侈生活吧?然而,我們看看彼得怎樣說:

“我出生在一個充滿關愛的家庭,這個家庭給我最重要,也是最棒的禮物,就是心理上的安全感。——關於繼承財富的事,我父親有他一套明確的看法。基本上,他相信出生時嘴裡含的金湯匙,長大後太容易變成插在背上的金匕首,看似富貴無虞,但上進心和企圖心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流失殆盡,年輕人因此錯失了發掘自己人生的大好機會。”他又進一步解釋:

“一些富有的家長之所以給孩子太多金錢,卻付出太少關愛,往往就只因為太偷懶,而且太不願意付出。”或許,我們可以說是教養的另類失職吧?

“我父親常說,如果可以的話,父母應該讓孩子有足夠的機會什麼都做做看,而不是有足夠的機會什麼都不做。”

“母親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她告訴我想要成為怎樣的人,就能成為怎樣的人,並不是我想做什麼事,就能做什麼事。——我的思想可以天馬行空,但我的行為必須遵守適當的規範,這些規範是要提供我們可以依據的方向。”

◢沒人能決定父母是誰

的確,沒有人是自己要求出生來到在這個世界上的;也沒有人能決定自己的父母是誰,或是在什麼情況下誕生的。經常會聽到有些年輕人一旦受了委屈或遭受挫折時,進而憤怒地質問家長:為什麼要生下我?大哉問往往讓對方無言以對。作者卻很好地替我們詮釋了這個尷尬的靈魂拷問:在人生的一開始,一切都是隨機的。若能接受這一點,就能開始學會謙虛,也才能開始務實地發揮我們每個人被賜予的獨特人生。

◢9萬美金買時間

彼得並沒有步其父親後塵,選擇財富方面的投資,而是對音樂情有獨鍾。他希望自己能像其他大多數的音樂人一樣,通過不斷地努力,寫出最好的作品,活出自己。正如本書醒目的宣傳文字:巴菲特投資股票,但他教兒子投資人生。這位音樂人更是強調:人際價值觀和情感價值觀,都是從家裡學習來的。換句話說,那是從耳濡目染吸收過來的。所以,他的看法是:人們住的房子大小並不重要,最重要是家裡要有愛!

19歲那年,彼得獲得了一筆家族遺產,那是爺爺賣掉農場所得,巴菲特替彼得買了波克夏公司的股票,時值約9萬元左右。彼得事後回憶說,若他將股票保留至今,大約市值7200萬美元。至於姐姐及哥哥,他們當時選擇要了現金,可是不久就用光了。他說自己要用這9萬元買時間。

“——爺爺那兒繼承到的遺產不是一筆多大的金額,但我很清楚那仍比大多數年輕人剛起步時擁有的都多。——我也知道,假如一開始就必須面臨生計的問題,我可能沒辦法走我所選擇的這條路。”倒是說得很坦白。

對那些剛要踏入社會大學門檻的年輕人而言,《做你自己》一書,的確是值得鄭重推薦的。讀者可以通過彼得的成長、工作和專業追求的心路歷程,作為一個很好的借鑑。

◢犯錯並不可恥

“我們犯錯,因為我們懂得太少;我們犯錯,我們自以為自己很懂。——犯錯的理由不勝枚舉,錯誤的種類也千奇百怪,有讓我們尷尬片刻的小錯,也有讓我們好幾年,甚至好幾十年都懊悔難過不已的大錯——所有的錯誤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它們全是學習改進的機會。”

東西方文化畢竟有所差異,就以華人的一般觀念而言,老子賺到的錢,多數會留給後代。如果後代爭氣的,當會謹慎加以利用,將原有的生意版圖或事業擴大,繼續發揚光大,光宗耀祖;然而,遇到不肖子孫,揮霍無度,不出幾年,可能就將祖業或父業辛苦積累的錢財,花之殆盡。

洪蘭教授說:“這本書對年輕人最好的地方,是他的經驗是每個人都用得上的——”這點我認同。

近日在網絡看到同樣出自豪門的一段新聞報道。杭州“江南銅屋”博物館創辦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的孫子,朱軍岷的兒子,朱也天,高考得了700分。於是,有人訪問了為人之父的朱軍岷的育兒之道,他說:

“如果你家境好了,你會對你的孩子放任不管嗎?這不可能。反過來講,家境好更有條件去培養孩子,這也是不容迴避的一點,本身中國人對下一代的教育也很重視。”

他認為,孩子不是天才,而是靠努力和勤奮取得進步——

“十多年前我們家從來不看電視,當著孩子面也不看手機,家長以身作則很重要。”而高考考獲700分的朱也天也有話說: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富二代很容易和‘不學無術、招搖過市、花錢大手大腳’這些詞聯繫到一起,但是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家境都不錯,為人大多低調務實,謙遜有禮。我也時常對照警醒自己。”

正因為家庭條件比較好,所以他才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摘掉“不學無術”的標籤。

說句實話,儘管東西方教育方式有異,但對孩子的教育上,在某些方面還是有異曲同工的相似之處,互相契合。

相關文章:

【投稿】他從普通玩家,晉升任天堂社長
【中文對對說】星期天 ≠ 一星期的最後一天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