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牆突然倒下之前必有裂痕,潛在風險必有蛛絲馬跡可尋,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多關注周遭情況,往後的日子必能一起“避坑”。
ADVERTISEMENT
吉隆坡印度清真寺路人行道忽然“開洞噬人”,導致一名48歲印度籍女遊客墜入深坑,經過一番搜救,一無所獲,當局宣佈停止搜救。
毫無預兆的地陷“坑人”,引起全國關注,也讓我想起以前在電視臺工作時翻譯過印象深刻的一則國際地陷新聞。
事故發生於2013年,地點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市郊區的一間民宅內。
當時,有關的地洞吞噬了一名正在家中臥室睡覺的男子,當家人聽到巨響後衝進臥室,看到的卻是一個寬20至30公尺、深約30公尺的超級大坑洞,原本睡在房內的人明顯已經墜坑。
事發後,當地政府拆除所在民宅,並將地陷填平。
但在事件發生兩年後,2015年,事發的同一地點,又出現了地陷。據瞭解,美國佛羅里達州被指是地陷的異常頻發地帶,主要是因為該州位於石灰石或其他碳酸岩石構成的基岩上,經過酸性地下水腐蝕後,就容易被溶解、形成空隙,造成地陷。
回看我國,在城市建設迅速發展之際,相信國內不少地方都有出現大大小小因地陷而引發的坑洞,只是因為大部分情況不嚴重,所以很少引起關注。
根據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的定義,地陷就是支撐地表的地下岩石層坍塌或鬆動引發,也就是說地表下的支撐因為各種原因被掏空後,導致地表在受壓時突然斷裂崩塌形成坑洞。
資料顯示,地陷通常出現於有水流經過的可溶性岩層,比如石灰岩,因為當地下水從岩石裂縫或接合處排出時,就會持續溶解岩石,導致地面出現凹陷及下沉。
同時,暴雨或持續降雨,抽取地下水、建築工程、水管爆裂等人為因素,也一樣會導致地陷形成。
雖然作為普通市民,我們或許會搞不懂什麼是石灰岩、碳酸岩石這些地質名詞,但是,在可能導致地陷的人為因素上,我們卻是可以通過細心和多關注去協助防範的。
在我們的周圍不時都在發生著大大小小的地陷、土崩事故,而這些都和地表之下的結構,被各種原因“掏空”引發鬆動有關。
作為社區記者,每次採訪關於地陷或塌方事故,無論大小,都必定和水管破裂或排水溝破裂導致流水溢出長期侵蝕土石有關。
有時候是因為市民對於屋外或路旁的喉管破裂不當一回事或發現得太遲,有時則是有關單位接獲投報後一直拖延或不管不顧,最終引發嚴重塌方才忙著要搶修。
除去事不關己的態度,看到水管或排水溝破裂就投報,沒有反應就嘗試其他管道直至事情解決為止,聽起來很麻煩,但其實卻能避免很多的風險。
上兩週開車出外,經過鄰居家,發現排水的深溝旁石壁在漏出乾淨的水,原以為就是雨季的水量大,從石壁溢出;可過了幾天,已經沒下雨了,石壁流出的淨水卻越發的多,我才想到那可能是水務公司埋在地底下的水管破裂,於是趕緊向當局投報,雖然電郵回覆說3天后才給予答覆,但3天后他們已經派人前來維修。
說實在的,鄰居對於屋外的喉管破裂一無所知,他說主要是因為他很少會去看溝渠或屋外的狀況。畢竟那是深達5尺多的深溝接近底部的石壁在不斷溢出淨水,沒有及時發現也屬正常。
但倘若一直沒被發現,那麼相信再過一段日子,不是回家的路有地陷,就是道路和溝旁斷裂崩塌。
我其實也無法預估到底那水管破了多久,那水流了多少,畢竟要不是那天剛好出外,又剛好停在溝旁看到淨水流出,我也不會意識到那裡有“風險”。
於是我告訴自己,以後要多注意這些我平日不當一回事的地方,因為這些本來看似只是喉管爆裂漏水的小事,一旦置之不理便會變成崩塌地陷的導因,不少事故都在提醒著我們“滴水是真的可以穿石的”。
倘若地陷的主因非源自地質,那麼我們要避免這些風險,就更應該關注人為因素,即便只是路過的一節路有水管爆裂或地面下沉,看起來有不妥或風險就不要視而不見,也不要抱持“不關我的事”的態度,畢竟現在要投報負責單位只需通過熱線電話或電郵,而大部分時候這些單位也都會負上該有的責任。
高牆突然倒下之前必有裂痕,潛在風險必有蛛絲馬跡可尋,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多關注周遭情況,往後的日子必能一起“避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