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己居住的地方,你有多少了解?不如從地名著手。地名短短几個字,卻往往濃縮著一整個時代記憶。哪條街道“很有戲”?哪個地名起源其實是以訛傳訛的謠言?我們邀請文史工作者雷子健與蔡羽各自分享5個他們覺得好玩的地名故事。

雷子健/地名背後,承載一縷縷故事與鄉愁
前南洋商報副總編輯雷子健,自小喜愛歷史和地理,退休後遇到冠病疫情的隔離日子,終於有時間將常年收集的資料,彙整出一篇篇考究地名來源的文章,集結成《地名采風錄》。
ADVERTISEMENT
1.Rawang 萬撓
年幼隨婆婆出沒萬撓一帶,雷子健已有疑惑,為何馬來名稱明明是Rawang,華人卻喚萬撓?
口耳相傳的是,當地華人將舊時火車站牌的譯名念反了,本該從右讀向左的“撓萬”,被人們從左向右讀成“萬撓”。“但我覺得不可能,哪有這麼笨?”他說。
耗時漫長,他終於尋獲線索。
1892年,吉隆坡鐵道已接通Rawang市區,該火車站設立的地點,叫做Bandar,是英政府打算用來取代Rawang的新埠。住在Rawang的華人原先不肯搬遷,直到英政府公開招標Bandar市區的賭牌、酒牌和鴉片牌,人群才開始湧動,Bandar也逐漸興旺。
“萬撓”的福建發音,與“Bandar”相近,而非“Rawang”譯名。
華文譯名之謎得以解開,但用來取代Rawang的Bandar,卻沒能替換原有的馬來地名。“Rawang”從舊市區被人們沿用到新市區,“Bandar”則消失在時光更迭裡。
原先的Rawang,則坐落在今日萬撓18英里處,早期華人喚它“拉旺”或“朥汪”,而非“萬撓”。

2.Sekinchan 適耕莊
關於雪州魚米之鄉,雷子健從小是這麼聽來的:
適耕莊先有中文地名,寓意“適合耕種之地”,才出現馬來地名Sekinchan。普遍流傳的說法是,“適耕莊”3字是由育群小學校長葉志謀聯同有才之士在1948年擬想。
投入地名研究後,雷子健翻找資料發現,1940年代已存有“Sekinchan”這個馬來名字。再往回追溯,百年前的地圖也已標有“Sungai Sekinchan”字眼,證明“適耕莊”實為譯名,而非華人原創。

3.Bentong 文冬
彭亨州的文冬(Bentong),與泰南的勿洞(Betong),地名相差一個字母,都帶有“竹”的意思。更巧的是,兩地開埠年代相近,也居有很多廣西人。
在報館工作時,來自勿洞的上司曾向雷子健說起老家軼事:以前廣西人從中國南來,先是落腳勿洞,再寫信回鄉叫喚親人過來,卻因地名相似引起誤會,導致不少人流落文冬。
雷子健當作玩笑話,半信半疑。後來遇到同是來自勿洞的朋友,對方也說起相似的事。另一友人則反過來,他的叔叔當年原想去文冬,卻停泊在勿洞,落地生根。
“這個聽起來很好笑,”卻也真實,“所以這兩個地方的華人,很多都有親戚關係。”

4.Fraser’s Hill 福隆港
福隆港早期不叫福隆港,華人叫它白鬚港。誰的白鬚?開埠者Louis James Fraser長長的白色鬍鬚。當年這位蘇格蘭人來到山上採礦,讓福隆港成為全世界最高的錫礦場。
福隆港後來如何得名,雷子健也不好解釋,有傳源自礦場一名叫做“福隆”的華人包工頭,另有書記載“福隆”是山上華資礦場的名稱。
新加坡歷史學者許雲樵曾質疑,福隆港本是一座山,為何人們把它叫做“港”?他猜想,或是“崗”字訛傳所致。雷子健駁,沒有訛傳這回事,那是因為廣東人和客家人慣把礦場稱為“港門”,所以叫做福隆港。

5.Bau 石隆門
流傳已久的歷史故事,不一定接近真相。
石隆門的馬來地名叫做“Bau”,有味道之意。人們普遍相信,地名由來與1857年華工向白人拉者詹姆斯·布洛克(James Brooke)發起的抗爭有關。抗爭死傷慘重,屍臭味難忍,遂得名“Bau”。巧合的是,鄰近石隆門的馬梭,馬來名稱是“Busu”,近似“busuk”(臭味之意)一詞,讓這個說法更添幾分真實。
雷子健卻對此存疑,經過查證發現,早在石隆門事變以前,英國人已在著述中將石隆門稱作“Bow”,也將馬梭喚作“Buso”,證實兩地地名與屍臭無關。
1830年,客家人劉善邦率領礦工前來採礦,金礦旁有座形狀如帽的山,而“帽”的客家發音與“bau”相近。至於中文名稱“石隆門”,據信是由“石洞門”轉音而來。

蔡羽/老街故事,訴說消逝的風景
古晉人蔡羽一直對老街有莫名的喜愛,工作地點也落在老街區。後來有了新手機,蔡羽開始在下班後流連拍照,上傳社媒,反應良好。有了圖片,也得有圖說,於是開始搜尋老街史料,後來有了撰寫專欄的機會,陸續也有學校找他為學生導覽老街,自此成了為老街說故事的人。
1.Wayang Street 花香街
Wayang Street是一條“很有戲”的街道,蔡羽說。
街上有座古廟,每年廟會都會搭起戲臺,吸引各族觀看,連馬來人也以“wayang”作為街名。19世紀,這裡曾是公子哥流連的煙花巷,有琵琶女彈琴唱戲。1952年,古廟戲臺旁邊築起麗士大戲院,是戲迷盤桓之地。知名導演蔡明亮的父母,也曾在廟前開攤賣面。
而好戲終會落幕。琵琶女後來走了。麗士大戲院後來拆了。蔡明亮父母的麵攤也不在了。唯獨古廟的戲臺,一年一度如期開戲,未成絕響。
在古廟鳳山寺裡,蔡羽無意發現,碑記載有小巷別稱“福順街”。他推想,興許是小巷名稱無足輕重,“福順街”最終沒能被街坊記住。老店前的大片空地,曾是牛車停靠之處,民間也戲稱它為牛屎街。如今,Wayang Street音譯成花香街。從牛屎到花香,蔡羽說,這是一場華麗轉身。

2.Main Bazaar 海唇街
古晉河畔的海唇街,是砂州最古老的貿易區。19世紀前,這條街已經擁有3個名字——福建人喚它港墘街,“河邊”的意思;潮州人稱它順豐街,取自當地會館“順豐公司”;另有約定俗成的名稱“老巴剎”。
蔡羽解釋,在古晉人的語境裡,“巴剎”比菜市場更為廣義,常指一個社區。他相信,後來的官方英文街名Main Bazaar,很大可能參考了“老巴剎”的叫法。
邁入19世紀三四十年代,這條街又多了新名字“海墘街”,但流傳不久。60年代後,人們普遍擁抱“海唇街”這個名稱。據蔡羽所知,其中一個可能是,負責出版品翻譯工作的婆羅洲文化局,成員多是精通英語的客家學者,而“邊”的客家發音近似“sun”,便衍生出“海唇街”的稱號。

3.Rock Road 大石路
大石路真有一塊褐黑色巨石Batu Kinyang,彌散著奇幻的神話傳說。
馬來坊間相傳,這塊神石不僅會變大,還有魔力。早期有位爪哇人在石上睡覺,夢見神仙,他向神仙祈願,希望能有孩子。醒來不久,妻子果真懷孕,石前隨之湧現祭拜人潮。
蔡羽續說,古晉第一代華人富豪王長水家裡有個體弱多病的孩子,在妻子到神石前為孩子祈福後,孩子身體開始好轉,健康長大。
神話縹緲,而大石沉著依舊,靜守路邊的人來車往。

4.Ban Hock Road 萬福路
古晉有一條巷,有一條路,有一個碼頭,都叫做“萬福”。
蔡羽說起關於“萬福”的故事:
19世紀末崛起的福建商人楊源抄,南來婆羅洲後先是開拓菜園。有天他如常耕作,見到一名男子從馬背摔落昏迷,立即上前施救。他當時並不知道,眼前的男子正是砂拉越拉者查爾斯‧布洛克(Charles Brooke)。拉者甦醒後,讓楊源抄承包警察宿舍伙食,作為報答。
楊源抄有了積蓄,在古晉老街區開設萬福公司。精於經商的他迅速建立自己的商業王國,最頂峰時期,他在政府准許下,自資擴建店鋪前的碼頭,負擔日漸增多的貿易量。數間古廟的徵信錄上,也能瞥見他或萬福公司的捐款記錄。
好景不常,萬福公司在1920年代隕落,楊源抄後來破產,唯有萬福巷(Ban Hock Lane)、萬福路(Ban Hock Road)和萬福碼頭(Ban Hock Wharf)保留下來。
5.Gambier Street 甘蜜街
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甘蜜是南洋重要經濟作物,當年發跡的古晉商人,多數涉及甘蜜貿易。據蔡羽所知,在最巔峰時期,古晉近郊遍佈上千座大大小小的甘蜜園,收成後拿到市區販售,人們爭相買賣,搶手的甘蜜後來也成了一條街道的名字。
甘蜜街位於古晉河畔,街上店屋約在1880年代建成。當時的店屋多半是雜貨店,幾乎由潮州人經營,因此甘蜜街另有別稱“長興街”,取自潮州人設在當地的“長興公司”。每家雜貨店店鋪後方都擺有一口大鍋熬煮甘蜜,熬煮出屬於甘蜜的盛況好景。
如今不多人熟悉甘蜜的形貌與味道,還好有個街名封存著一個時代的縮影。
相關報道: 【地名趣味/01】解讀馬來西亞既陌生又熟悉的趣味地名,認識這些地方那些樹 【地名趣味/02】從眾聲喧譁到約定俗成──撿拾華文地名走過的往事 延伸閱讀: 【太平150週年/01】老建築說故事,訴說太平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太平150週年/02】太平第一個火車站在哪裡?尋找湮沒的火車遺蹟! 【太平150週年/03】熄燈的老店,消失的風景,我們還能留住多少回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我打开柜子,灰尘扑面而来,一堆积满灰尘的玩偶展现在眼前。我皱着眉头清理着,突然从里头翻出了一个箱子,打开一看,里头装着一个眼睛正闪着亮光的洋娃娃——苏菲亚。
在我大约5岁那年,父母亲送了一个洋娃娃给我。那是我收到的第一个真正的洋娃娃。说是真正的是因为每次会得到的不外是动物或卡通绒毛玩偶,只有这一个是人偶娃娃。我把它抱在怀里,仔细端详它的外貌:它有着粉褐色的齐刘海、明亮的大眼睛、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它的头上裹着头巾,身上穿着复古色的连衣裙,腰间绑着一条粉色和黑色的小碎花组成的裙带,突出了它那白皙的皮肤。那时候,我好喜欢它,还给它取名为“苏菲亚”。
自从有了洋娃娃,除了在外头,我去哪儿都带着苏菲亚,没有它在身边,我会感到莫名的落寞。虽然我的衣柜里还有其他可爱的玩偶,但是这个有着人脸的娃娃更像是我现实生活中的好伙伴。苏菲亚让我小小的世界多了几分色彩。除了和苏菲亚一起玩积木和家家酒之外,有时我会梳梳苏菲亚那微卷的头发,用围巾或手帕给它换上不同的衣服,还会假装自己是幼儿园老师给它说童话故事。
小小的身躯藏着无限力量
苏菲亚不仅是我的玩偶,更是我的知己,我的倾听者。它每次都静静地听着我分享每个喜怒哀乐的瞬间,不批判也不打断,给了我满满的安全感。在我感到特别难受的时候,我就会抱着苏菲亚跑到一个无人的角落哭泣,苏菲亚小小的身躯里仿佛藏着无限的力量,抚慰我的心灵,让我的烦恼很快就烟消云散。
偶尔,我会在夜深人静的夜晚难以入眠,我会悄悄拿起床头的苏菲亚,用柔软的枕头搭建一个城堡,然后开始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在门缝透过来的微弱灯光下,我操控着苏菲亚,想像着故事剧情:枕头们都是城堡忠诚的守护者,我是充满智慧的魔法师,而苏菲亚则是美丽又善良的公主。往往在困意越来越沉时,我总会恍惚地看见苏菲亚仿佛有了生命般,对我露出了一抹温柔的微笑。
多年后,我长大了,视野也在一点一点的扩张,许多兴趣爱好也在慢慢生根发芽。繁忙的课业、接踵而来的补习班、比赛等等使我的生活充实而忙碌。我整天遨游在知识与娱乐的大海里。时间就这样匆匆地走了一圈又一圈。苏菲亚在床边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心离苏菲亚愈来愈远。我的世界充斥着许多新的事物,我不再记得那个小小世界里的好玩伴。苏菲亚渐渐地被我遗忘了,我把它和其他玩偶都打包收入箱子里,因为我不再需要它们的陪伴。
今天,我觉得是苏菲亚在呼唤我吧,所以我把它翻出来了,它静静地躺在箱子里,脸上和身体还蒙上了薄薄的灰尘。再次与苏菲亚相见,我的心里涌起一阵莫名的愧疚。苏菲亚依旧是那个可爱的洋娃娃,但我已经不是那个无知的小女孩了。我把它抹干净,再小心地收进箱子里。此刻,我的心里在默默地感谢它曾经带给我的快乐和陪伴。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