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0日訊)在追尋歌手夢想的過程中,38歲的吳晶瑩突然因病失聲,但她並沒有因此放棄對音樂的熱愛。相反,她創辦了一家音樂社會服務機構,指導迷途青年和弱勢群體通過歌曲創作來表達他們的心聲與希望。
《聯合早報》報道,2011年,吳晶瑩正一步步向專業歌手和詞曲創作人的目標邁進,但某天醒來時,她卻發現自己失聲了。
經過診斷,她被確診患上罕見的痙攣性發聲障礙(Spasmodic Dysphonia),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這使她在日常生活中,如與朋友交談、在小販中心點餐或參加工作會議時,面臨極大的困難。
吳晶瑩回憶道:“那是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我減少了社交活動,儘量避免與人交談或讓別人聽到我的聲音。”
在家人朋友長期的支持下,她從抑鬱中找回面對音樂的勇氣。 “我寫了一首歌來提醒自己希望的重要性,當我開始與他人分享這首歌時,聲音居然開始恢復了。這讓我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以及創造性的表達中有著巨大的力量。”
不久後,吳晶瑩和朋友成立了社服機構“街上的鑽石”(Diamond On The Street),開始通過寫歌來表達自己的經歷,向那些同樣需要看到這份希望的人伸出援手。“從那時起,我的聲音一直在穩步康復中。”
她說:“街上的鑽石象徵著普通人在困境中也依舊能閃耀,就像碳在壓力下轉變成鑽石一樣。2013年,我們開始與少女之家和囚犯的孩子接觸,帶領他們共同創作歌曲、故事和表演作品。”
吳晶瑩認為,歌曲創作過程不僅是深刻的療愈體驗,還能推動人們的情感聯繫。“例如來自少女之家的安娜,她渴望能修復與母親之間的關係,於是創作了一首充滿歉意的歌來表達,表演時深深感動了她的母親和所有人。”
如今,“街上的鑽石”服務的群體也包括邊緣青年、特需青年、醫護人員、看護者等,並且與濱海藝術中心合作開展了大大小小的詞曲創作和心理健康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