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鄉下,最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做的事之一,就是到處尋覓野果。有些大人說不能吃的,我們還是會偷咬一口,只為滿足好奇心,想要知道果子到底是酸的、苦的,還是甜的。
若碰上路旁的桑葚樹結實累累,就拿來摘果神器,將一串串鮮紅的果子摘下分著吃。若是有人種的,打個招呼也就可以,鄰里間都是熟識的,不計較。
來到孩子們這一代,因為住在車水馬龍、高樓大廈林立的大城市,也就失去了不少跟大自然接觸的機會。所以一有機會回鄉,我一定鼓勵他們到處走走看看,去看看花草,去採摘野果。
當讀到2023年凱迪克銀獎得獎作品《漿果之歌》時,我幾乎是愛不釋手的。首先是因為圖畫畫得極好,細緻夢幻,每一頁都能讓人凝視好久,讀來非常療愈!
其二就是,詩一般的語言文字,讓繪本里的各種漿果以及人跟土地的連結鮮活起來,不只回憶湧現,還能讓孩子們讀了,想要去採果子了!
ADVERTISEMENT
一本集結北美原住民生活智慧的作品
“每一顆漿果,都是自然的奇蹟,是愛的傳承。”
書腰上的文字,簡潔有力;封面是一片樹林裡的漿果間,露出奶奶和女孩的兩張臉,畫面感很強。前後環襯則是充滿了晶瑩漂亮的漿果!
前環襯有8種莓果,分別是——雲莓、藍莓、草莓、鮭魚莓、北極樹莓、小葉越橘、野牛果和巖高蘭;後環襯是另外8種莓果——糙莓、越橘、黑醋栗、覆盆子、篤斯越橘、草茱萸灰醋栗和蔓越莓。
阿弟問:“哇!這是berries的百科全書嗎?”我說漿果的種類繁多,可不止16種!但這裡面好多是我們沒看過,甚至沒聽過的,更不要說有吃過了,所以也算是“迷你漿果書”。阿弟說他至少認得藍莓和草莓,我說我也認識蔓越莓和覆盆子!
原來這個故事是作者的親身經歷!作者米凱拉˙戈德成長於阿拉斯加東南海岸,每個季節都會去採摘漿果,她將個人成長經歷,繪製成書,也就特別有說服力!
米凱拉˙戈德表示:“作為特林吉特人,我們的生活一直與大地和海洋交織在一起。我們與土地建立了深厚的親緣關係。父母從小教導我們,要以極大的敬畏和感激之心對待土地和動物親族。通過採摘漿果這樣的傳統豐收活動,祖先的知識和價值觀得以代代相傳。”
這並不是一本單純描繪和介紹漿果的繪本。谷歌了一下,原來特林吉特人是北美洲西北海岸的母系氏族原住民,以漁業和狩獵採集為生,所以這是一本集結北美原住民生活智慧的作品啊!
與土地說話
導讀手冊裡,各媒體和繪本推薦人都給出了高度的評價。《出版人週刊》就說了:“本書深入探討了人與自然的聯繫以及人與自然如何共存這一主題,引導讀者認識這兩者之間微妙而深刻的關係。這是一本大自然之書!”評價那麼高,得獎是自然的呀!
故事開始前,作者先善意提醒:“如果你想採摘漿果,一定要確定它們是安全無毒的!有很多看著和可食用的漿果很相似的品種,可能是有毒的!”(這不禁讓我捏一把冷汗,小時候我可偷嘗過不少啊!)
翻開繪本第一頁,就看到作者和外婆坐在驚濤駭浪海上的一艘小船上:“在浩瀚狂野的大海邊緣,有一座小島。外婆教我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生活。”故事拉開了帷幕……(閱讀全文)
更多相關文章: 許雪翠/當分別來臨時,記得好好說再見 許雪翠/專心、耐心、恆心 帶著三心走更遠的路 許雪翠/當你玩累了,家永遠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