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笔者受邀参加一场聚会,出席者都是华裔。其中有老者,也不乏年轻人。有几位追随笔者的专栏,也有几位收听笔者的定期电台访谈,主要是聊政治和历史。
ADVERTISEMENT
同一群人,同一个环境,但年轻和年长华裔对政治的心境截然不同。这一次的聚会,验证了笔者向来对不同地区和阶层的马来西亚华裔的认知。
首先在华教议题上,年轻一代的感受和年长者完全不同频道。年长者,对华教的热忱和支持,不再只是理性,而是感性。即使是毕业于国民学校的华裔年长者,也在心理上将“华教”当成华人权益的一个代表元素。对华教的打压,就等同于对华人的打压。
这一群人认为国阵打压华教。没能承认统考,没能给予“公平”的拨款,没能增加华小,都可以令他们感到愤怒。
自从希盟上台两次后,他们对华教的执着有些放宽,即使行动党在内阁违背承诺,他们也有三种不同反应,一是同意马华的说法;二,责骂马华几十年来的伤害;三,开始接受华教不是那些政客和“斗士”一言堂的定义,尝试理解友族对华教的态度。
而年轻一代,没有老一辈被政客左右思维的情况,因而时常不理解老一辈的看法。当然,也有被影响的一群。但如今,很多国中、国民型毕业生的中文能力不比独中生差。因此,他们有些认为年长者过于偏激。
随着中国的社媒平台在国际社会普及化,小红书、抖音等的广泛使用,加上中港台网红对马来西亚华人的中文造诣的赞美,也有很多年轻一代因自己会说华语而感到自豪。
一部分老一辈华裔,认为华教是华社的资产。曾经有社会人士批评笔者,笔者自数年前,就用国语鼓吹和鼓励友族同胞送孩子入华小,也常常和巫统、伊斯兰党的领袖,沟通此概念。当各族都拥护华教时,才是华教花开之日。无奈,有社会人士指责笔者的做法无疑是“浪费华社资源”,消耗华社对华教的支持。
但现在其他人以及年轻一辈,和笔者同样认为其他族群能理性学习中文,是华教的骄傲,应该更加支持这种做法。
在政治方面,虽然前首相阿都拉实施民主化,但“被打压”数十载的老一辈华人,对国阵政府的厌恶有增无减。贪污、腐败、打压、种族主义等等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这个不再是理性,而是感性的成分更深。
由于这种厌恶,他们把行动党当成“英雄”。但英雄也是人,同样有过错。英雄与恶霸,做了同样的过错,人们对英雄的忍耐度比恶霸更高。
行动党辱骂马华数十载的承认统考课题,如今希盟教长的政策比国阵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因“英雄”心态,对于行动党更为包容。
年轻一代,对过往行动党辱骂马华“卖华”“汉奸”的课题不熟悉,不清楚行动党过往在统考、增建华小、华教师资、华教制度化拨款等课题的看法,加上他们对华教的理性多于感性,因而对老一辈会产生质疑,如:
为何同样是对抗伊斯兰党,马华和巫统合作即是走狗,而行动党和巫统合作则是可行?
为何统考不被承认、没制度化拨款华教、保留固打制、华裔在政府大楼的穿着课题,马华是汉奸,但行动党则没问题?
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因此对政治比较倾向理性。而一部分老一辈华裔,在感性促使下,即使找不到理由,也会说“我就是讨厌马华,他们几十年了……”。这样的话语,是说服不了年轻一辈。
当然,年轻一辈对行动党的支持,远远超过马华。这情况与马华在70-80年代受到当时华裔青年青睐的情况不相上下,因为那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政党。
在社会方面,因教育素质的提升,年轻华裔与其他族群在沟通上比老一辈还来得更为广泛。因此,年轻华裔对友族和其他族群的敌意,比老一辈低。很多华裔青年的国语造诣也不弱。笔者深信,在马来西亚华人的国语造诣达到一定程度后,友族同胞对华教的敌意也会相继减少。
最后,老一辈华裔成长时期,娱乐较少,因而畅谈政治是其中一项娱乐,在“咖啡店闲聊”或者过节时围在一起“论政”,都是生活的一大部分。然而年轻一代,娱乐甚多,可以咨询多方意见,政治只是其中一个小环节,因而比起老一辈人,对政治并不感冒。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