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會員文

發佈: 4:52pm 12/09/2024

白描集

地方創生

張麗珠

銀行與海鮮

成功海銀行

海女體驗展覽室

在地旅遊

北馬稻田CAFE

张丽珠 | 银行与海鲜

的前身,是经营了数十年的台湾土地银行。新主人接手后,将它重新打造注入新灵魂,保留了银行之名,把在地渔物产、渔人和海女精神,还有海港故事,加以道地美味,打造出一个体验感深刻的的吃喝空间……

Fkxx20240912tlk1zhu
台东成功海银行,成功让人喜欢。

月前访台东,其中一天去了当地最大的海港,这个地方叫成功。太喜欢这个地名了,似乎到此一游,走它几步,就和成功攀上关系,感觉无比良好。成功之行最开心的发现,是在“成功海银行”里,吃了一顿饱含串联地方物产、职人精神与生活文化的海鲜餐。

ADVERTISEMENT

带队的台北朋友说,的有心人们近年也在台东使力,为这偏远的海港带来一些有趣面貌。成功海银行的前身,是经营了数十年的台湾土地银行。住在沿海小镇的居民们,当年在这里存入辛苦攒下的讨海积蓄,随着土地银行退役后,新的主人接手,将它重新打造注入新灵魂,保留了银行之名,把在地渔物产、渔人和海女精神,还有海港故事,加以道地美味,打造出一个体验感深刻的吃喝空间。

推开门,先看见餐厅左侧的。一小片空间,展示了生活在台东海港,常年在海岸边挖找贝类海鲜的海女用具和服装、海岸岩石和贝类的生长状态、还有一瓶瓶海女腌制的贝类。海银行也办海女体验班,民众可以报名跟着海女脚步探索海岸潮间,采集新鲜螺贝类,接着看海女将日常经验浓缩为独门料理,品尝简单鲜味。我看听了,都好想参加。

昔日的银行柜台重砌过后,成了料理吧台及收银台。海港特有的文化元素,不经意但恰到好处的运用在店内布置上,里头结合不少与渔船和渔业相关的素材。天花板垂坠的灯饰是船舱上的船灯,当地渔夫镖旗鱼使用的三叉戟,摆在吧台之上。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0am 21/04/2025
卓衍豪/锡光不再──忘掉辉煌,从没落开始说起

怡保的故事太常从锡矿业的黄金时代说起,那是一段确实耀眼的历史,城市因矿而生,华人南来落地生根,辗转来到怡保种下一整座城市的命脉。但当这些荣光过于熟悉,甚至成为标准开场,我们或许该试着换一种方式,从没落的那一刻开始说故事。

卓衍豪/锡光不再──忘掉辉煌,从没落开始说起
怡保生活陶品牌1200℃。

锡矿业的衰退并不只是数字的下滑、工厂的关闭,更是城市节奏的一次中断。许多人生计顿失,许多土地被遗弃,甚至连时间也仿佛在某些角落停滞了。但当我们重新审视那些遗留下来的空间与痕迹,你会发现,这座城市其实从未静止,它只是转换了呼吸的方式。

从谷歌地图上鸟瞰怡保和整个近打谷地区,你会惊讶于那些如蓝色星辰般点缀其间的矿湖——它们既像记忆的眼泪,又像大地静静愈合的伤痕。这些矿湖早已悄然成为怡保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住宅边、学校旁、公园里,甚至在工业区的角落,矿湖默默见证着城市的转变,也孕育出一片片新的自然生态。

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些矿湖开始,重新理解“失去”与“重生”的意义。锡矿没有了,但地貌留下了;产业结束了,但土地还在。这些矿湖不只是地质现象,它们是历史的镜面,映照出一座城市曾经如何跌倒,又准备如何站起来。

卓衍豪/锡光不再──忘掉辉煌,从没落开始说起
柚子六堡茶,怡保新的六堡茶饮。

从锡矿延伸出来的陶土工艺,如今在江沙路、巴占、珠宝一带仍可见少数职人身影。那些双手沾泥、烈火淬炼的过程,不只是技术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上的顽强存活。正在凋零的传统陶器工厂中,也会冒出转型成功的职人工坊,就像我的陶艺师朋友陈愇焱,以“陶捷坊”及生活陶品牌“1200℃”重新出发几年后,以矿土为基、以水为魂,创作出来的陶器,仿佛也继承了土地的语言与温度,如今早已稳健成长,成为极具代表怡保特色的工艺品。

另一边厢,六堡茶的故事正悄悄在怡保延续。源自广西梧州的六堡茶,经由早期华人矿工南来时带入,原是一种生活习惯,如今逐渐在当地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古意斋、山城六堡茶庄的东主、茶艺职人伍书龙,利用怡保物产柚子结合六堡茶叶,制作出全新的柚子六堡茶饮。六堡茶这个因锡矿而漂洋过海来到怡保的“关系物产”,近十年来不只随着收藏价值的提升而带动交堡茶产业,也因本土化的创新,给予六堡茶全新的生命。

卓衍豪/锡光不再──忘掉辉煌,从没落开始说起
吕则贤在“韧性生态系统中心”(CoRE),对访客解释如何透过种植竹和香根草修复土地的活力。

随处可见的矿湖虽然给人绿意盎然的感觉,实际上采矿造成土壤养分的大量流失,排水不良等条件,让周边的许多土地都丧失了作为农耕地的机会。SEAD Bamboo团队的负责人吕则贤,这几年在退化严重的废矿湖区土地上,透过种植竹和香根草(Vetiver)等植物去修复土地,打造了国家级标竿的韧性生态系统中心(Centre of Resilient Ecosystem, 简称CoRE),让废矿湖也有机会成为转化成适合农耕的土地。

这样的产业转型、土地活化,不一定轰轰烈烈,也未必立刻带来经济奇迹,但历史的断层正重新连接起来,地方文化、土地生命力重新看见生机,这些土地里长出来的创新,应验了“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汲取养分。”城市的复兴,从来不是一次性的翻修工程,而是需要时间、记忆与视角的更新。我们要做的,不是把过去封存在展示厅、文件档案中,而是让它成为土壤,长出新的经济、新的文化、新的生活方式。

下一次,当我们再说怡保的故事,不妨从一座矿湖、一杯六堡茶、一个陶碗、一棵竹苗开始。这些微不足道的角落,正是生长着城市未来的根。

延伸阅读:
卓衍豪/到怡保当“一日小职人”
卓衍豪/锡矿的最后一哩路
卓衍豪/跟怡保命运相连的六堡茶
卓衍豪/产地旅游的潜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