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12/09/2024

李梓嘉

饭圈文化

巴黎奥运会

奥运会

吴柳莹

追星

体坛饭圈

体育迷

赵启源

叶建文

【體壇飯圈/03】專業運動員不怕網暴?吳柳瑩用經歷說話

报道:本刊 张露华

與美國或中國的明星運動員相比,我國體壇的飯圈文化還不至於那麼熾熱,當中以羽球員關注度最高,隨之而來的網暴情況也最高,從退役的拿督李宗偉、吳柳瑩,到現在的、女雙康樂組合、男雙謝蘇組合、飛汀組合,無論成績好壞,甚至私生活都成為人們議論的課題。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張露華

前國家羽球選手吳柳瑩認為,來到網絡時代,無論飯圈文化或評論,運動員都應該去接受,而非逃避,如今運動員不可能關手機訓練3個月,既然躲不了網絡霸凌,也擺脫不了飯圈文化,不如積極去面對,將負能量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她指出,運動員被網暴的趨勢在上一屆的東京奧運會時已浮現,當時正值疫情期間,不允許觀眾現場觀賽,只能通過網絡轉播,所以網上評論非常多。

當一個運動員起點太高,人們就不能接受下滑的成績,比如她在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拿過混雙銀牌,接下來就指望她必須往金牌奔去,因此不能接受她連半決賽也打不進,所以當她輸球后,網絡上就一片負評。然而,大家沒有看到她在里約奧運會贏得銀牌之前已是世界排名前八。

吳柳瑩13歲開始進入國家羽球隊,一直到33歲退役。在與陳炳順搭檔混雙組合打出名堂後,最高排名去到世界第三。她在巔峰時期每天揹負著壓力過日子,不能有一刻鬆懈,哪怕是剛結束了一個大賽,在個人社交賬號上傳了一張度假的照片也會被調侃:“不用訓練嗎?只是拿了銀牌而已。”

本地運動員亟需經濟人打點

她表示,運動員也會嚮往成為偶像,讓人看到自己的努力與表現,飯圈文化好壞,就看個人如何善用。

其實,運動員未成名前,生活都非常單純,除了比賽就是訓練,甚至可以用“直男”來形容。但成名後面對接踵而來的各種事情往往不懂得應對,她親身經歷過,所以覺得運動員除了要專心取得好成績,還要學習經營自己。

她坦言,馬來西亞的體壇還未達至中美那樣的成熟階段,有經紀人或經紀公司為運動員打點一切,讓運動員只專心比賽。

“我覺得這一塊(經紀人)會對以後的運動員有一定幫助,因為運動員只是想有好成績,可以越少理事越好。可現況已不受控制了,運動員不能只是用成績說話這麼簡單。我很慶幸自己當球員時有一位教練指導,讓我明白當運動員成名之後該怎麼經營自己,讓我不斷自我觀察到底該怎麼去做好運動員本分。”

她強調,運動員是用成績說話,成績好的時候無論做什麼都是對的,反之做什麼都是錯的,隨之而來的就是鋪天蓋地的網暴。但每個運動員都知道自己不可能每一次比賽都在最佳狀態,輸掉比賽後只能接受失敗與檢討,期待下次可以有更好的表現。

她感嘆,觀眾或球迷只看見賽場表現,背後很多東西卻看不到。比如世界羽聯有強制性參賽的規定,世界排名前十的選手必須參加超級750到1000賽事,否則就會罰款。一年下來比賽一個接一個,沒有喘息的時間,即使狀態欠佳也得比賽,而且要做到最好,這些事情球員都不能去解釋。

運動員須學會經營自己

相比如今的網暴與體壇飯圈文化,吳柳瑩經歷的時代雖免不了惡性評論,但還是比較友善的,只是她卻是同期中被攻擊得最慘的那個。

“那時候大馬還沒有其他女球員有世界排名,我就是唯一的話題,無論成績,甚至私事都被扒出來講。最嚴重的是東京奧運期間,我完全不上社交媒體,不看評論,專心打球。結束之後才看一些評論,有些人說得很難聽,自己真的要想開一點。”

吳柳瑩說,運動員也會嚮往成為偶像,讓人看到自己的努力與表現。(受訪者提供)

運動員的表現是最常被網民議論的課題,尤其羽球是大馬國民運動,羽球員一舉一動都可以成為人們議論的對象。而脫離國家隊,成為自由人的羽球員更是如此。

“作為專業球員是不應該被這些東西影響到,除非影響到收入,就必須採取一些行動。雖然說運動員沒有辦法避免這些事情,但在某種程度上有人議論是一個好現象,除非你打算退役或者說你沒有排名,就不會有人議論你。”

面對這些風風雨雨,吳柳瑩慶幸自己是個比較積極的人,懂得在負面輿論和流量之間找到平衡,學會情緒管理去面對。

吳柳瑩的臉書與IG賬號分別有76萬和約70萬名追隨者,她覺得自己的粉絲還算健康的,偶爾會有一些不好的留言,但其他粉絲都會為她護航,有時看到一些惡意批評反而覺得好笑,影響情緒多少是難免的,不過不會放在心上,沒有必要吸收別人的垃圾情緒。

“李梓嘉是這樣,我也是這樣。只要有成績,負面評論就少,狀態不好就要接受所有負評。而贊助商要的是什麼?第一當然是成績,第二就是滿足他們的需求,贊助商不會去管網上亂七八糟的評論,影響到你這個代言人身分,除非是嚴重的形象缺失。所以只要平穩好自己心態與贊助商之間的關係,打出好成績,自由人也可以保持一個很健康的狀態。”

體壇成績決定運動員的高度

她提到被網暴的得最慘的時候是東京奧運期間,已經到了人身攻擊地步,不但是球場表現,甚至私人感情也被議論。但作為運動員要懂得保護身邊的人,所以她很早就跟老公說,跟她在一起可能會被攻擊,最後他們決定不公開,以免另一半去承受額外壓力。

“當你成為明星運動員後,球員與明星身分是分不開的,這個現象沒有對跟錯,而是必然的,對球員而言也是一種成長。每個能夠上賽場的運動員,他們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外界關注的,至少明星球員是一個很健康的形象,是實實在在用努力,以成績去證明自己,運動員是值得被偶像化的職業。”

只是,有些人可以很理智,有些人則很瘋狂,如今這種現象從演藝圈帶來體壇,但運動員不比明星,都不喜歡或不習慣面對粉絲,粉絲應該予以尊重,理智追星。

詢及是否覺得慶幸自己在這個網暴時代之前已經退役?

“當球員時,球迷正處於從保守轉為網絡的轉型時代,大量使用社交媒體。但我還是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看你怎麼善用它,所以我也希望年輕球員不要把這個當作世界末日,負面評論就好像打仗前會影響軍心的人,只要你穩住自己,自然就有正面評論,畢竟運動員是用成績說話,而成績決定你的高度。”

運動員也向往成為偶像?

吳柳瑩表示,以前或許是看球的人才會批評,現在的網民會反問:難道我不看球就不可以點評嗎?一定要專業的人才有資格點評嗎?

“現代運動員已慢慢嚮往被偶像化的感覺,這是好事,看你怎麼去善用它,包括粉絲力量。”

當她離開國家隊成為自由人後,一切都得靠自己,包括如何維持收入。除了必須參加的超級賽,還要考慮哪一場比賽的獎金足以負擔參賽經費,若沒有經紀人,這些事情都要自己做。

她表示,運動員是很單純的職業,在還沒有成名前,只專注練習與比賽,不需面對人際關係。出走之後所有事情都要自己面對,所以她建議運動員在役期間多學習與體育相關的專業,無論是形象管理、運動科學等等,充實自己,為將來鋪路。

她認為,政府對於運動員生涯規劃缺乏一套健全系統,以致大部分運動員在退役後都會迷失,不知道何去何從。所以政府是時候作出改變,如中國運動員退役後,國家會安排他們擔任教練或導師,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幫助培養新一代運動員;或者學習日本、臺灣般,由公司領養運動員,讓運動員可以不必擔心未來,安心打球。

“這些制度很大程度可以提升國家隊水平,國家的負擔也不至於那麼重。目前我國的運動員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

她也建議政府積極在學校鼓勵運動項目,把體育列為必考科目,只有這樣父母才會重視運動,把運動科學帶入學校。

她坦言,在現有運動員培訓系統不完善下,運動員出身的她,也不想讓孩子走回這個專業,因為她看到了這個行業的迷茫。即使孩子真的有天賦,也讓他先搞好學業。

“運動員名義上是公務員,但我們沒有公務員的退休金,我的年代連社險和公積金都沒有,只有一紙協議書,除了運動傷害,偶爾有其他病痛,需要申請特別經費才能就醫,長年累月累積各種傷病,所以我贏也是有傷,輸也是有傷,但輸的時候傷可能更痛,每個運動員(身體)都是帶傷的。”

相關稿件:
【體壇飯圈/01】粉絲愛得瘋狂 運動員遭殃?
【體壇飯圈/02】全方位運動迷也有奧運夢
【退役之後/01】運動員花期短,傷退後何去何從?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