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課程設計、教學設備、師資素養、家庭教育”四者是提升學生素質的四大支柱,缺一不可,大廈將傾非一木可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辦學理念一直為華人社會奉為圭臬,所以華人辦學相對成功。中小學教育的失敗不是一夕形成的,問題已經嚴重,改革是當務之急,即使十年方能有成!
ADVERTISEMENT
週一,教育總監阿茲曼指出,我國44.8萬名小一新生當中,有27.2%亦即12.2萬名學生的“讀寫算”能力不達標;教育部將對這些學生展開重點教育,實施為期3個月的“干預課程”(Program Intervensi)以提升學習進度落後學生的識字和算術基礎能力,如果3個月後的表現達到基礎水平,就可以回到普通班上課。
我們十分支持教育部的“干預課程政策”。干預課程的目的並不是擔心學生輸在學習的起跑點,而是避免小孩因學習障礙,因挫折而提早放棄學習。小學是基礎教育,如果一開始跟不上進度又不予以補救,那麼這場人生旅途就少了翻身的機會,因為即使是幹苦力活,也必須學會認字數數。
有27.2%的小一生讀寫算能力不達標,那麼小二到中三學生的程度呢?相信也同樣遠遠落後於國際平均水平。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22年公佈,針對80個國家與地區60餘萬名學生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成績(以15歲中學生為評比對象),大馬在同齡孩子中排名慘不忍賭;閱讀388分、數學409分、科學416分,與全球平均值的閱讀476分、數學472分、科學485分的差距很遠。鄰國新加坡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三項測試全球第一;連越南都甩開我們很遠,因為該國各科成績超越全球平均值很多。
國際學生評估顯示程度嚴重落後,教育部副部長黃家和年初就表示,該部已列出7項改進措施,以提高我國學生的教育素質。我們很欣慰教育主管機關重視這項難堪的國際學生程度評比成績,相信教育總監阿茲曼提出小一生“干預課程”計劃,與學生程度普遍低落不無關係。
我們的學生程度低落難道只限小一生或15歲的中三生?當然不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小一到中三學生的程度同步低落,才會導致15歲“國際學生評估計劃”的成績慘不忍睹。所以,這回教育部為提升學生教育基本水平,從小一生“抓起”的方向是正確的;如果行有餘力,我們希望從小二到中三,都能同步推動“干預教育”。
週二,教育部長法麗娜在媒體彙報會上表示,政府高度重視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在有教無類的原則下,政府致力提供每一個孩子的教育機會,不論他們來自什麼樣的家庭背景。所以,教育部與財政部將推行一項耗資1億令吉的計劃,以減少中小學生輟學率、增加SPM學生報考率,以及提高學生對讀、聽、寫的掌握能力。
1億令吉的計劃就能產生效果?不。但希望能因此“讓每個孩子有書讀,一個都不能少”,唯有教育才能反轉人生,逆襲貧窮,進而拉近貧富差距。能受完整教育,人生就多一個機會,否則B40的家庭很大可能會陷入貧窮的宿命輪迴。
我國學生程度低落與輟學率的情況嚴重。根據世界銀行2024年的數據顯示,我國11歲的學童中,有高達42%無法進行簡單的閱讀;而考試局的數字也顯示,最近一年有10160中五生缺考SPM,另6.5%考生沒考獲文憑。
一系列的數據顯示,我國27.2%的小一生程度差、42%的11歲學童(5年級)無法閱讀、15歲學生的“國際評比”程度嚴重落後、17歲的SPM考生缺考率高或無法考獲文憑。很顯然,從小學到中學,整個教育體系面對嚴重的問題,如果不亡羊補牢,恐怕已經遲了!
大馬政府難道不重視教育?難道任由教育工作瓦墁毀壞,榱棟崩折?當然不是。
我們且看2024年財政預算案教育部撥款587億令吉+35億令吉(2023年為552億令吉);教育部撥款最高,顯示國家致力培育國家棟梁的用心。多年來,各朝政府由始至終都將教育擺在首位,希望孕育更多精英,養成更多具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教育經費支出,無論按預算比例或金額,我們排在東盟10國的前緣,但為什麼卻面對教育程度衰敗的結局?有錢卻不出好學生,問題出在哪裡?
副部長黃家和之前表示,教育部擬出7項措施,包括審查和評估學習課程內容;鼓勵學生在學習中使用數字設備;加強援助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學生;重新審視師資、設備、基礎設施、資源物資;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鼓勵父母參與孩子在家學習;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作為引導者,促進者和教育者),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
我們相信“課程設計、教學設備、師資素養、家庭教育”四者是提升學生素質的四大支柱,缺一不可,大廈將傾非一木可支!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辦學理念一直為華人社會奉為圭臬,所以華人辦學相對成功。中小學教育的失敗不是一夕形成的,如今問題已經嚴重,教育改革是當務之急,即使十年方能有成;畢竟“人才是國家的資產、青少年是國家的楝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我国不采取报复行动,可能是考量到我们是小型开放经济体,没有能力与美国对抗。况且特朗普性情喜怒无常,付诸报复行动,或许会遭致更大的打压。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比市场预期更高的“对等关税”,引发资金市场恐慌,美股道琼期货一度暴跌逾1100点,欧洲主要股市收黑,亚太股市也全面下跌。
美国对180多个国家与地区征收17%至49%“对等关税”,以及整体一致性10%的进口货品关税,其税率和广度比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更加严重,该法案引爆全球贸易战,加剧了经济大萧条。现在人们担心,贸易战将更加惨烈,全球经济危机近在眉睫。
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其实并不对等和公平,例如日本的平均关税只有4%,但却必须面对美国24%的对等关税;中国对美国产品平均征收7.5%关税,但又被美国加征34%关税。饱受战争摧残的乌克兰遭美国课征10%关税;经历大地震打击的缅甸也将面临44%的新关税。
落后国家和穷国也无法得到怜悯,比如柬埔寨被课征49%关税、寮国48%及斯里兰卡44%,就连偏远岛屿也无法幸免,例如近南极的澳洲属地赫德岛(Heard Island)和麦克唐纳群岛(McDonald Islands)居民为零,如今却面临10%的关税。
特朗普不分盟友和竞争对手、不论与美国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无差别的挥舞关税大棒已经引起各国的愤怒,但是各国反应不一。以马来西亚为例,虽然课征的新关税是24%,但是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发表文告指出,大马目前并不考虑采取报复性措施,而是会积极与美方相关机构接洽,以寻求符合自由公平贸易精神的解决方案。
2024年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与美国的贸易顺差达248亿美元,在美国贸易伙伴中排名第15。尽管美国在商品贸易上存在逆差,但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享有顺差。
我国不采取报复行动,可能是考量到我们是小型开放经济体,没有能力与美国对抗。况且特朗普性情喜怒无常,付诸报复行动,或许会遭致更大的打压。白宫声明已提及,一旦贸易伙伴出手报复,特朗普有权进一步提升关税,或在贸易伙伴采取重大措施改善不对等贸易安排,并在经济与国安事务上与美国维持一致时,特朗普也有权降低关税。
但是,安华政府必须拟定措施,扶持依赖美国市场的出口领域,同时确保关税战不会严重打击国家经济。根据MIDF的研究,美国去年占大马总出口约13%比重,若对美国出口下跌10%将导致我国出口减少1.3%。假设关税导致区域国家需求减缓,大马对区域国家出口也会下跌10%,这可能导致整体出口减少约5.8%。预测外贸放缓将导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少1.5%。
除了马来西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采取同样的策略,包括墨西哥、印尼、英国、澳洲和台湾。但是,其他大型经济体,比如中国和欧盟,不会容忍美国不公平的贸易政策,一旦开启冤冤相报的报复行动,估计全球经济将会衰退。
基于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总额达到54%,中美之间的贸易将会降至历史新低。切断两大经济体的贸易和供应链,不只是扰乱全球贸易秩序,还会破坏全球化。
为了应对美国大幅提高关税,相信各国的做法将是放弃或停止依赖美国市场,转向区域贸易、加强自由贸易协定及注重国内市场。
对大马来说,我们应该善用身为东盟轮任主席国的地位,强化东盟与对话伙伴国的自由贸易协议,同时充分利用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减少失去美国市场的损失。
与此同时,金砖国家组织也是一个扩展贸易的平台,除了已经熟悉的中国,大马的制造业也可以开拓巴西、俄罗斯、印度及南非的市场。
可以预见的是,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将使美国成为全球贸易的“孤岛”,失去廉价的商品和服务,美国人将承受高物价的生活压力,美国也不会再次伟大。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