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認證政策從某個程度上而言,或多或少亦關係到我國多元社會的經濟與宗教平衡。因此政府在推行這類政策時,必須小心謹慎,避免因倉促決策而引發不必要的混亂與爭議。
清真認證風波最近持續延燒,從郭素沁和阿克馬的爭議看起來,事件在政治層面的謾罵暫時沒有緩解的可能。但是對於事件本身,我們卻還是樂觀覺得應該很快就會有一個能夠為各方接受的方案出臺。
我們先弄明白情況。事情之所以發生,是由於首相署(宗教事務)部長納因莫達,在沒有經過內閣討論決策下,說出來的“觀點”。然而,事實上是有關清真認證政策的落實和推行,並不是隨便就可以“說到做到”的。有關政策涉及到宗教事務與經濟活動,必須謹慎處理才能出臺相關的政策。
實際上,清真認證問題事關重大,涉及到大量中小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根據大馬伊斯蘭商會會長莫哈末沙哈提出的數字顯示,我國雖然擁有約110萬間符合申請清真認證的微型和中小型企業,然而其中大部分卻因為財務條件和運營能力等限制,他們並不具備獲得清真認證的能力。因此即使該商會歡迎這一項政策,但從現實層面而論卻是不實際的。
因此我們從莫哈末沙哈的講話,不難看出即便主觀上是一件好事,但礙於客觀情況使然,如果強制要求不售賣豬肉和酒精的餐飲業者,必須申請清真認證,勢必會對這些企業帶來巨大的負擔,甚至可能引發行政上的混亂。
所以即使是一項有利政策,如果在缺乏實際操作上的考量下倉促執行,不僅會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也可能影響整個原有的經濟生態模式。有鑑於此,政府在制定此類政策時,應當深思熟慮,廣泛徵詢各方意見,才能確保政策的可行性′。
有趣的是,檳城的一項數據表明,該州76%的清真認證申請來自非穆斯林企業,只有24%來自穆斯林企業。這一事實證明了非穆斯林商家並沒有牴觸清真認證,反而參與度極為積極。這或許是因為這些商家早已經認識到,為自身企業申請清真認證後,所能夠帶來的市場機會。
政府對於這個數據應該給予重視,並且要深入瞭解,一些企業之所以沒有申請清真認證,更多是出於資源和能力上的限制,而非意願問題。因此,政策制定者在討論清真認證政策時,不僅要關注宗教與市場的平衡,更要關注企業的實際運營能力。
歸根結底,清真認證政策從某個程度上而言,或多或少亦關係到我國多元社會的經濟與宗教平衡。因此政府在推行這類政策時,必須小心謹慎,避免因倉促決策而引發不必要的混亂與爭議。
在此事件上,我們也察覺到部長在發表任何關係到政策性的題目時,有必要確保相關提案已經在內閣進行充分討論,並獲得共識後再向外界傳達。這樣可以避免一些未成熟的想法,講出來後引起不必要誤解和不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