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修習跆拳道的人,除了要使出剛猛有力的“跆拳”動作,也應該學會柔性的精神思想——“道”。跆拳道的精神是“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惟有把這個精神銘記於心,並貫徹於言行舉止,一個人才能活出靈魂。
我遇見了這樣一個人。他就是勁風悟道館的館主——方誌聰。對他而言,跆拳道不是致勝利器,而是人生態度的展現。
90年代出生及成長的孩子,大多心懷一個武俠夢。那個年代香港武打片盛行,什麼黃飛鴻、方世玉、郭靖……這些英雄的名字,不管男女老幼都耳熟能詳。這時候的小學生、中學生,最喜愛的課外讀物是武俠小說。同學們的抽屜裡常常藏有一兩本金庸武俠小說,或上課時偷看,或下課後咀嚼,看完後同學們競相傳閱。男孩們打鬧之間,一個使出“降龍十八掌”,一個使出“一陽指”,結果只是拳打腳踢的亂打一番;又有一個同學拿著掃把,使出“打狗棒法”,他的對手偷拿老師的藤鞭,使出“獨孤九劍”……
忐忑的跆拳道和音樂道路
方誌聰就是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下長大。他從小就對武術有著濃厚興趣,但他遲至15歲才開始學跆拳道,從白帶練到黑帶。直到中學畢業,在考慮前途之際,他卻選擇去追逐人生的另一個興趣——音樂。
他18歲在電臺聽到海螺森林音樂(Halo Forest Music)的宣傳廣告,於是報名了他們的音樂培訓班。他的音樂路和他的跆拳道一樣,同是半途出家,不似其他孩子從小就被父母送去學鋼琴,也不是出自音樂世家(雖然他爸爸愛彈吉他婆婆愛唱歌)。換言之,他並沒有“贏在起跑線”,而是一路摸索、一路學習,最終成就了今天的方誌聰。
沒有名師指路,靠自己一路摸索和學習,難免會走上冤枉路。他那時被安排到吉他班,跟他同住的一位朋友被安排到鋼琴班。因為多上課是要額外收費的,為了省錢,他們晚上就互相教學,室友跟他學吉他,他跟室友學鋼琴。“結果呢,這個朋友只教我用一隻手彈琴。我覺得彈琴一定是用兩隻手的,就自作聰明,用交叉手彈琴……完蛋!”用交叉手彈琴在外人看來很酷,其實他是不會彈。後來費了一番努力,總算把彈琴姿勢矯正。
於是,志聰成為了一名職業音樂人,有多年的編曲經驗,也當過音樂老師。
COVID-19疫情來襲,馬來西亞進入MCO行動管制,他和太太坐困家裡,每天對著電腦,坐出了腰痠背痛。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並在太太的鼓勵下,方誌聰重新投入跆拳道的世界。
這一次的迴歸,讓他下定決心重拾兒時興趣,圓一個武俠夢。2023年,他成功打進國家隊,代表馬來西亞參加ITF第一屆世界運動會。而他今年8月開館授徒,目的是“播種”,把跆拳道精神傳承下去。
從儒家的禮義廉恥來看黑帶段位
在方誌聰道館的牆壁上,貼著一幅字,寫著“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這就是跆拳道精神。
“有很多人覺得跆拳道是學來打倒人的,讓跆拳道變成只是‘跆拳’,而沒有‘道’,”方誌聰拋出這個問題。道,超然於百戰百勝的道理,它更強調的是讓人勝而不驕,敗而不餒。競爭勝負固然很重要,但真正的道,是指人的精神修養層次。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當年的武俠小說和功夫電影滿是這樣的文化意識。但是,人必須先把自己的修養做好;把自己修好了,才把家庭做好;把家庭做好了,才去愛國愛民。這就是儒家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跆拳道精神首先強調“禮義廉恥”。從這個角度來衡量跆拳道的段位系統,段數越高,要會的東西越多,這樣才對得起那條帶的段位。
“跆拳道的基本功在達到黑帶之前的紅帶,就已經學完了。”方誌聰認為學生達到紅帶的時候是最關鍵的,而這關鍵是態度。“達到黑帶之後只是開始,而黑帶分九段,並不是說段數越高技術越好,而是說他的知識和智慧要更高,才值得讓人尊敬。”
“現在的人不先看實力,而是先看段位。”方誌聰認為這違背了“禮義廉恥”的精神。
方誌聰認為,國外的跆拳道一直與時俱進,掌管跆拳道的眾師傅有必要跟上時代轉變,去改進自身的教學和競賽來提升水平。他舉例,“跆拳道的那些動作有它的道理,比如為什麼是要這樣出拳,背後是否含有文化。這些都很重要,如果沒有這些內涵,打跆拳道就跟跳廣場舞沒有分別。”所以方誌聰除了教導學生技術,還會教他們各式套路的歷史來源及其道理。
同一秒鐘的剛柔並濟
到志聰的勁風悟道館參觀他的跆拳道班,那一班有三位綠帶女學員。她們綁著長辮,動作嫻熟利落,在分組練習的時候還充當助教,帶領一眾幼小的學弟妹習武。與我同行的友人感嘆道:我看到了“剛柔並濟”!
友人接著說,剛柔並濟的精髓,不只是說一個人在應該剛的時候剛、柔的時候柔,而是在同一秒鐘、同一動作,包含著剛和柔。這要怎樣才做得到?
這似乎就是跆拳道精神“克己”所要傳達的思想。一個習武之人,當知道自己的勁力比別人要強要厚,得饒人處且饒人,贏了不要乘勝追擊,要懂得剋制自己,以禮服人。
剛柔並濟也是指跆拳道技術和動作上的強壯表現,結合著人內心的精神思想,使得每一個動作除了剛勁有力,也同時有著綿裡柔情。“跆拳”屬於剛的部分,“道”則屬於柔的部分。剛柔並濟,就是要把跆拳道的硬技術,結合文化上的精神思想,把兩者融成一體,表現在人身上。
方誌聰認為,跆拳道是可以有靈魂的,有看得見的動作,還有看不見的態度,而態度是通過動作表現出來的。他說:“把‘精神’放在牆壁上而不去實踐,是我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瞭解方誌聰的人生經歷,可以知道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不知道是否懷有天分,也沒有刻意贏在起跑線。憑著興趣,靠著努力,親身經歷了“百折不屈”,他才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容身之所,即音樂和跆拳道。
方誌聰是用生命來經歷跆拳道精神的。一個認真生活的人,除了希求物質回報,他更珍惜心靈慰藉。我問他看到跆拳道精神那句話時有什麼感受,他說:“我很開心,我明白這個東西指的是什麼,因為我體驗過、我知道,當我跟人家講的時候,就能說服別人。”
他希望來到勁風悟道館的學員們,所習得的不僅是高超的武打技藝,更重要的是將跆拳道的精神內化,並實踐於生活。
相關報道: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在數字時代閱報,鼓勵中學生緊跟社會動態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有話說】為什麼我會被拋棄?”棄嬰展“提倡尊重生命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大馬旗魚丘浩延圓奧運夢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文化說】柯家浚徜徉科學宇宙 坐擁十七萬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