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是享譽國內外的旅遊聖地,亦是老饕心中的美食寶地之一,但是除了點心、白咖啡、芽菜雞、鹽焗雞、山水豆腐花,怡保還有哪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美食或其背後的故事?
如果去怡保兩天一夜,吃貨可以怎麼吃呢?適逢2024霹靂旅遊年,繼〈絕味山城之玉潤豬圓〉之後,不妨讓我們再次隨著飲食文化工作者趙奕川Jason走進這座山城,重新認識怡保美食吧!
ADVERTISEMENT
進擊吧!吃貨們!
來到怡保的遊客,如果早餐不吃點心,還可以吃什麼呢?也許能到瓊南茶餐室嘗試一下咖椰(Kaya)糯米飯。
咖椰糯米飯在錫礦年代曾是一道極為普遍的食物,能給予勞動者飽腹感,如今隨著飲食習慣的轉變,再加上可能製作耗時費工,這種古早味的米食愈發罕見,而創立於1960年代的瓊南茶餐室,則是少數仍保留這道飯食的餐廳。
這道咖椰糯米飯鹹甜兼具,粒粒分明,吃起來軟糯又不失嚼勁,這與選米脫離不了關係。
老闆朱允楠說,一般糯米里通常會夾雜粘米,可是粘米很難熟透,所以會要求供應商去掉粘米,只留下糯米。
“如果供貨商送貨過來,看到不合適會退回去,因為我們給的價格比較高。”
其次,新舊米比例和浸泡時長也是關鍵。舊米色澤偏黃,新米色澤偏白,若舊米多,糯米飯會硬;新米多,糯米飯則會軟爛;如何拿捏得當,非常考究功夫。
他介紹,每日晚上開始浸泡糯米7至8小時,直到早晨4時至5時下鍋蒸煮約2個多小時,蒸完再用椰漿攪拌,因此上桌時仍保持溫熱,較容易消化。
“它”的靈魂伴侶──“咖椰”亦有講究。
據說咖椰來自印度,是當地人用來製作糕點的奶糊醬Khoya改良而成,傳到東南亞時,由於當時牛奶比較稀罕且許多東南亞人有乳糖不耐症,便採用椰奶取代,也走進了娘惹家庭,幫傭的海南人學習此做法後,再通過海南人經營的茶餐室流傳開來。
瓊南茶餐室的每一桶咖椰大約採用二百多顆鴨蛋,加上椰漿、焦糖、斑蘭(pandan),以及提味去溼氣去腥的姜,隔水慢燉7至8小時。
由於蛋、椰漿和糖屬於溫度轉變下很容易凝固的物質,為了確保咖椰細膩順滑,需要長時間低溫隔水慢燉,不時攪拌。
“一週會煮2次,每次能用2至3天。差不多早上4點放下去,一直到12點。”
之所以會選用鴨蛋的原因,他解釋是由於其韌性且蛋黃較紅,比較好吃。
香甜的咖椰搭配上軟糯的糯米飯,鹹甜相間的滋味在齒間散開,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喜歡鹹口的朋友還可以選擇咖哩或者“鴛鴦”,一口甜甜的咖椰,一口鹹鹹辣辣的咖哩,別有一番風味。
半生熟蛋和鴛鴦麵包背後的故事
提到大馬華人的早餐,自然少不了半生熟蛋和雪藏牛油、咖椰烤麵包的經典組合,但這種在海南茶室司空見慣的食物,實際上跟英殖民有莫大的關係。
趙奕川分享道,早在1930至1940年代,海南人抵步馬來亞後,到洋人或娘惹家庭,甚至是海軍、空軍等政府機構幫傭、當廚師,由此習得許多洋人的吃法,再創造出許多傳統美食。
“海南人是馬來西亞飲食文化裡非常重要的存在。這些食物多少都有英殖民地的影子,有一句話說‘殖民並非長遠的,但是食物被殖民了過後是永遠的’。雖然它沒有再殖民我們這個地方,可留下來的食物永遠變成我們的傳統。”
這道食物在外國的原名為“Egg and Soldiers”,“Egg”眾所周知就是放在蛋杯裡的半生熟蛋,那麼“Soldiers”指的是什麼呢?
原來洋人將吐司切成條狀烘烤,排列成一排形同士兵,因此得名。
但是,我們現在的食物不一定跟原貌有關,食物在不同的地方一直“在地化”,它就演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比如,洋人吃的時候會把胡椒和鹽撒進蛋液裡,本地人則用醬油取代鹽;洋人食用的麵包主要是麵粉、酵母、水等製成,口感較硬,而海南人加以改良,加了糖、油類(如人造黃油)或奶製品,阻斷面包的筋度,口感較軟等,遂演變成今天的模樣。
相關報道: 【一日五餐之絕味午餐篇/怡保富山茶樓】古法炮製古早味蟹展鴻圖面 【一日五餐之絕味下午茶/頂豐潮州豆花】從古早味到現代 潮州豆花傳統吃法 【一日五餐之絕味手信篇/愛鄉椰殼炭燒香餅】古早味窯烤香餅,裹滿手作的溫度 【一日五餐之絕味晚餐篇/萬里望華仔酒家】雞皮底下暗藏玄機的金龍脆皮雞 【一日五餐之絕味宵夜篇/Alisan雪水檔】堅持保留原始食材 古早味糖水友族也愛喝 【絕味山城之一日五餐】出發吧!怡保美食這樣打卡 延伸閱讀: 【絕味山城之玉潤豬圓/01】怡保鴻圖酒樓●豬肚雞,是湯又是菜,一菜兩吃 【絕味山城之玉潤豬圓/02】李榮記肉乾●鋼櫃晾肉+炭火燒烤,烤出焦香絕味肉乾 【絕味山城之玉潤豬圓/03】浙江燒肉●金錢肉,懷舊下欄貨,買少見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