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本报特约

发布: 7:40am 16/09/2024

马来西亚

本报特约

和谐

差异

Farrah Naz Karim

马来西亚

本报特约

和谐

差异

Farrah Naz Karim

Farrah Naz Karim.马来西亚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新海峡时报集团总编辑

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困在这里”,无论是好是坏。我们拥有的只是彼此。我们的使独一无二,但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对和平的渴望、对正义的承诺——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每一天,当我望向窗外时,我都会想起生活在这个我们称之为家园的美丽、多元、丰富的国家意味着什么。

ADVERTISEMENT

我居住的社区是马来西亚的一个缩影,是马来西亚这丰富画面的一部分,让我们真正与众不同。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共存——他们在花园人行道上闲逛、遛狗、用婴儿车推着新生儿。偶尔,邻居们会举手打招呼,也许是多日不见,他们会停下来叙叙旧。马来西亚是我的家。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家,而是更深层次、更个人意义上的。我的根在这里,我的家人和朋友在这里,我的孩子也将在这里成长。马来西亚给了我身分,给了我归属感,最重要的是,给了我目标感。你也一样。

当然,与任何邻里一样,作为一个社区,我们必须克服一些问题、困难和挑战。意见分歧、分歧和冲突是正常的。马来西亚远非完美。与任何其他国家一样,她也在努力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挑战,这些挑战威胁着我们脆弱的社会结构。

在世界各地,政治分裂都是最受关注的问题。这尤其令人不安,因为它助长了“我们对抗他们”的心态,使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对立。在寻找安全空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退回到孤立、排他性的心态,优先考虑民族身分而不是国家团结。

失业等社会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两极分化,对某些社区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影响,从而导致挫败感和怨恨。随着机会的减少和竞争的加剧,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敌意。

在经济上,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另一个主要问题。马来西亚的贫富差距已经大大拉开,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却在为温饱而挣扎。这种差距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当人们被抛在后头、被忽视或被边缘化时,就会滋生不满、怨恨和愤怒,为社会动荡制造肥沃的培养皿,很容易被人利用和操纵。更糟糕的是,对有限资源——就业、房屋、医疗保健、社会服务、教育——的争夺加剧,导致关系更加紧张,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这些经济压力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与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加剧并扩大了现有的分歧,使团结和相互尊重的精神更加难以培养。

在政治上,马来西亚的权力平衡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再加上疫情带来的挑战,更加深了人们的不确定性。值得庆幸的是,事态已经有所缓和,但从整体上看,所有这些问题都使未来的道路显得越来越不确定且令人深感忧虑,不仅对马来西亚,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在迎接这些挑战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塑造一个我们希望的马来西亚。这看起来似乎难以克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只要我们得到每个马来西亚人的支持。

我们可以从家庭做起。作为父母和个人,我们有责任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我们的孩子。现在是时候让他们“改掉”那些也许已经渗入他们潜意识的“坏”习惯了。

它们是什么?一是自我封闭的倾向。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在社区中长大的,在那里,我们大多与同类为伍,只与那些与我们有共同语言、习俗和传统的人来往。虽然倾向于熟悉的人是很自然的,但这种心态却在无意中助长了分裂。我们安于自己的“小圈子”,而看不到融合的价值,看不到与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种族和宗教背景的人打成一片的价值。

那么,我们如何克服这种情况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同化。但不是丧失文化、个人和宗教自我的同化,而是让我们在融合的同时仍能坚持自己的独特身分,而不必担心两极分化。

我们需要打破多年来潜入我们集体意识的不信任、猜疑和偏执的循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苦涩,有些痛苦。但是,这些经历虽然意义重大,却不应该决定我们如何前进。它们也不应该决定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如何看待他人。

我们的历史给了我们重要的教训——如果我们要创造一个更加光明、更加的马来西亚,我们就必须吸取这些教训。是时候放下过去的怨恨了。是的,它们存在。是的,它们很重要。但是,俗话说得好,“原谅、忘记、继续前进”。这听起来可能过于简化,但如果我们不至少试着放下过去,我们就会永远被它束缚。我们可以从寻找人们身上的优点开始,关注我们的共同点,而不是分裂我们的东西。

事实上,马来西亚的伟大取决于我们的努力。这意味着我们要抛开个人利益,为更大的格局、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公正、包容、和平的马来西亚。

这个国家得天独厚,拥有各种文化、宗教、信仰和传统。我们不应将这些差异视为潜在冲突的根源,而应将其视为丰富、自我醒觉和成长的机会。一个公正的马来西亚是一个尊重这些差异的国家,而不是一个试图抹杀这些差异的国家。

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困在这里”,无论是好是坏。我们拥有的只是彼此。我们的差异使马来西亚独一无二,但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对和平的渴望、对正义的承诺——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马来西亚的明日始于我们今日的行动。让我们把马来西亚打造成一个我们引以为傲的家园。

: What does Malaysia mean to me?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9:44am 23/02/2025
魏家祥:容忍不足以衬出和谐 大马需要各族欣赏彼此的文化

(亚罗士打23日讯)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认为,在多元种族的大马社会,最重要的是各族之间相互欣赏彼此的文化,而不是停留在容忍,这是不足够的。

他强调,各族之间必须相互欣赏,大家才能在一个非常和谐的气氛中,共存共荣。

(大北马)魏家祥:在多元国家,相互欣赏并非容忍,才能和谐共荣。
陈志雄(右二起)向魏家祥讲解大街过港的历史。(黄惠玲摄)

“我想异中求同,同中存异,才是大马多元社会的一个写照。”

魏家祥昨日出席在大街过港为传奇吉打2.0社区改造计划–大街过港主持揭牌仪式,他在致词时这么说。

(大北马)魏家祥:在多元国家,相互欣赏并非容忍,才能和谐共荣。
魏家祥(左十起)和黄家业一同为社区改造计划–过港主持揭牌仪式,其他社团代表则进行拉彩炮。(黄惠玲摄)

他说,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是于50年前由前任马华总会长丹斯里李三春创办,五大计划的其中一个,就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精髓,发扬广大。

因此,他希望未来该协会可更加努力,将华人文化传播到友族社会,让各族相互欣赏文化,达到共存共荣。

(大北马)魏家祥:在多元国家,相互欣赏并非容忍,才能和谐共荣。
魏家祥(右二)偕同马华党员们到香火鼎盛的海墘街篮卓公城隍庙膜拜。右是张胜闻。(黄惠玲摄)
超过100年历史的大街过港 50户住家 9间的神庙

超过100年历史的大街过港,是亚罗士打区内最后一个真正保留华人传统居家特色的华人村庄,且最特别之处是村庄目前仅剩余的50户住家,就有9间的神庙。

(大北马)魏家祥:在多元国家,相互欣赏并非容忍,才能和谐共荣。
超过百年历史的大街过港,改造美化后成为梅花街。(黄惠玲摄)

魏家祥昨日走访大街过港后,也对这仍保留古色古香的过港留下好印象。他同时也乘船游吉打河,观赏河景。

他相信这一改造计划,除了保存百年历史的华人老村特色,更可以在美化后回到原本的精神面貌,让整个村庄更加美观和整洁有序。

(大北马)魏家祥:在多元国家,相互欣赏并非容忍,才能和谐共荣。
陈志雄(右起)陪同魏家祥慰问旧病缠身的老党员庄木和。(黄惠玲摄)

“有居民告诉我,他从小就从过港乘船到对岸,每趟船费是5分钱,且这里也有一个说法,过世的老人希望最后一程可以通过小船到对港,这就是过港的特色。”

他补充,我国华人文化与其他地方有点不一样,是因为我们顺应整个环境的需求做出改变,而大街过港的周遭虽然面对着城市化的冲击,但依旧保留着百年的老村,实在难得。

陈志雄:传奇吉打2.0 打造米都人珍贵回忆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陈志雄说,传奇吉打2.0社区改造计划是于去年12月正式开始和启动,并且选择这个对亚罗士打华人都倍感特别的百年华人村–大街过港为改造目的地。

他说,这也是传奇吉打1.0社区改造计划阔别10年后再次出击,10年前是选择过港对面的唐人街进行社区改造,由当时的马青州团与州政府配合进行系列的改造计划。

(大北马)魏家祥:在多元国家,相互欣赏并非容忍,才能和谐共荣。
亚罗士打斗母宫借出船只,载嘉宾们游吉打河观赏河景。(黄惠玲摄)

“大街过港是对亚罗士打华裔而言时非常特别的地方,100多年前华人来到过港,当时没有轿车,只有摩托车和自行车,村民出入都必须要坐船。”

他补充,过港的特别之处是隔着一条吉打河的对面,有160多年历史的海珠屿大伯公庙,其旁边就是亚罗士打的起源地。

他叙述当时进行社区改造时,单是清理岸边的杂草和垃圾就有约50辆罗里的量。他感谢志工和村民的支持与合作,同时也感谢社区改造计划主要赞助人拿督黄家业出钱出力支持该计划。

他希望未来大家可以齐心合力,把过港打造成为亚罗士打人最珍贵回忆和值得骄傲的地方。

出席者还有社区改造计划工委会主席曾国添、秘书陈贞憓、马华总秘书张胜闻、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副总会长张延辉等。

(大北马)魏家祥:在多元国家,相互欣赏并非容忍,才能和谐共荣。
土生土长的王金发曾是摆渡人。(黄惠玲摄)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