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早已成为现今社会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但在本地,虐童案件并没有因为法律的惩处而减少,反而日渐增加。
ADVERTISEMENT
官方数据统计得出的结果只是那些已经发生的案件,实际上又有多少个虐童兽行能够真正地揭发出来?人性的阴暗处,又隐藏了多少心灵重创的孩子?
报道:实习记者 陈德兆
不久前,又有一名孩童因为遭受虐待而离开人世。
据多家媒体报道,位于万挠公主湖镇的8岁女童遭受了母亲与继父的虐打而最终导致死亡。据警方的初步调查发现,女童的面部、嘴唇、大腿、下巴和膝盖都有伤痕,不排除是以不同硬器殴打致死的。
这仅仅只是众多案件中的其中一例。
家庭经济压力导致虐童案上升
根据马来西亚福利部的数据显示,本地虐童案件一直都有上升的趋势。从2020年的5858宗,2021年的6144宗,再到2022年6770宗,都在在说明虐童案的严重。虐童不只是社会问题,细究之下,其实是家庭问题的延伸,一个家庭幸不幸福,往往在一念之间,而虐童案件不断增加,也反映了一些家庭正面临着巨大转变。
虐童案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种现象的背后隐含了许多复杂的原因,这些因素往往相互交织,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武吉安曼警察总部性罪案、虐待儿童及家庭暴力调查组(D11)副主任黄佩玲助理总监说明,持续上升的虐童案件因素有好几种,其中以经济和财务问题为主因。
时代日渐发展,生活水平提升,整体消费水平也因应提高,但对于一些家庭而言,消费水平提升并不意味着个人收入的增加。尤其是2020年冠病疫情来袭,更是将这样的矛盾推到了几乎无法控制的地步。许多家庭支柱的收入减少,甚至失业,然而生活开销依旧高昂,难以满足家庭基本需求。
黄佩玲说,经济压力很容易导致不稳定的情绪,继而轻易地转嫁到孩子的身上,例如对他们打骂,最终演变成虐待儿童的行为。
家庭财务出现状况,也有可能导致不健康的家庭环境,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孩童的生长环境。出现虐童情况的家庭,大部分都处在不健康的生活环境里。譬如,家庭破裂、父母吸毒或酗酒等问题,都容易让孩童成为受虐的对象。
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往往充满冲突和欠缺稳定,致使孩童缺乏安全感,从而增加了他们遭受身体和心理虐待的风险。
疏忽照顾等同虐童
除了虐童,“疏忽照顾”也与虐童为同等刑事罪。
民众以往对虐待儿童的概念是,父母或监护人对孩童的身体或心理造成伤害,但根据现行法律,因父母疏忽照顾而造成儿童身体与情感伤害,或死亡,将不被视为意外事故,因此孩童的父母与监护人,需更警惕以及密切关注孩童的人身安全。
而导致疏忽照顾罪行的原因,竟是社交媒体和科技产品!
黄佩玲强调,随着社交媒体和科技产品普及,许多父母或监护人逐渐对科技网络产生依赖,一旦沉迷其中或过度使用,将导致他们在生活上对孩子忽略关注和照顾。此外,父母与孩子间的互动也会减少,增加孩童因疏忽照顾致丢失生命的风险。
警方与多方合作遏止虐童
警方在处理儿童虐待案件时,始终将多方合作放在首位,通过与社会福利部、学校、医院等相关机构的密切配合,确保每一名受害儿童能够得到及时、全面的保护和支持。但警方也有自己的处理方式。
黄佩玲说,在接获投报后,警方的首要任务是迅速核实信息,确保孩子的安全。举报者可以是家庭成员、老师、邻居,只要是在合理怀疑的情况下,皆可向警方投报。
随后警方会尽可能通过检查和寻找受害者,包括记录证人的证词和现场证据,来验证事件的真实性,以便进行适当的调查程序。接下来,受害儿童会被转移到安全的环境,确保他们远离潜在危险。
若孩童处于受伤或危险状态,警方会事先营救孩童并将其送往附近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同时通知社会福利部门,以便给予适当的保护和照顾。
在处理公众举报的过程中,警方亦会特别保护举报人的隐私和安全。提供的所有信息都是严格保密,绝不会向不相关的第三方泄露。这种保护措施不仅鼓励更多人勇敢举报,也确保调查和诉讼程序不受干扰。
与此同时,警方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受害儿童的隐私保护。在处理涉及儿童受害者的案件时,警方非常谨慎和细致,会确保案件信息不会外泄,以防止受害儿童处于危险当中和给他们带来进一步的伤害,也避免干扰后续调查或诉讼的进度。
教育民众辨识虐童行为
在应对法律和政策障碍方面,黄佩玲表示,在处理儿童虐待案件时,警方并不会遇到重大的法律阻碍,因为所有的调查工作都是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进行的,得到了包括卫生部、社会福利部和总检察署在内的多方支持。
当然,为了确保受害儿童在法律程序中的权益,警方严格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根据现有法律提供透明的调查过程。同时,警方也会采取措施,确保施害者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取解决措施。
警方还积极与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推进儿童保护工作。他们定期展开意识宣传活动,普及关于儿童虐待的知识,提高公众对虐待迹象的识别能力,并鼓励大家积极举报。这些努力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安全的社会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全体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有责任关注身边可能存在的虐待行为,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孩子们免受伤害。
她呼吁社会各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警惕,关注那些可能被忽视的求救信号,并在必要时采取行动,帮助这些孩子摆脱困境。
相关稿件: 【遏止虐童/02】辨识、救助受虐儿童 没你不行! 【沙巴无国籍学校/01】永远无法“毕业”的那群学生 【枪械管制(1)】为何严刑峻法无法遏止令人不安的枪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