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組得獎人:戴振和

“我需要被看見,因為我的一些教學方式是好的,大家都能用;如果我沒有被看見,這個東西就無法傳出去……”
不走枯燥的背誦、抄寫教學模式,吉隆坡坤成小學(一)校華文教師兼訓育主任戴振和讓學生在華文課上開心地“玩”,卻不僅不落下課業,還能培養學生的軟實力,甚至從小建立團隊合作精神。
現年39歲的戴振和是本屆吳德芳傑出華文教師獎(小學組)其中一名得獎教師。他雖是眾得獎者中資歷最淺,也可能是年紀最輕的一位,卻希望通過得獎,讓大家認識另一套教學方式。
求學時曾是“不合作”學生
畢業於沙巴大學青少年心理系的戴振和是於2008年進入坤成一校當臨教,2011年完成假期師訓課程後,成為正式教師。
因為中小學時期也曾是個“不合作”的學生,所以在成為教師後,“怎麼讓‘以前的自己’那樣的學生跟得上,或者至少不討厭上課”成了他經常思考的事。
“一個學生他不聽課或不願意聽,甚至成績不好,有兩個可能:‘不能’和‘不想’。‘不能’是他沒有這個能力去做;而有些時候,這個孩子其實能力很好但不去做,則是因為他不想。”

讓強者輔助弱者共同進步
在瞭解班上學生後,戴振和會進一步思考和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無論強弱、想與不想,都能進步。因此,他的課堂,很多時候都在做分組活動,也以更有趣和正面的方式,巧妙地讓能力較強的學生,輔助能力稍弱的同學。
“譬如說,每個組別需要完成的任務都不同,問題有深有淺,然後設定一些遊戲機制,讓他們不要只是顧自己而必須協助較弱的同學去跟得上,並完成能力之內能做到的東西。”
他笑言,過去的學習模式是學生們各自做作業,答題的對錯很個人,同桌間基本上只是在同一間教室上課的關係,沒有團隊凝聚力;但踏入社會,團隊協作其實非常重要。因此,除了傳授知識,他也經常有意無意地提醒學生:“只有與身邊的人一起進步,這個社會才會是完整的”。

教師共同備課集思廣益
坤成一校自數年前就落實團體備課,所以教師們每週都會約在一起討論,以及分享課堂上遇到或發現的一些情況和教學方式;而這方面的討論,也令戴振和偶有啟發。
“一個人的想法有時會有侷限,你看不到的東西,也許同事看到了;一些教學方式,我可能用不上,但一些點子卻也可能讓人有所啟發。”

常與同事討論想法新點子
戴振和坦言,求學階段的他是“有什麼做什麼”般隨波逐流,包括上中學、選理科、升中六和念大學;而教師一直以來也不在他的志願欄目中;惟現在的他,卻樂於教職工作,甚至會期待上課。
“我經常會在跟同事討論出新想法與新點子後回家備課時,很期待馬上進班,看看我們所討論出來的效果,看看孩子們在接受這樣的挑戰時,會是什麼樣子,會很期待要上課。”
指語文科其實就是生活
語文課向來給人沉悶印象,但在他看來,語文科其實就是生活,例如舉辦一項展覽,無論是海報設計、內容、介紹和文稿,都離不開語文;而課本上的相聲、三國演義等內容,也可以在課堂上落實。
“備課其實不用花太長的時間,加上時間的累積,會越來越順利,且每年更換教材才能不斷去思考,看有沒有新的方法、點子,還有機會借鑑經驗做出改善。”
“學生們需要做的學習任務相對是比較簡單的,因為我不會有太多的抄寫或枯燥的背誦,學生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的事,再慢慢地提高挑戰,所以從同事那裡所知,我班上的學生在呈堂、設計或製作演示文稿方面都會比較活躍,能勇敢地呈現自己。”
教學方式受肯定願分享
對戴振和而言,獲得吳德芳傑出華文教師獎是預料之外,也是對他教學方式的一項肯定;而他並不打算藏私,願意分享本身的教學法,盼能讓更多人瞭解,併為教師們提供多一個教學選擇,以及給孩子們多一些嘗試。
“我所使用的教學步驟可能是從某場講座或教學活動中,學習、實踐並取得效果,所以我也想讓大家知道,不是說這個是最好或唯一的方法,因為課堂上每位教師都是認真在教學,但若有機會分享,我想給教師們多一個選擇和概念,希望讓更多人瞭解。”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特朗普在利用他的方式来捍卫美国自身的经济与安全利益,但如果美国希望赢得全球竞争,并避免在世界范围内丧失影响力,那么他必须意识到软实力和巧实力往往比硬实力的代价更小,且效果拔萃出群。
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开始时,摆在眼前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外交战场: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伊朗重新踏上拥核之路、朝鲜与“美国宿敌轴心”渐行渐近,还有一个在世界各地不断挑战美国软实力与硬实力的中国。
中国崛起后,挑战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声浪此起彼落。无论中共是否有取代美国之意,中国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经济驱动力,以及软实力输出的大幅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
过去15年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投入的资金大幅增长了超过500%。这一长期战略、非军事性的发展援助、融资参杂政治影响力,对许多发展中和落后国家投射影响力。
从非洲和美国后院拉丁美洲的矿产开发,到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建立与融合,再到美国能源战略伙伴所在的中东地区,中美争夺未来合作伙伴和出口市场的竞赛正在激烈进行。
正值美国软实力受到严峻挑战时,特朗普政府此时却背道而驰,削弱美国的国际援助体系,使美国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处于劣势。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提出“让每一美元的支出都应使美国更安全、更强大、更繁荣”的原则,强调“让每一分钱花得有价值”,说白了就是拒绝盟友搭顺风车,不再被所谓的西方主导的价值观所约束。
然而,在必须遏制中俄等竞争对手、维持美国在全球的利益、预防大流行、毒品与恐怖主义渗透至美国本土的一箩筐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上,美国此时从全球舞台上撤退,只会为对手留下填补空缺的机会。
被特朗普心腹马斯克肢解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长期被认为是“撒币机构”,浪费大量资源只为耕耘和输出美国的软实力。
其实并不然,这其中包括反恐援助项目。在2001年发动反恐战争后,美国意识到海外军事行动的昂贵代价,与其让美军亲自参战,不如加强合作国家的能力,让他们自行打击“基地”和IS。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然而,如今从叙利亚到非洲萨赫勒地区,许多与美军合作的项目嘎然而止。
叙利亚的打击IS努力,以及伊拉克与非洲多国的民主化进程,可能会因特朗普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而付诸流水。
如今,美国的竞争对手正趁机填补美国留下的真空:柬埔寨的排雷计划已改由中国资助;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疾病专家正获得俄罗斯的支持。
在联合国层面,随着美国退出世卫组织,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曾在小布什政府期间担任高级生物防御官员的伯纳德表示“此举将在全球卫生领导层中留下一个空缺,而这个空缺将由中国填补,这显然不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
特朗普在利用他的方式来捍卫美国自身的经济与安全利益,但如果美国希望赢得全球竞争,并避免在世界范围内丧失影响力,那么他必须意识到软实力和巧实力往往比硬实力的代价更小,且效果拔萃出群。
这种力量必须与国际援助和外交工具紧密配合,才能避免冲突与不安全局势升级至需要美国军队介入。
曾在特朗普1.0任内担任防长的马蒂斯说道:“如果你不给予国务院充足的资金,那么我就需要购买更多的弹药。”这段论述不仅在当时切中要害,时至今日仍不失其真知灼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