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强制在国内推行清真认证的措施不符马来西亚的经济需求, 而且马来穆斯林所承担的成本比起非穆斯林来更为沉重,未来政府想要落实各种新规之前有必要先进行细部讨论,研究其可行性,再对外发布消息,以免造成社会的困扰。
ADVERTISEMENT
首相署(宗教事务)部长纳因早前表示,政府考虑强制没有售卖猪肉和酒精饮料的餐厅,申办伊斯兰发展局(JAKIM)清真认证,他的提议遂引起社会的热烈讨论。
对于此事,在马来穆斯林社群陷入两极化,支持者肯定纳因的构想,应该让所有跟穆斯林有关的餐饮业者接受政府的管理。反对者认为,强制清真认证适得其反,申请过程所需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太高会使业者喘不过气。而非穆斯林社会则几乎一面倒的反对强制清真认证,行动党、马华也因此难得口径一致持反对立场,士布爹区国会议员郭素沁批评这件事遭到国盟、巫统和马来右翼势力的抨击,部分希盟领袖也跟她保持距离。
关于强制清真认证,尽管政府在9月18日的内阁会议中宣布维持现有的自愿申请,惟,整起事件已经无形之中演变为政治恶斗,由于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分歧,议题的讨论焦点被政党和政治人物引向宗教层面,不过,强制清真认证的问题本质应该以比较理性的角度来切入,笔者接下来从公共政策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申论强制餐饮业者申请清真认证,以勾勒出其不可行性。
第一,行政成本。举凡联邦政府打算实行全国性参与的公共政策,必须要考虑到产生的行政成本,需要花费多少人力、时间和资源着手处理,如何进行政策宣导鼓励民间配合,然后再去思考推动强制清真认证是否符合政治和经济效益,否则再度上演经济部推行PADU资料库引起的种种纷扰,甚至难以排除不道德的行政官僚透过诸如浩大的工程中饱私囊,趁机发财。
第二,强制清真认证压缩中、小型业者。中小企业长期支配着国家经济,在餐饮业也有相同的情形,许多从事相关行业的业者都属于小本经营或家庭式经营,尤其在马来穆斯林社会特别明显,早上售卖椰浆饭与面食的路边摊、在夜市兜售传统糕点和炸物的摊贩,抑或是深夜时间供应精神粮食的Ramly burger摊主,这些业者显然无法负荷申请清真认证的高昂成本(主要是清真认证的条件非常严谨,餐营业者需要花时间和资本来满足JAKIM的相关条件),一旦这项措施上路,对马来穆斯林社群的构成冲击远大于非穆斯林,因为这完全跟他们的经济行为和消费方式背道而驰。
第三,政府的两难。马来西亚清真认证是受到国际肯定的优质品牌,许多国内外企业计划涉足入穆斯林世界的市场之前,往往都会向我国的JAKIM提出申请认证,换言之,清真认证是马来西亚在全球穆斯林经济呼风唤雨的优势产品之一,得到JAKIM认证的食品即等同取得跻身全球穆斯林市场的门票。然而,如果联邦政府的想法是将清真认证转化为普遍化、大众化的凭证,作为把关国内餐饮业者的手段,那么,清真认证必须降低既定的规格,放宽申请条款,以切合国内的中、小型餐饮业者的营运实况,可是,如此一来便牺牲马来西亚清真认证现有的经济优势。
第四,扭曲马来穆斯林社经结构。根据多家媒体走访民间得到的资讯,马来穆斯林对于清真认证的态度纯粹是“加分”的概念,即,获得JAKIM核发清真认证的餐厅让他们对饮食更有信心。既然JAKIM的凭证这是个加分题,也就是说它并非关键因素所在。
根据各家媒体报道,马来穆斯林消费者更在意的是,有没有本地穆斯林员工参与餐点烹调或食品加工的过程,进言之,对业者来说,聘请本地穆斯林员工远比申请清真认证更重要,更符合市场需求。而这也是目前国内穆斯林市场的氛围,假设政府强制餐饮业者必须经过JAKIM的考验,反而改变马来穆斯林的经济结构,尤其是稍有规模的企业,得到清真认证的掩护下,他们更倾向于压低劳工成本,以更多的自动化生产代替人工,又或者以较低的薪资聘请移工,进而让马来社会里面社经地位较低的群体惨遭剥削,触发失业问题。
综合以上因素。笔者认为,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强制在国内推行清真认证的措施不符马来西亚的经济需求, 而且马来穆斯林所承担的成本比起非穆斯林来更为沉重,未来政府想要落实各种新规之前有必要先进行细部讨论,研究其可行性,再对外发布消息,以免造成社会的困扰。故维持自愿申请清真认证做法正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