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你玩,你参我玩,这不正是马来西亚人日常生活的精髓吗?”
马来西亚,一个以多元种族和文化著称的国家,一句简单的粤语词汇“参埋你玩”、马来语“Jom!”(走吧),意指“邀请你一同参与”,不但道出各族群在日常生活中的“融合”(Blend)元素,更宛如一道跨越文化差异的桥梁。
ADVERTISEMENT
由Hi! Lighter荧光笔工作室主办的“第三届想要生活节”,正是以“Blend”的融合概念为主题,力图打破各族群之间的文化壁垒,共筑一个属于全民的马来西亚。
今年的“想要生活节”首次在兩地舉辦,即吉隆坡场次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吉隆坡茨厂街文化区鬼仔巷舉行;檳城場次則於9月14日至16日在槟城Ferringhi Bay举行。
黄盈盈:多元体现大马之美
荧光笔工作室创办人黄盈盈(下称盈盈)自幼接受中文教育,毕业于台湾大学后回国进入中文电台工作。尽管她自称是一个“非常中文圈的人”,深受中文文化的熏陶,但她依然钟情多元文化,认为这正是马来西亚之美的体现。
由于盈盈一直生活在一个纯粹的中文圈子里,无论是思维、资源、语言都局限在这个圈层中。她意识到,倘若要解决族群的对立问题,各方必须走出这个圈子,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族群对立隔阂近年加深
然而,近几年来,我国的族群对立和社会隔阂逐步加深,各族群似乎越来越倾向于生活在熟悉的圈子里,彼此间的“同温层”越来越厚。
“每当出现种族议题或是选举期间,你会不明白大家在吵什么?后来,我发现到是因为我们对彼此了解不够深,再加上有人刻意去制造对立。
“我觉得需要有更多人出来当个‘和事佬’或是来建立桥梁。”
对盈盈来说,尽管各族群在表面上看似融入彼此的日常生活,但一旦触及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族群间的隔阂依然如影随形,甚至日益加剧。
跨族群融合市集较少
她以国内市集和文化活动为例说,绝大部分市集都是由各族群独立主导,跨族群融合的市集少之又少。
因此,为了打破这种局限,主办方特意在今年的“第三届想要生活节”里,预留30%的摊位给巫裔和印裔摊主,致力推动更多族群的积极参与。
今年的“想要生活节”无疑是打破“同温层”的第一步,尽管规模不大,市集仅能容纳40至50个摊位,但这项活动承载了主办方对于跨文化交融的愿景。
刻板印象成筹备过程障碍
在筹备市集的过程中,盈盈坦言自己遇到了不少挑战,尤其是在促进不同族群参与时,现实中的种种刻板印象和戒心成为主要障碍。
盈盈起初天真地以为,只要有心推动有意义的活动,跨文化的融合会得到广泛支持,然而这种想法只不过是她的一厢情愿。
她指出,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表面上看似和谐,然而在实际行动时,人们的想法和恐惧往往截然不同。正是这种对立与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使得跨文化交流愈发艰难。
通过这次市集,主办方希望为不同族群的文化交流搭建桥梁,为未来更多的跨文化合作奠定基础。
盈盈表示,各族群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生活太久了,若要打破这些“同温层”,必须要更多的引路人和跨文化的合作。
Malaysian Diaspora及LOCCO带来新气息
此外,今年生活节亦迎来一大突破,马来内容创作者Malaysian Diaspora及知名民间活动组织LOCCO的参与也为活动带来新气息。通过互换受众群体,促进真正的文化交融。
盈盈作为社会中一份微小力量的推动者,她始终怀抱着一个简单而真挚的心愿,即希望有朝一日,“想要生活节”可以树立自身的形象与影响力,并获得民间组织和官方机构的支持,各方携手创建这个属于各族群的共融平台。
她更相信,只要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推动,大马的“参参”精神终将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艺猫工作室(Artjimeow Studio)创办人诺哈兹玛是因为受到摊位伙伴“猫人YY”的邀请,而参加了“想要生活节”。正值国庆佳节,这个以多元社会为主题的市集,对她而言亦意义深远。 尽管市集以华人商家居多,但诺哈兹玛感受到市集的多样性,她不仅体验到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还结识了新朋友,并将产品推广到了新圈子。 虽然她不懂得中文,但身边的华裔摊主都很友善,主动使用马来语交流,令她倍感温暖和窝心。 |
对于异端孩童(Cultkids)创办人沙兹里来说,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大马理应突破种族界限,包容所有族群。 他的产品不仅为马来族群设计,同样也适合其他各种族,充分体现对多样文化的尊重与融合。 在“想要生活节”市集中,沙兹里感到十分愉快,他曾参与过以华人居多的市集,亦体验过不同文化的交流。 他希望大马能够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和谐,各族群能携手共建幸福的未来。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