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砂拉越古晉的張蘇玲老師執鞭至今18載,對於此次獲得2024年小學組吳德芳傑出華文教師獎感到無比榮幸,內心充滿感激與喜悅。
“這份殊榮不僅是對我在中文教育領域耕耘的高度認可,更猶如一束璀璨光芒,照亮我在中文教育道路上踏出的每一腳步。”
2004年畢業於國民大學的她,曾在古晉國民型中學當臨教,2005年在古晉峇都林當師範學院完成師範課程,2014年獲得博特拉大學教育系碩士學位。
在正式受訓成為教師後,張蘇玲在民都魯中華公學服務,是該校華文老師兼華文科委秘書,並參與培訓及扮演領隊角色,參與砂拉越津貼華小董事聯合會舉辦的全砂各項賽事,在各大小活動都可看到她活躍的身影。
學生朗讀讀出標點符號
在民都魯中公任教期間,她注意到一些學生在書寫中文時經常忽略標點符號的使用。2008年,她在該校展開行動研究,通過採用朗讀標點符號的方式,即學生在朗讀文章時,把標點符號讀出來,藉此改進學生漏寫標點符號的習慣。
2009年底,張蘇玲被調派至巴達旺縣新梯頭中華公學服務,學生包括華族和友族同胞。為了提升學生對中文的興趣,她在班上表演小魔術,當學生表現佳時,她邀請學生直接參與表演,希望以此吸引學生對中文產生好感。
增進家教合作加強教學素質
同時,她曾在獲得砂教育局批准後,走訪華小進行學術研究,著重家長的參與,再將美國研究學者愛普斯坦(Epstein)的“交疊影響域理論”連結起來,延伸出“環境教學”理念,即利用現有的資源提升教學成果,從中提升家長的參與度,增進家教合作,加強教學素質。
張蘇玲認為,因材施教是必須的,特別是針對不同環境的各族學生,都應該有各別的教學法,如在面對零中文基礎的學生,她會提供讀物,協助學生在家閱讀,促進家庭教育的同時,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有些學生在一段句子中,或只認識一部分文字,另一部分文字,需要靠圖書的配圖來理解,進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也教導非華裔成人班
張蘇玲曾在政府政策計劃下,受委華語課程系列二的講師,教導非華裔成人班學習中文,這些學員多來自政府機構,積極推廣中文。
她曾任校內識字與精算計劃協調老師,也受委縣識字與精算2.0及輔導項目的文件管理強化工作坊主要培訓師,協助巴達旺縣教育局檢查國小和華小輔導計劃和識字與精算2.0計劃的文書管理,並提供經驗幫助。她也在巴達旺縣教育局舉辦的文件管理研討會中,和與會者進行經驗分享,也進行家訪,鼓勵學生返校上課並安排輔導。她也和其他縣的老師交流,獲取中文版的識字模塊,供學生學習中文用途。
作為華文科委主任,張蘇玲曾與校方共同策劃邀請輔導員及華文講員等到校進行激勵講座,或提升中文書寫能力等工作坊,也與校方共同策劃舉辦和中華文化相關的活動,如吹梅及揮春等。
鼓勵小六生報讀中文
“秉持著先賢為我們爭取中文教育的精神,我時常鼓勵小六畢業生在升上中學時,要繼續學習並報讀中文課。”
同時,在“環境教學”理念的驅使下,張蘇玲與時並進,配合時代的變革,靈活調整學習模式,讓學生參與各種線上及線下比賽及活動,讓學生為校爭光的同時,也提升學生的自信及個人魅力。
此外,她的任務還包括為華文考試題庫出題、編制教材、教學模塊及剪輯中文教學視頻內容等。今年3月,她也參了馬來西亞教育部課程發展部舉行的2027年學校課程管理工作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