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美國和西方國家一直提出某些電子產品存有國安風險,只要在軟體或硬體上留個漏洞,就可以讓不懷好意的人利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華社許多人都認為這是針對某些國家的無稽之談。
ADVERTISEMENT
上週二和週三,黎巴嫩境內真主黨領導層所使用的呼叫機和對講機先後被遙控爆炸,造成大量死傷。本文從反恐與武力紛爭角度探討電子產品這一新戰場。
伊朗和真主黨因為擔心先進的通訊手機容易被監聽,所以使用較落後的呼叫機和對講機。根據公開的資料,涉案這些呼叫機與對講機內裝有少量的高能量化學物質,在收到外來訊息時引發機內大殺傷力的爆炸。涉案的通訊產品源頭可以追溯到兩家分別位於臺灣和日本的公司。但是這些公司都喊無辜,其中生產對講機的日本公司更是說其產品早已停產10年。媒體雖然追查到所涉及匈牙利和保加利亞中間人,可惜卻已人去樓空。
雖然以色列沒有承認或否認是否涉及案件,但空殼和幌子公司的操作,長時間部署達到出奇制勝,與過去所公開的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所為同出一轍。
1960年代,伊萊科恩以商人身份遊走敘利亞政府高層,使以色列獲得敘利亞在戈蘭的防空部署,甚至還幾乎成為該國國防部長。1968年,以色列購買“濃縮鈾”的高鉛鹽酸行動也是通過數家法國空殼公司;1969年聖誕節前夕,以色列通過在挪威註冊的海上石油支援公司從法國南部港口偷走了5艘“美洲虎級”導彈快艇。1980年代,非洲蘇丹一間海邊的著名潛水度假村也是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通過瑞士的註冊公司經營,在4年內拯救數千名被困在蘇丹難民營內的埃塞爾比亞猶太人。
這一次的電子產品爆炸開啟了新戰場,有幾個問題從軍事角度,值得我們去探討。
首先,這些通訊器材都是伊朗提供的。週二傳呼機爆炸後,伊朗和真主黨理應馬上假設所有電子產品已經被破壞,並命令成員把所有電子產品丟棄;但令人不解的是幾乎24小時後所發生的對講機爆炸,仍然造成逾20人喪生與450人受傷,這種緩慢反應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從軍事角度來看,這一次是史無前例的“精準打擊”。由於只有真主黨領導層才會被分配這些呼叫機和對講機,因此只有這些人(或他們不幸的家人)才會受到傷害。比起一般戰爭所使用的導彈或出動特種部隊的軍事行動的精準度更高。
接下來是伊朗內部被滲透直達供應鏈。提供和出售這些通訊器材的空殼公司很明顯知道其顧客是誰,也知道器材會發給誰。但是這些公司如何獲得合約提供這些電子產品呢?這些空殼公司的價格是否低於市價?或是買賣中有人涉及非法勾當或收取回傭?這是伊朗要調查的一個方向。
根據外國媒體報道,這兩起攻擊事件涉及數千電子產品,其中有些仍未使用或開封。大家應該慶幸事發時沒有電子產品恰巧在飛機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所以黎巴嫩航空第一時間禁止乘客攜帶這些電子產品登機。
從電子產品角度看,在生產、組裝或運送過程中,摩薩德究竟是在哪一個階段置入化學物質?雖然理應上來說最大可能性是在組裝過程,但其涉及層面廣也容易讓事件曝光。如果這些化學物質在出廠後但伊朗獲得之前所植入,為何伊朗方面並未偵獲?是伊朗方面完全沒有或馬虎進行檢查?或是技術性沒有辦法探測到這些化學物質的存在?前者的話代表伊朗方面的程序和人的素質問題;後者則是代表其科技實力。
同樣的,真主黨接收這一批電子產品時,是否也有仔細檢查?
另外,以色列如果可以將大能量化學物質植入電子器材,也同樣可以植入監聽或駭入器材。但為何不選擇後者以長期收集情報?
唯一的解釋是以色列或許已經通過其他渠道獲知真主黨正在策劃大型攻擊,所以以方先發制人。以色列可通過檢篩到醫院求醫的受傷人士名單,一一楸出真主黨的領導。現在真主黨領導層應該是草木皆兵並拋棄幾乎所有的電子產品;換句話說,沒有了這些通訊器材,哈馬斯的指揮鏈幾乎已經完全失效。
在這些攻擊行動後,各國安全部門應該要省思恐怖分子以後是否也會有樣學樣在電子產品內植入爆炸物威脅民航安全。
一直以來,美國和西方國家一直提出某些電子產品存有國安風險,只要在軟體或硬體上留個漏洞,就可以讓不懷好意的人利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華社許多人都認為這是針對某些國家的無稽之談。事實證明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辯解並非杞人憂天。我國也應該更小心以國安為重,慎重選擇有國安風險的電子產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