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人物

|
发布: 2:00pm 23/09/2024

人物

巴西音乐

新派爵士乐

伊帕内玛女孩

Bossa Nova

李鸿昌

人物

巴西音乐

新派爵士乐

伊帕内玛女孩

Bossa Nova

李鸿昌

波薩諾瓦吉他手李鴻昌Xiong/遨遊Bossa Nova韻律 找回享樂的慵懶姿態

报道:本刊 林德成 摄影:本报 何正圣 部分照片:网络照片

Tall and tan and young and lovely﹨The girl from Ipanema goes walking﹨And when she passes﹨Each one she passes goes “ah!”

這一首〈伊帕內瑪女孩〉在60年代不經意地挑動波薩諾瓦()曲風熱潮,還成為爵士樂或波薩諾瓦的經典名曲。大馬音樂人李鴻昌說,在酒店駐唱,這首是必練歌曲。若不懂得演唱,大概率很難在酒店找到駐唱工作。“沒有(音樂人)像我這麼瘋狂。我的曲目很多,其他音樂人只有四五首,都是比較流行的波薩諾瓦歌曲。”早年並不多人演唱波薩諾瓦或巴西歌曲,曾旅居巴西的他就佔了很大優勢。“但我不是大馬唯一彈唱波薩諾瓦的歌手,只是唱得比較多而已。”他笑道。雖然波薩諾瓦音樂在國外很盛行,在大馬仍屬於小眾市場。對投入音樂事業38載的他來說,小眾或許不是壞事,他倒是有機會在演出活動,與聽眾一起近距離交流。

ADVERTISEMENT

李鴻昌有時太追求完美,為了確保演出的音響品質,他會整晚失眠,隔天起床趕緊到演出現場調整音響。

報道:本刊 林德成
攝影:本報 何正聖
部分照片:網絡照片

波薩諾瓦是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末里約熱內盧南區的一種慢板抒情巴西音樂。它是一種融合巴西森巴舞曲和美國酷派爵士的“新派爵士樂”。

從歷史而言,波薩諾瓦是一種反映時間的藝術形式,透過曲風可以感受到60年代的巴西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年代。李鴻昌說,那個年代,巴西民眾衣食無憂,生活很開心,所誕生出來的音樂能夠反映社會的真實面貌和文化風氣。

若進一步解讀,他個人認為,波薩諾瓦音樂的核心主題是享樂。太陽昇起了,很多人會滿懷期待地到海灘流連,沉浸在悠哉的氛圍裡頭。

“不如,說一說你對我的第一個印象吧!”面對李鴻昌突如其來的問題,我身體仰後仔細看,他蓄了一頭及肩長髮,整個人散發出藝術家的氣息,裝扮也極為簡約素色。我便拋出了幾個關鍵詞——隨性、自由、灑脫。他聽完之後,會心一笑,接著說,其實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是文靜。

如果要他在搖滾樂隊表演,會渾身不自在,畢竟本身並沒有具備這樣的特質。“對我來說那個是表演,不是做真實的自己。當我演奏波薩諾瓦時,我感覺像在做自己,所演奏的音樂不會太嘈雜、不激烈,而是舒服和溫柔的。我認為這反映了我的個性。我感到自在,不需要扮演自己不熟悉的角色。”

目前,李鴻昌在位於武吉加里爾的Fishee Coffee餐館駐唱。採訪當天,現場早已擠滿人,等著聆聽他演唱波薩諾瓦歌曲。
如何接觸爵士音樂?

與他閒聊時,才發現他是理科生。當初他沒有嚮往成為醫生、工程師,反倒直奔音樂系。因此,中學畢業後,便遠赴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就讀,主修古典樂,專攻巴赫音樂。

不過,在接觸波薩諾瓦之前,他是最先和爵士樂結下不解之緣。他透露,這段經歷有些神奇。當年同校朋友熱愛爵士樂,向他推薦了許多好聽的爵士音樂專輯。而有一次,他在走廊經過一間教室時,裡面傳出爵士樂,令他不禁停下腳步往裡頭探。也許是好奇心使然,他大膽地向教授詢問,能否進來旁聽課程。當時執教的蘭迪·施奈德教授很爽快地答應他。

可是事態並不如他所想象的……“我開始旁聽時,剛好進入新學期,教授接下來是教20世紀的音樂,例如斯特拉文斯基、阿諾德·勳伯格、安東·韋伯恩、約翰·凱奇等人的音樂作品。”當然只能一臉無奈,本想學習爵士樂,不料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我最後還是堅持下來。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錯。比較驚訝的是,期末時,蘭迪教授對我說,‘Xiong,下個學期我要你跟我一起學習(現代音樂)。’”

惟,教授不知道李鴻昌已經申請到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深造。“我坦白跟他說,‘如果伯克利音樂學院拒絕或不接受我的申請,那我會跟你一起學。’”最後他是順利地到伯克利音樂學院。

“當我去到巴西,感覺回到家”

在伯克利音樂學院,他結識很多巴西音樂人,其中一位是西託·佩雷拉(Heitor Teixeira Pereira)。他自豪地說,對方現在已經是鼎鼎有名的作曲家,寫過很多電影配樂,如《馬達加斯加》、《怪物史萊克2》、《不可能的任務2》、《小黃人大眼萌》等等。

那個時期,西託·佩雷拉一直邀請他到巴西里約熱內盧遊玩。由於快畢業了,然後從波士頓去巴西比較近。因此,他決定隻身到巴西短暫逗留。不料,一住就是11個月,完全不在他的規劃之內。

他笑說,那時的全職是“海灘客”(beach bum),沒有規劃任何學習課程,只是很舒服地住下來,體驗和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一有空就跑到海灘遊玩,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你去沙灘沒有不被曬黑的。”

這句話挺有禪味,李鴻昌無心插柳之舉,反而為他換來了寶貴的生活經驗。在巴西的日子,他像似一塊海綿,很自然地吸收了整個巴西文化氛圍。當他置身在海灘上,便能體會到巴西濃厚和質樸的生活氣息。

當時西託·佩雷拉與很多頂級音樂人合作,經常會邀請李鴻昌一起出席活動。他也因此“受惠”,從他們身上獲得提點或靈感。“他們是大師,我只是剛畢業而已,根本不知道很多東西。”

“當我去到巴西,感覺是回到家。”巴西人太熱情了,會招待朋友到家做客,而且完全不用事前預約。加上當地氣候適宜,對大馬人來說是很舒服的。他說,如果一個外國人不會說葡萄牙語,但很努力地用葡萄牙語跟當地人交流,他們會很開心,很願意幫助你。

巴西散發出來的人情溫暖,真的會令人流連忘返。

早在〈伊帕內瑪女孩〉流行之前,美國一些影視作品已經出現巴西音樂的元素。李鴻昌說,迪士尼在1942年曾推出一部卡通作品〈致候吾友〉(Saludos Amigos),裡頭便採用了一首巴西歌曲〈Aquarela do Brasil〉(俗稱〈Brazil〉,而這首歌曲有很強烈的桑巴打擊樂,形成大家對巴西音樂的印象特徵。
意外成為巴西音樂推手

返馬後,他加入了一個樂團擔任吉他手。他還記得在1986年領了第一份演出薪水,結果一晃就38年了。他坦言,那個時候,想成為全職音樂人,必須拿捏各種曲風,不論是藍調、雷鬼、爵士,才能隨機應變,配合觀眾偏好演繹各種歌曲。

然而,好景不常在,幾年後,許多商家因經濟不景,削減預算,僅聘請鍵盤手和歌手駐唱,不再聘請樂團,頓時令他失去了生計。正當苦惱時,剛好有一位經紀人捎來了一個演出機會。他不問細節就一口答應下來,怎知原來需要到浮羅交怡駐唱。

他立刻意識到問題很嚴重,畢竟他是一名吉他手,並非歌手。且一星期需演出6晚,每一晚有3個環節,每個環節長達45分鐘。他苦笑,即使彈古典曲目、獨奏歌曲都未必能撐這麼久。“我從來沒有唱歌,因為之前都有女歌手嘛,我只需要伴奏。”那個時候,他踏出第一步——彈唱巴西歌曲,很快便克服難題,逐漸找到節奏,變得得心應手。他想起了巴西傳奇音樂人喬安·吉爾貝託用一把吉他和美妙的歌聲,就能演唱出音樂最純粹的本質。

榮獲里約布蘭科勳章

2004年,他在一場演出認識了時任巴西駐馬大使Marcos Caramuru de Paiva。當時他正好演唱多首巴西歌曲,吸引了大使目光。很自然地,彼此相互介紹,李鴻昌便邀請大使來他的駐唱酒吧捧場。自此,大使有空就會攜帶妻兒一起聆聽他的演出,還邀請李鴻昌到他家用餐,擔任他孩子的音樂老師。

李鴻昌認為有兩種音樂是可以永恆的,一個是擁有數百年曆史的古典音樂,另一個是爵士樂。如果能活到90歲,又能繼續玩音樂,他一定會選擇爵士樂。

2022年,六十多歲的他獲得巴西政府授予里約布蘭科勳章(Order of Rio Branco),以表彰其卓越貢獻。據悉,這是巴西政府頒發給外國人士最重要的榮譽勳章,李鴻昌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馬來西亞音樂家。

我本以為是這位大使提名他,他搖頭說不是,而是現任的巴西駐馬大使Ary Norton de Murat Quintella提名李鴻昌獲得這個勳章。他坦言,他只是在對的時間,出現在對的地點。

其實,整件事他毫不知情,甚至覺得受寵若驚。過去獲得有關勳章的人,都是為巴西做了很多傑出的貢獻,比方說政治家、外交官、人權活動分子等等。他一直覺得自己承擔不起這個勳章的重量。“我不會給你那張(勳章)照片。”他很難為情地說道,自己所作的一切真的不值得一提。

不少音樂人會為自己設下一個遠大目標,當我問到,未來有哪些推廣計劃嗎?他直言,一切隨緣,專注做好眼前的事。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持續累積自身實力,別人一定會看到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如果你真的夠傑出,別人一定會知道,我們不需要做太多‘noise’。”

【知多一點】

〈伊帕內瑪女孩〉最初是一首純葡文歌詞,原創者是“波薩諾瓦之父”安東尼奧·卡洛斯·裘賓,與巴西著名作詞人維尼休斯·德莫拉艾斯。

在1963年,美國爵士樂代表斯坦·蓋茨特愛這首作品,希望收錄在自己的專輯裡面。因此,他邀請裘賓,以及另一位巴西傳奇音樂人喬安·吉爾貝託來美國錄製《Getz/Gilberto》專輯。不過,為了讓歌曲普及,他們添加了幾節英文歌詞。英文歌詞由美國知名作詞人諾曼·金貝爾所寫,然後邀請吉爾貝託的妻子愛絲特·吉爾貝託演唱。

在1963年,美國爵士樂代表人物斯坦·蓋茨(右)邀請安東尼奧·卡洛斯·裘賓(中)、喬安·吉爾貝託(左)到美國錄製《Getz/Gilberto》專輯。當中就收錄了有英文歌詞的〈伊帕內瑪女孩〉(The Girl From Ipanema)歌曲。

出乎意料地是,愛絲特·吉爾貝託柔和嗓音和慵懶愜意的演唱風格,讓〈伊帕內瑪女孩〉一夜走紅,成為史上第二首最受歡迎的流行歌曲,僅次於英國搖滾樂團披頭四的〈昨天〉(Yesterday)。與此同時,更為她贏得波薩諾瓦歌后的美譽。2023年6月份,她在美國費城與世長辭,享年83歲。

根據視頻簡介,這是愛絲特·吉爾貝託在1964年的一部青春喜劇電影《Get Yourself a College Girl》演唱〈伊帕內瑪女孩〉。2023年6月份,她在美國費城與世長辭,享年83歲。(圖:截自New Wave Films的YouTube頻道)
更多【】: 
國際舞蹈大師廖春慧/傾注一生,舞出東南亞民族舞蹈之美
制弓師黃鵬健/不能急,不能慢,要精準
作家馬尼尼為/寫作者一定要有不滿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