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圖書館彷彿是在忙碌裡求一個靜。不安時常想:無論如何先去一趟圖書館。疫情嚴重時人們想著囤罐頭,我忍不住去圖書館借幾本以前不曾讀或讀不明白的書讀讀看。
ADVERTISEMENT
“在你安定之前,可以先去一趟圖書館。”
借村上春樹在《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話一用。圖書館對我而言是掏出鉛筆在樂譜上用鉛筆畫大V(深呼吸記號)的地方。每次去圖書館彷彿是在忙碌裡求一個靜。不安時常想:無論如何先去一趟圖書館。疫情嚴重時人們想著囤罐頭,我忍不住去圖書館借幾本以前不曾讀或讀不明白的書讀讀看。如今孩子的一個月長假前我也必定“先去一趟圖書館”。有點像某些人覺得迷茫時去廟裡順著某種順序禮佛燒香之後求個籤。圖書館也是這樣的地方,只要能靜下來翻幾頁,假以時日定然會聽見書在竊竊私語:這裡與那裡有連結喔。書和書之間總是隱隱有關。這是我忍不住想翻開書的原因。有趣的東西來了,外面無趣的,日後不知會不會讓人迷茫的那些事,都有地方放。
新加坡圖書館管理局(簡稱NLB/圖管局)於1995成立,隸屬於通訊及新聞部,如今管理31間開放給公眾的圖書館,有4種官方語言的書籍(英語、中文、馬來語和淡米爾語)。除紙本書外,圖書館還可以借閱電子書、有聲書、雜誌期刊、DVD錄影帶和音樂CD等。圖書館共分成3種:中央公共圖書館、區域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
中央公共圖書館在市中心,維多利亞街上,靠近武吉士地鐵站,與李光前參考圖書館(7-13樓)同址,今年1月在翻修後重新開放,是個位於鬧市中的圖書館。我更喜歡在樓上的李光前參考圖書館裡坐個大半天翻翻畫冊,讀歷史書籍或看瓷器的照片等等,多是隨便拿幾本閤眼緣便坐下來寫點筆記。這裡有高高的落地窗,眼睛累了可以眺望外面的城市街景。中午12點對面古老的羅馬天主教堂會敲鐘。除了敲鐘聲外,能聽到的聲音只有人們走路時鞋子無法避免發出的聲響和正在工作的機器人的移動聲。它穿梭在書架之間以無線射頻系統技術掃描書籍上的編碼,找出被錯置的書,機器人也得寫報告啊(我猜)。
區域圖書館各有特色
區域圖書館比一般公共圖書館大,通常在社區裡的一棟建築物裡,有時與社區活動中心合併。區域圖書館在裕廊、榜鵝、淡濱尼和兀蘭各一間。離我家較近的兀蘭區域圖書館空間大,有4層樓。單是小孩的書便佔一層樓。我喜歡這裡有很多可以工作的桌椅和單人座位,是個可以待整天的圖書館。其他的區域圖書館也各有特色,例如淡濱尼區域圖書館的大窗戶外面有個足球場,喜歡足球的兒子可以一邊看書一邊看窗外的人練球。淡濱尼區域圖書館的食譜、健康類的書籍頗多,甚至還有兩間烹飪課室,有不少烹飪活動可以在這裡進行。榜鵝區域圖書館是最大的區域圖書館,其中有趣的是一樓設有玩具圖書館,為6歲及以下的兒童提供益智玩具、教具,以及可以提供他們試穿的角色扮演服裝等等。另外我也喜歡兒童書籍區的“世界任我遊”借閱區,共分成7個區域,例如南美洲的架子上都是南美洲各國有關的書籍,真的是從書本認識世界。
有些公共圖書館在商場裡
公共圖書館則分佈在新加坡各地。有不少坐落在商場裡(例如義順、三巴旺、實龍崗、武吉巴督、武吉班讓、蔡厝港、牛車水、港灣、烏節路);有的則在獨立的建築物裡(例如宏茂橋、女皇鎮、馬林百列、大巴窯、巴西立、盛港等公共圖書館)。每間圖書館都有自己的特色,牛車水公共圖書館的書有較多華人文化相關書籍。英殖民時期是海軍基地的三巴旺,設計風格反映了三巴旺的造船史,有仿照貨櫃設計的休息和閱讀空間。濱海藝術中心公共圖書館有專櫃容納各種表演藝術書籍和樂譜,面海,有耳機可以聽音樂,人不多,曾是我的口袋圖書館。看樂譜看海發呆,吹風。很快活。可惜2023年6月還是關閉了。如今面海的圖書館尚有港灣圖書館。這是面向聖淘沙的圖書館,可以選一本書,一面看海一面吹冷氣看書。童書都很新。休息夠了可以轉個身繼續血拼買衣買菜買米。烏節路的公共圖書館也位於商場內,有很多藝術或設計書籍。另外,植物園也有專門收藏植物書籍的公共圖書館。義順公共圖書館在我家附近商場的頂樓,早上有閱報的人們(電子報),放學時段則可以看到不少學生。我喜歡這裡的“靜閱廳”,設計有點像夜晚的飛機艙,暗暗的,每人有自己的單人座,頭上一盞燈。人們可以自行按燈讀書,是個可以一人專心閱讀的區域。
用Book Drop窗戶還書,方便極了
圖書館一次可以借16本書,限3個星期內還,也可以在還沒逾期前決定再延遲3個星期。從某處借來的書,可以在別處還,非常方便。每間圖書館外都有Book Drop窗戶讓人把書推進去,滑入輸送帶即可。榜鵝區域圖書館甚至有個機器人在處理這些書,小孩都喜歡盯著看。只要用手機App便能掃描借書。圖管局的App可以搜尋想借的書(書名/作者/出版社等等),並列出藏有此書的圖書館和書架號碼。小遺憾是輸入簡體字比較容易得到理想的結果。按下預訂鍵,書便會運到你指定的圖書館,可以掃描自取(費用是$1.58)。也有電子書或有聲書,可以在閱讀器上閱讀或聆聽。萬一找不到想要的書,還可以建議圖書館購買。我太愛建議冷門書,所以在建議這條路上屢試屢敗,目前只有一本關於印度紡織布料的英文書被批准。
圖書館除了是閱讀借書的空間外,不時也舉辦各種工作坊或分享會。例如烏節路的圖書館藝術叢書較多,有時會有藝術類的工作坊,不同的圖書館個別有不同的線上/線下活動:閱讀、烹飪、3D列印、藝術、縫紉、電腦/電話使用、新書分享等等。
全民共經營的Casual Poet Library
另外,最近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個共同經營的圖書館,名字是Casual Poet Library,它開在紅山社區的尋常店屋之間。號召人Rebecca Toh曾在牛車水開一間個性獨特的同名咖啡館,是我記憶裡獨特且舒適的小角落。運作方式是每人每月支付少許費用,便能成為書架某一排(或幾排)的擁有者,你可以陳列想分享給別人的書,也可以陳列特定主題的書籍,沒有語言限定。你可以提供村上春樹所有語言版本的《發條鳥年代記》,芬蘭語小說也不拒絕。人們也可以透過小記事卡分享推薦語,當然也可以單純地來逛別人的書架或借書。單單想著:“如果是我,我會想陳列什麼書?”,便足以讓人感到有趣。另一個有趣的特點是:書籍選擇背後的這個人(個體)與想要以書會友的人們(群體)。
有書的地方,無論是圖書館或書店,販賣或借閱,電子或紙本,只要有人還想為喜歡讀書的人做點什麼,都讓人感激不盡。雖說不知以後的世界會如何,什麼將會被什麼取代,寫下此文的我仍然無法不為我們生活在有書的年代而感到慶幸。
相關文章: 【我在香港逛書店】去香港,可以逛哪些獨立書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