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開齋節並不是馬來人的新年!
開齋節是宗教節日,不僅是馬來人,華裔或印裔穆斯林及世界上其他信奉伊斯蘭者都會歡慶;而回曆元旦(Awal Muharram)才是新年,Awal Muharram是回曆的第一個月,也被認為是聖月,在這個時候,穆斯林會自我反省和改變。
馬來西亞將在5年後,即2029起至2031年,一連3年共同歡慶華人農曆新年和開齋節,這種現象稱作“雙佳節”(kongsi raya)。這是因為穆斯林每年的開齋節日期通常比前一年提前約10天,而華人農曆新年通常落在1至2月之間。雙佳節現象約每33年出現一次,展現了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社會的和諧共融。
生活在大馬多元種族、宗教和文化的社會里,你是否瞭解齋戒月和開齋節呢?
【齋戒月】忍耐贖罪剋制私慾
齋戒的目的在於讓信徒學習忍耐、贖罪及剋制私慾,也不忘記不幸者所經歷的苦難。齋戒不僅要求身體節制,同時也促使人清心寡慾,培養高尚的心理素質和道德涵養。
穆斯林進入齋戒月後,會遵循一系列禁忌和受鼓勵進行的事項,旨在加強虔誠、提升精神層面,並體現對真主的敬畏。
1.禁食禁飲:在日出至日落,穆斯林不能進食、飲水、吸菸或進行其他形式的娛樂活動,讓穆斯林理解窮人和飢餓者的痛苦。
2.加強祈禱:除了每日5次祈禱,一些穆斯林也會增加祈禱次數,進行個人祈禱和宗教思考。有的還會閱讀可蘭經和其他宗教經典,以深化對伊斯蘭教義的理解和信仰。
3.慈善活動:在齋戒月期間,穆斯林受鼓勵做慈善和施捨,以幫助貧困者和有需要的人。在齋戒月期間施捨,福報將比其他月份多。這種施捨行為可能包括分發食物、捐款、參與志願活動、天課(zakat)等。通過這些舉動,穆斯林可以展現對他人的關愛和同情,同時承擔社會責任並體現奉獻精神。
4.防止浪費:穆斯林被要求避免浪費食物和資源,珍惜所擁有的一切。為此,他們會盡量控制用餐量,避免過度消費,並尋找方式減少浪費和節約資源。
【揭秘齋戒月:你可能不知道的知識】
·是否每個穆斯林都必須齋戒?
某些情況下的穆斯林,如健康狀況不允許、孕婦、小孩、老人、病人、遇上生理期的女性,是被允許豁免齋戒的。遇上生理期的女性可以在事後補回齋戒。
·齋戒月時,何時開始一天的齋戒和開齋?
最早大概在凌晨5時的晨禮(Solat Subuh)就不能進食,然後在大約7時至7時30分晚禱(Solat Maghrib)開齋。
·穆斯林幾歲開始需齋戒?
通常來說,穆斯林兒童發育後就開始齋戒。更小的孩子可以自願性嘗試進行半天或全天的齋戒。
·開齋時通常會先吃什麼?
在開始進食之前,通常會先喝水,並食用一些椰棗,因為椰棗能迅速為身體補充能量。
【開齋節】歡慶穆斯林戰勝慾望
開齋節是為了歡慶穆斯林在一個月內戰勝慾望,結束長達一個月的齋戒月。齋戒月(Bulan Ramadhan)的回曆29號晚上,穆斯林會觀察月亮,若看到新月,第二天就是開齋節。因此,開齋節日期有可能比原本預計的日子提前。
在開齋節這天,穆斯林會前往清真寺進行開齋節會禮,以及拜訪親友,互相祈求原諒。需注意的是,如果在齋戒月中由於特殊原因未進行齋戒,是不允許在開齋節第一天補回的。一些開齋節傳統儀式如下:
1.誦經禱告:穆斯林會在一大清早起來後沐浴淨身,前往清真寺,進行開齋節特別祈禱。信徒們聚集在一起,聆聽教長吟誦《可蘭經》,然後集體朝麥加方向禮敬祈禱,表達對真主的敬畏和信仰。
2.請求寬恕:晚輩向長輩問安及請求寬恕,表達真誠的歉意。
3.分發青包:為長輩和小孩派發青包,作為對他們的祝福。
4.緬懷親人:馬來人會到祖先墳前或墓園追思,這是馬來人傳統風俗習慣,傳承至今,而伊斯蘭教義沒有此一說法。
【訪問穆斯林及非穆斯林】
娜烏拉穆妮拉:學會更多耐心包容
娜烏拉穆妮拉(Naurah Munirah Binti Mohd Faizal,16歲)表示,在齋戒月期間,她會與家人一起早起,吃了早餐後像往常一樣上學。雖然在白天得剋制自己,禁食禁飲,但她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節制,所以朋友在她面前吃東西,也不會讓她感到不適。齋月期間,她也學會了更多的耐心和包容。
對她來說,開齋節意味著與家人團聚共度歡樂時光、能讓她放鬆、歡笑和享受的節日。她也會和親戚及朋友一起放煙花,讓這個節日更富喜慶且熱鬧。
蒂婭法迪哈:與家人一起準備竹筒飯
蒂婭法迪哈(Dhia Fatihah Binti Safpbri,17歲)說,在齋戒月期間,他們被鼓勵常到清真寺祈禱,以便加深與上蒼的聯繫。此外齋戒月的第27天晚上,穆斯林會慶祝一個特殊的夜晚──Layat al-Qadr,據說這個晚上是先知穆罕默德接受可蘭經之夜。
另外她提到,她最喜歡的傳統食物是竹筒飯(lemang),因為它可以搭配各種不同的食物,她會在齋戒月期間與家人一起準備竹筒飯。
鍾蕙珺:節日慶典促進社區團結
鍾蕙珺(17歲)表示,她會尊重穆斯林同學或鄰居在齋戒月期間的宗教活動,並儘量避免在他們面前吃喝。
她認為在多元文化社會中,節日慶典有助於促進社區的團結和融合;通過參與不同文化和宗教的慶祝活動,人們可以促進相互理解,加強社區凝聚力,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林秀穎:應辦更多活動互相瞭解
林秀穎(17歲)披露,每年開齋節,她的穆斯林朋友都會邀請各族友人到家中聚餐,並準備許多自家制作的美食,他的父母也會贈送青包,並向大家講述穆斯林傳統文化背後蘊含的意義。她也會與朋友一同前往齋戒月市集,品嚐各種傳統美食和特色食物。
她認為各族應該在各自的節日時舉辦更多活動,讓不同種族的人一同參與,這樣一來人們會發現每個種族及宗教的文化都有其意義和有趣之處,因此對彼此更為了解,從而降低引發種族矛盾的可能性。
黃恩禧:跳出舒適圈結識友族朋友
黃恩禧(17歲)說,她非常喜歡吃馬來粽(ketupat),與華人的粽子味道截然不同。此外,她覺得與穆斯林朋友一起慶祝開齋節非常有意義,因為這讓她跳出自己的舒適圈,結識友族朋友,更深入瞭解他們的文化。“畢竟,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文化和宗教的國家。”
【學記感言】
文化慶典有助增進團結
馬來西亞擁有豐富多樣的文化慶典,開齋節也是備受矚目和期待的節日。開齋節的慶祝活動不僅展示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社會的和諧共融,還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和文化交流,有助於增進不同族群之間的團結。
【負責人感言】
撰寫不熟悉課題 須與受訪者再三確認
撰寫不熟悉的課題,特別是涉及友族傳統文化或其他宗教的內容時要小心。若寫錯,輕則只是貽笑大方,重則會被視為冒犯。加上專題報道畢竟還是以原創性為主,所以內容最好直接訪問友族,勿從網上抄寫資料。比方寫我國開齋節或穆斯林的內容,若參考網上資料,可能會搜尋到其他國家穆斯林情況,部分內容會與大馬情況有所不同。若要寫,就必須和受訪者再三確認。
此篇報道寫出齋戒月和開齋節的一些知識,同時也訪問穆斯林學生和華裔學生,有助於讀者加深對其他種族宗教節日的瞭解,值得一讚。
相關報道: 【專題】馬六甲特別之旅 訪保育中心與海龜相遇 【專題】美羅中華華中生參與環保計劃 水果殘渣變有機肥料 【專題】炭烤製作 有鹹有甜 咬一口 福州月餅 品鄉愁 【專題】新增10v10對戰更強大 打王者 別沉迷! 【專題】實踐管理並解決問題 傳奇學生社團 開發領導力 【專題】走過百年燻房見證魯乃橡膠業興衰 【專題】青年作者馬爾科姆6歲起寫作 揮發童心 書寫童書 【專題】飛航學院CEO:較細心專注 女性 也可衝上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