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而這一目標的實現,依賴於一個能夠及時反思、調整並優化的教育系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避免學生成為教育政策的“犧牲品”。
對於課堂評估政策是否應該喊停,還是要馬上恢復之前的評估考試製度,家長意見各有不同。而教育部長法麗娜則表示,“孩子不是實驗室的白老鼠,不能隨意測試他們考試與否”,因此她已經做好準備,會將相關的改革帶到內閣討論。法麗娜的做法反映出了政府對教育政策的重視和謹慎態度,需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任何教育政策的制定,不應基於短期的試驗或倉促的決策,而是必須經過深入的研究和廣泛的討論。
ADVERTISEMENT
然而,因為疫情防控而取消的小學六年級(UPSR)和初中三(PT3)評估考試製度,不少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咸認為過於倉促,且缺乏應有的全面性評估。同時,課堂評估(PBD)作為取代評估考試的一種模式,便是在疫情期間快速推行的。在此情況下,雖然這一模式初衷良好,但實際上由於準備不足,導致了許多教師和學生在執行過程中,面對人手不夠等多方面的挑戰。
由於課堂評估需要佔用教師更多的精神,讓他們在教課的同時,還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全方面的評估,從學習方面到行為操行。為了確保教師能做到公平客觀地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教育系統需要提供足夠的資源和培訓。然而,由於倉促推行,許多學校的師資培訓和資源配置並未能跟上,這也可能是導致課堂評估的效果,最終打了折扣無法做出真實呈現。
有鑑於此,如果內閣在接下來的討論中,發現這種改革在實際操作中,並未達到預期效果,那麼教育部就需要及時做出調整和糾正。同時不可以因為擔心政策反覆更改,或者害怕學生成為“實驗室的白老鼠”,而選擇迴避問題。我們必須認清一點,那便是教育的核心完全是在於以學生為本,任何不適合學生髮展的政策,都要在第一時間得到修改。因為長期實施不理想的政策,只會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造成更大的損害。
事實上,教育綱要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調整和優化的過程。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學生需求的變化,都會對教育政策產生新的要求。因此,及時調整和優化現有政策,不僅是一種責任,也是推動教育不斷進步的必要途徑。即便是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遭到指責,但為了學生的長期利益,也必須勇敢改革,抱持“有錯則改,善莫大焉”的精神,把改正徹底落實。
學校教育中的每一次改革,都必須以學生的利益為重,哪怕短期內出現偏差,只要及時糾正,都是在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未來。因此,教育部長法麗娜強調不要隨意將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這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政府內閣同時也要認識到,倉促推行的政策倘若已經證明無效,就需及時採取糾正行動。
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而這一目標的實現,依賴於一個能夠及時反思、調整並優化的教育系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避免學生成為教育政策的“犧牲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