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26/09/2024

手语

聋人

马来西亚手语

视觉语言

BIM

Bahasa Isyarat Malaysia

聋人自我发展中心

PMY

【马来西亚手语/01】专属大马的“视觉语言” ──BIM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赖国华
马来西亚聋人群体使用的是“马来西亚手语”(Bahasa Isyarat Malaysia, BIM)。

9月23日是联合国制定的国际日,马来西亚群体使用的是“”(, )。

手语是,很多BIM词汇非常具象化。例如红毛丹,一手比拳头,另一手伸出食指,叠在拳头上比画3个方位,表现出“长出毛的果实”,就是红毛丹了。榴梿用双手用力掰开,“掰开”的手势就是“榴梿”的手语字。山竹是十指紧扣夹开的,你知道怎么比了吧?

ADVERTISEMENT

“手语其实很接近事物,并不难学,但是要掌握就……”BIM指导老师尤洁丝(Yogeswari Veerakathy)介绍道。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赖国华

“BIM是属于马来西亚聋人群体的语言,我们非常引以为荣。”在吉隆坡YMCA聋人自我发展中心(Pusat Majudiri ‘Y’ For The Deaf,)教课的尤洁丝(Yogeswari Veerakathy)分享,印度采用的是英国手语(British Sign Language);有些国家使用美国手语(American Sign Language)。“马来西亚聋人群体自行讨论和统整各州的手语词汇成为BIM,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尤洁丝14岁时发高烧后才失去听觉,她是透过读唇语来口语交谈。

然而,手语并非聋人专属的语言,很多听人也来上课,而且面貌多样。她点出,大部分来学BIM的学生从事金融或销售业,例如保险经纪、信托经纪、保健品销售员。“他们要吸引聋人顾客,所以来学BIM。”此外,医疗人员、空服人员为了服务聋人病人或乘客;在混合学校上课的学生尝试与聋人同学沟通;教会人士为了向聋人教友讲解圣经,都特地来学手语。

还有一组特殊群体,大约65岁以上的乐龄人士。“他们担心记忆力衰退,因此趁空闲学一门新语言。”尤洁丝说,手语大量运用肢体和表情,能有效促进乐龄人士的记忆力。也因为肢体、表情非常丰富,甚至有演员为此来上手语课,训练情绪表演和演技。

PMY行政助理徐文鸿比画BIM“星期一”,取“Isnin”头文字“I”;也可取“Monday”头文字”M”来表达。

尤洁丝在PMY负责教授第一级课程,除了教导BIM手语词汇(sord)、基本文法,以及如何与聋人沟通,还教授聋人和马来西亚手语(BIM)的文化和历史。“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和聋人朋友建立连结和信任,取得更深入的交流互动。”

将语言“视觉化”是听人最大挑战

和尤洁丝口语交谈许久,才发现她其实也是聋人。14岁时她发了一场高烧,就此失去听觉。“所以我可以说话交谈,不过我需要读唇语。有时医生边忙边低着头没看着我解释,我会有点困扰。”是呢,没面对面看着她说话,她就不会注意到我了。

BIM是视觉语言,在尤洁丝的经验里,教导聋人比较容易,“因为他们已经习惯视觉化地联想事物。”例如“Fat Woman”(胖女人),聋人脑子里出现的就是一个肥胖女人的画面,而听人马上联想到的却是拼音“F-A-T W-O-M-A-N”。“所以我必须训练他们(听人)视觉化思考和形容事物。”

这是她在教学上最大的挑战。为此,她常常鼓励学生形容昨天发生了什么事,在教室里看到什么东西?“他们(听人)习惯先想到要写出或说出来的文字,但要求他们形容事物,必须表现出东西多大?放在哪里?也就是视觉化。”

尤洁丝还有特别法宝,在课堂设计互动教学,摆上球、玩偶或包包等各种事物,再盖上一块布。听人学生掀开布看了一眼,再回到教室形容所看到的事物。不只是包包,还要比出是背包还是手提包、什么颜色、多大?是足球还是玩具球?这就是她指的视觉化训练。

【BIM学生】

“我记得第一次跟聋人朋友比‘hi’的手语,他看起来很惊讶,我还以为自己比错了就很尴尬地走开。”目前就读中六的江名靖分享,“后来他才知道我已经开始学手语,他也非常开心。”

江名靖和聋人同学相处久后发现,不过是使用另一种语言与他们沟通罢了。

江名靖自17岁开始学BIM,在尤洁丝眼中是表现非常优异的学生。他是学校贷书学会的管理员,老师安插了两名聋人同学加入他的组,他必须用书写来解释取书、整理书。

“当天我就后悔没有事先学手语……”他当晚回到家就在YouTube搜寻,下定决心要学手语。差不多一周,他掌握了英文字母,慢慢再开始学基本单字如“吃”。其中一个聋人同学和他住得靠近,一起放学回家时,在列车上,把握机会向同学讨教。

江名靖后来报读BIM课程,至今学了约3年。他认为,最困难的在于解读BIM。比手语对他而言像肌肉记忆,虽然自己能比得很熟练,但并不太注意自己在比什么。所以看到别人比太快,会一时解读不来;若对方比很快,容易跟不上。

他在混合学校上课,对聋人同学并不陌生,只是一直没机会和他们交谈。第一次和聋人同学相处,虽然有点紧张,但渐渐发现,不过是使用另一种语言罢了。

BIM课程内容包括聋人文化,他有感非常受用。他慢慢察觉到,聋人沟通时的表情非常丰富,相较之下听人简直是扑克脸,“每次经过聋人班都觉得他们非常富有表现力。”而他也才意识到,聋人会透过闪灯或拍肩引起他人注意,“起初我还觉得‘为什么一直碰我?’后来才理解这只是他们的习惯,就像say hi一样。”

江名靖享受学习BIM,可以结交新朋友。“以前会觉得听人和聋人学生是分开的,可是我现在会觉得其实没分别,他们只是听不见罢了。”

社会逐渐关注聋人的需求

冯秀婵(Rebecca Fong)是因缘际会下决定开始学BIM。她在教会担任志工,原本是服务视障群体。有天他们带一群视障朋友去游泳,玩到开心当儿,几个聋人朋友凑近,想请她也教他们游泳。

冯秀婵鼓励听人学BIM,聋人听人就能多沟通,少点误会。

“该怎么教?”冯秀婵和视障朋友能如常用口语交谈,和这班聋人朋友,却只能用尽肢体尝试表达。她是基督教徒,心想这会否是要连结视障与聋人群体的旨意?想不到隔天翻开报纸,她就看到BIM手语班的资讯,就此开始报名上课。

后来,偶有视障朋友请教她BIM。视障朋友搭乘电召车,有时遇到聋人司机,难以传达要在哪里停车下车。“所以我就教他们英文字母,还有一些基本对话。”冯秀婵说,“就算真的不会比,还可以手语拼写(fingerspelling)吧!”

她也很鼓励听人去学BIM,至少掌握一些基本的手语词汇。“那样聋人和听人之间能有更多沟通,少一点误会了。”

尤洁丝(前排中)与学员合照。(PMY提供)

冯秀婵分享一个聋人朋友的经验,他和叔叔婶婶同住,有一回,婶婶怀疑他偷了东西。“他用尽办法为自己辩解,强调事情不是他干的,他从来没有偷过东西。”可是,婶婶完全不了解他在表达什么,就是认定他是小偷,还把他的东西都翻出来要把他赶走。最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狠下心砍断自己的一根手指。

“就算是在同一个家庭里,也会发生聋人与听人的沟通不良。”冯秀婵无奈说道,“不过这位朋友也很欣慰,现在有较多人开始学手语,尝试明白他们内心的声音。”

对此,冯秀婵保持乐观。她观察到,一些大学有通译员替聋人学生通译;电视新闻、国会直播也有同步手语通译。她相信,社会渐渐注意到聋人群体的需求。

BIM

“红毛丹”

BIM

“榴梿”

BIM

“山竹”

吉隆坡YMCA的聋人自我发展中心(PMY)提供线上和实体BIM课程,课程分为3个等级。更多详情可浏览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pmydc),或电邮至[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询问。
好奇某些单字的BIM怎么比画?不妨到马来西亚聋人协会的线上BIM字典(https://www.bimsignbank.org/home)搜查。

相关稿件:
【马来西亚手语/02】本地聋人新语言BIM如何养成?
【大马华语01】马来西亚华语变调了吗?
【沙巴无国籍学校/01】永远无法“毕业”的那群学生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