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26/09/2024

手语

聋人

马来西亚手语

视觉语言

BIM

Bahasa Isyarat Malaysia

聋人自我发展中心

PMY

【馬來西亞手語/01】專屬大馬的“視覺語言” ──BIM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赖国华
馬來西亞聾人群體使用的是“馬來西亞手語”(Bahasa Isyarat Malaysia, BIM)。

9月23日是聯合國制定的國際手語日,馬來西亞聾人群體使用的是“馬來西亞手語”(, )。

手語是視覺語言,很多BIM詞彙非常具象化。例如紅毛丹,一手比拳頭,另一手伸出食指,疊在拳頭上比畫3個方位,表現出“長出毛的果實”,就是紅毛丹了。榴槤用雙手用力掰開,“掰開”的手勢就是“榴槤”的手語字。山竹是十指緊扣夾開的,你知道怎麼比了吧?

ADVERTISEMENT

“手語其實很接近事物,並不難學,但是要掌握就……”BIM指導老師尤潔絲(Yogeswari Veerakathy)介紹道。

報道:本刊 白慧琪
攝影:本報 賴國華

“BIM是屬於馬來西亞聾人群體的語言,我們非常引以為榮。”在吉隆坡YMCA聾人自我發展中心(Pusat Majudiri ‘Y’ For The Deaf,)教課的尤潔絲(Yogeswari Veerakathy)分享,印度採用的是英國手語(British Sign Language);有些國家使用美國手語(American Sign Language)。“馬來西亞聾人群體自行討論和統整各州的手語詞彙成為BIM,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尤潔絲14歲時發高燒後才失去聽覺,她是透過讀唇語來口語交談。

然而,手語並非聾人專屬的語言,很多聽人也來上課,而且面貌多樣。她點出,大部分來學BIM的學生從事金融或銷售業,例如保險經紀、信託經紀、保健品銷售員。“他們要吸引聾人顧客,所以來學BIM。”此外,醫療人員、空服人員為了服務聾人病人或乘客;在混合學校上課的學生嘗試與聾人同學溝通;教會人士為了向聾人教友講解聖經,都特地來學手語。

還有一組特殊群體,大約65歲以上的樂齡人士。“他們擔心記憶力衰退,因此趁空閒學一門新語言。”尤潔絲說,手語大量運用肢體和表情,能有效促進樂齡人士的記憶力。也因為肢體、表情非常豐富,甚至有演員為此來上手語課,訓練情緒表演和演技。

PMY行政助理徐文鴻比畫BIM“星期一”,取“Isnin”頭文字“I”;也可取“Monday”頭文字”M”來表達。

尤潔絲在PMY負責教授第一級課程,除了教導BIM手語詞彙(sord)、基本文法,以及如何與聾人溝通,還教授聾人和馬來西亞手語(BIM)的文化和歷史。“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和聾人朋友建立連結和信任,取得更深入的交流互動。”

將語言“視覺化”是聽人最大挑戰

和尤潔絲口語交談許久,才發現她其實也是聾人。14歲時她發了一場高燒,就此失去聽覺。“所以我可以說話交談,不過我需要讀唇語。有時醫生邊忙邊低著頭沒看著我解釋,我會有點困擾。”是呢,沒面對面看著她說話,她就不會注意到我了。

BIM是視覺語言,在尤潔絲的經驗裡,教導聾人比較容易,“因為他們已經習慣視覺化地聯想事物。”例如“Fat Woman”(胖女人),聾人腦子裡出現的就是一個肥胖女人的畫面,而聽人馬上聯想到的卻是拼音“F-A-T W-O-M-A-N”。“所以我必須訓練他們(聽人)視覺化思考和形容事物。”

這是她在教學上最大的挑戰。為此,她常常鼓勵學生形容昨天發生了什麼事,在教室裡看到什麼東西?“他們(聽人)習慣先想到要寫出或說出來的文字,但要求他們形容事物,必須表現出東西多大?放在哪裡?也就是視覺化。”

尤潔絲還有特別法寶,在課堂設計互動教學,擺上球、玩偶或包包等各種事物,再蓋上一塊布。聽人學生掀開布看了一眼,再回到教室形容所看到的事物。不只是包包,還要比出是揹包還是手提包、什麼顏色、多大?是足球還是玩具球?這就是她指的視覺化訓練。

【BIM學生】

“我記得第一次跟聾人朋友比‘hi’的手語,他看起來很驚訝,我還以為自己比錯了就很尷尬地走開。”目前就讀中六的江名靖分享,“後來他才知道我已經開始學手語,他也非常開心。”

江名靖和聾人同學相處久後發現,不過是使用另一種語言與他們溝通罷了。

江名靖自17歲開始學BIM,在尤潔絲眼中是表現非常優異的學生。他是學校貸書學會的管理員,老師安插了兩名聾人同學加入他的組,他必須用書寫來解釋取書、整理書。

“當天我就後悔沒有事先學手語……”他當晚回到家就在YouTube搜尋,下定決心要學手語。差不多一週,他掌握了英文字母,慢慢再開始學基本單字如“吃”。其中一個聾人同學和他住得靠近,一起放學回家時,在列車上,把握機會向同學討教。

江名靖後來報讀BIM課程,至今學了約3年。他認為,最困難的在於解讀BIM。比手語對他而言像肌肉記憶,雖然自己能比得很熟練,但並不太注意自己在比什麼。所以看到別人比太快,會一時解讀不來;若對方比很快,容易跟不上。

他在混合學校上課,對聾人同學並不陌生,只是一直沒機會和他們交談。第一次和聾人同學相處,雖然有點緊張,但漸漸發現,不過是使用另一種語言罷了。

BIM課程內容包括聾人文化,他有感非常受用。他慢慢察覺到,聾人溝通時的表情非常豐富,相較之下聽人簡直是撲克臉,“每次經過聾人班都覺得他們非常富有表現力。”而他也才意識到,聾人會透過閃燈或拍肩引起他人注意,“起初我還覺得‘為什麼一直碰我?’後來才理解這只是他們的習慣,就像say hi一樣。”

江名靖享受學習BIM,可以結交新朋友。“以前會覺得聽人和聾人學生是分開的,可是我現在會覺得其實沒分別,他們只是聽不見罷了。”

社會逐漸關注聾人的需求

馮秀嬋(Rebecca Fong)是因緣際會下決定開始學BIM。她在教會擔任志工,原本是服務視障群體。有天他們帶一群視障朋友去游泳,玩到開心當兒,幾個聾人朋友湊近,想請她也教他們游泳。

馮秀嬋鼓勵聽人學BIM,聾人聽人就能多溝通,少點誤會。

“該怎麼教?”馮秀嬋和視障朋友能如常用口語交談,和這班聾人朋友,卻只能用盡肢體嘗試表達。她是基督教徒,心想這會否是要連結視障與聾人群體的旨意?想不到隔天翻開報紙,她就看到BIM手語班的資訊,就此開始報名上課。

後來,偶有視障朋友請教她BIM。視障朋友搭乘電召車,有時遇到聾人司機,難以傳達要在哪裡停車下車。“所以我就教他們英文字母,還有一些基本對話。”馮秀嬋說,“就算真的不會比,還可以手語拼寫(fingerspelling)吧!”

她也很鼓勵聽人去學BIM,至少掌握一些基本的手語詞彙。“那樣聾人和聽人之間能有更多溝通,少一點誤會了。”

尤潔絲(前排中)與學員合照。(PMY提供)

馮秀嬋分享一個聾人朋友的經驗,他和叔叔嬸嬸同住,有一回,嬸嬸懷疑他偷了東西。“他用盡辦法為自己辯解,強調事情不是他乾的,他從來沒有偷過東西。”可是,嬸嬸完全不瞭解他在表達什麼,就是認定他是小偷,還把他的東西都翻出來要把他趕走。最後,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狠下心砍斷自己的一根手指。

“就算是在同一個家庭裡,也會發生聾人與聽人的溝通不良。”馮秀嬋無奈說道,“不過這位朋友也很欣慰,現在有較多人開始學手語,嘗試明白他們內心的聲音。”

對此,馮秀嬋保持樂觀。她觀察到,一些大學有通譯員替聾人學生通譯;電視新聞、國會直播也有同步手語通譯。她相信,社會漸漸注意到聾人群體的需求。

BIM

“紅毛丹”

BIM

“榴槤”

BIM

“山竹”

吉隆坡YMCA的聾人自我發展中心(PMY)提供線上和實體BIM課程,課程分為3個等級。更多詳情可瀏覽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mydc),或電郵至[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詢問。
好奇某些單字的BIM怎麼比畫?不妨到馬來西亞聾人協會的線上BIM字典(https://www.bimsignbank.org/home)搜查。

相關稿件:
【馬來西亞手語/02】本地聾人新語言BIM如何養成?
【大馬華語01】馬來西亞華語變調了嗎?
【沙巴無國籍學校/01】永遠無法“畢業”的那群學生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