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切盼望,會館領導人在未來的歲月,能夠重視研究的工作,並且能夠持續的支持,把我國華人研究真正的建立起來。
ADVERTISEMENT
在兩個世紀的馬來亞歷史中,歷經了19世紀英國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脫離殖民統治取得獨立,1963年在英國的主導下,馬來亞、砂拉越、沙巴與新加坡合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因族群政治的問題,新加坡離開馬來西亞這個大家庭。
這二百年來,從馬來亞及後來的馬來西亞政治、經濟與社會,都出現了極大的變化。會館在這股歷史洪流之下,如何能夠一直向前發展,這是相當值得探討的地方。會館、商人、學校和廟宇,幾乎是在華人在這塊土地紮根後,就一直的存在,四者亦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一般。由於我們政府政策的關係,讓我們華人族群的會館,並沒有跟新加坡與泰國這些國家一般,其功能和地位逐步消退。
至今會館仍然對族群教育,扶助貧苦的族群子弟就學,以及在推動文化上有著一定的貢獻。會館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當中包括對華文教育(華文小學和獨中)的支持,文化與信仰活動的推廣等等。會館在我國是具有一定的存在意義,其也是族群內部的支持力量之一。
就會館的未來,筆者有以下的建議,財力雄厚的會館,除了例行的活動外,應該積極支持歷史工作的進行,例如會館歷史的建構,以及本身族群(潮州、福建、客家、廣東、海南等)移民歷史和現當代發展演變進行記錄和研究。近這二十年,固然有潮州人的研究等計劃,並在本地的研究機構進行,但是屬於零星的個案,並沒有形成一個系統或者具備延續性。
會館領導人應該把以前和未來先行建立起來,這些研究並不需要花費十分巨大的經費。以筆者在臺灣從事將近二十年研究的經驗來看,研究經費以一年來計算,個人或者一個小團隊,所需要的經費是介於4萬至18萬令吉之間。這樣的經費,相較於要設立一個小型博物館,舉辦尋根之旅,或者週年紀念的大擺宴席,其實所費的經費都來得少。
為何需要進行會館或族群的歷史研究呢?我們要設立一個博物館或者出版紀念特刊,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包括收集一些文物集中起來就是一個博物館,但是沒有任何的論述和主題,其實這不是博物館也非文物館,這勉強算是一個文物集中處而已。紀念特刊的出版,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的做法,其就是一本翻印的書本,或者圖片集,缺乏把史料記錄下來的意義。進行研究,就是為設立文物館和出版紀念特刊作準備,讓這些歷史的記憶能夠留存下來。殷切盼望,會館領導人在未來的歲月,能夠重視研究的工作,並且能夠持續的支持,把我國華人研究真正的建立起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