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全国综合

|
发布: 10:00am 27/09/2024

冠病

公积金

任绍龙

国库控股研究所

冠病

公积金

任绍龙

国库控股研究所

KRI:影響中小企及低收入戶 “經濟復甦 疫情傷疤仍在”

按地區劃分的赤貧家庭比例(2016年至2022年)

(吉隆坡27日訊)經歷疫情的嚴重衝擊後,馬來西亞經濟現已逐步復甦,但根據國庫控股研究所(KRI)的分析,儘管關鍵經濟指標呈現樂觀趨勢,疫情所留下的“傷痕”卻仍未消退,尤其對中小企業和低收入家庭影響尤為明顯。

國庫控股研究所副總監任紹龍提醒,大馬政府在制定來年的財政預算案時,需著眼於那些在疫情期間被忽視,或未能及時獲得援助的家庭和企業。

ADVERTISEMENT

“在未來的經濟政策制定中,政府應更加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和企業,確保他們能夠獲得足夠的支持,走出疫情的陰霾。”

企業未恢復元氣

他週二在2024年家庭狀況(SoH)報告媒體彙報會上,分享近日在一家酒店餐廳所看到的景象,形容其“死氣沉沉、搖搖欲墜”,突顯這些企業在疫情中遭受長期影響,至今依舊未能恢復元氣。

“疫情期間,很多企業依賴政府的援助計劃,然而這些援助並未及時或全面地落實到位,導致部分企業因資金問題,不得不陷入更深的債務。”

2022年各地區赤貧家庭比例
部分援助計劃未惠及有需要者

他進一步指出,儘管政府在疫情期間落實不少援助計劃,以幫助B40低收入群體,但因分配問題,部分未能真正惠及需要的人群。

任紹龍說,雖說大馬經濟形勢正在好轉,但政府和公眾都不能忽視疫情對社會和經濟的長期影響。

“若要實現真正的復甦,政策制定者必須關注那些因疫情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企業,確保他們能在後疫情時代獲得有效的幫助和支持。”

EMBARGO/國庫研究:疫情創傷猶在 低收入家庭 中小企業亟需援助
任紹龍坦言,雖說大馬經濟形勢正在好轉,但政府和公眾都不能忽視疫情對社會和經濟的長期影響。(取自KRI網站)
隆疫後增6774貧戶 全國最多

冠病疫情及後疫情時代對家庭的衝擊一直存在,國庫控股報告揭露,吉隆坡在疫情後湧現了6774戶赤貧家庭,是全國暴增最多赤貧戶的地區。

報告說,從2019到2022年,馬來西亞的赤貧率,尤其在城市家庭中顯著上升,從2019年的3.8%上升至2022年的4.5%。

“疫情衝擊逆轉先前在減少赤貧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貧困問題再次惡化,特別是在城市家庭中,以吉隆坡最為嚴重,共有6774戶,接下來是瓜拉姆拉(5229戶)和亞庇(5117戶)。”

報告指出,大多數州屬的家庭收入都出現負增長,若沒有雪蘭莪的強勁表現,2022年全國平均家庭收入將下降12.9%。

“疫情對低收入家庭的剩餘收入,造成了不成比例的負面影響。”

由國庫控股研究所發佈的《2024年家庭狀況:2019至2022年家庭與疫情》報告,深入探討疫情對家庭的影響,涵蓋家庭收入、家庭支出、學校教育與數字訪問,以及數字醫療4大關鍵領域。

公積金儲蓄不足引發退休擔憂

據報告,公積金儲蓄不足問題,也引發許多大馬人對退休準備情況的擔憂。

研究顯示,隨著經濟復甦,更多家庭擁有額外的收入來源,但收入增長速度卻比疫情前(2009至2019年)顯著放緩,從5.3%降至1.0%。

“即使來到2022年,家庭收入增長仍未達到應有水平,與疫情前的趨勢相比尚有13%的差距。”

城市家庭支出高於鄉區

報告說,疫情後家庭支出佔收入的百分比持續上升,2014至2022年城市家庭的支出增長率(5.6%)高於鄉區家庭(3.6%)。

“三大主要開支分別為住房、用餐和交通,其中外出用餐佔食品支出的48%,顯示疫情後外食逐漸取代在家用餐。”

據報告,疫情期間居家作業和上課模式,導致家庭在住房與公用設施等方面的支出顯著增加,而郊區家庭的通信技術(ICT)支出增幅(26.0%)高於城市家庭(22.5%)。

“2019至2022年間,住房和公用設施的實際支出增長10%,而傢俱和家庭維護的支出增長14%。 ”

EMBARGO/國庫研究:疫情創傷猶在 低收入家庭 中小企業亟需援助
國庫控股研究所團隊發佈《2024年家庭狀況:2019至2022年家庭與疫情》報告,深入探討疫情對家庭的影響,涵蓋家庭收入、家庭支出、學校教育與數字訪問,以及數字醫療4大關鍵領域。右為任紹龍。(陸世敏攝)
疫期加劇教育不平等

學校教育方面,我國經歷41.5周(2020年2月中旬至2022年7月1日)的學校關閉期,雖然有效遏制疫情傳播,但對傳統學習環境造成巨大幹擾,且加劇教育不平等的情況,而SPM缺考率上升就是重要問題之一。

“儘管我國努力減輕學校停課所帶來的影響,但學生之間的數字不平等依是主要障礙。2022國際學生能力評估(PISA)顯示,部分學生在上網課時,難以訪問數字設備。”

另外,研究表明,疫情期間數字醫療的使用率上升,超過91%的家庭運用通信技術服務,但疫情後卻沒有持續下去。

“儘管網上銀行和數字醫療等在線服務在疫情期間得到廣泛應用,但疫情後使用率卻有所下降,特別是在60歲以上的群體中,突顯在落實醫療數字化的挑戰。”

報告說,為構建未來可持續的數字醫療系統,我國需要具備包容性、以患者為中心且管理良好的條件,並加強對醫療數字化的投資和數據監管。

應制定針對性經濟發展政策

任紹龍建議,政府應制定針對性強且包容的經濟發展政策,縮小地區間的差距,改善基本設施條件,並支持居民收入增長。

“鑑於偏遠地區在通信技術、住房和公用設施方面的支出增長,政府應提升這些地區基礎設施的發展水平。”

他指出,政府應加強公共醫療體系,以滿足更多家庭的醫療需求。

須關注清寒生健康經濟問題

至於教育方面的建議,任紹龍說,政府可通過解決學生的健康、社會和經濟問題來應對有關挑戰,尤其關注低收入家庭的學生。

“疫情期間的線上學習,暴露數字化教育中的不平等,特別是在低收入家庭中。政府應採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以提高全社會應對未來衝擊的能力。“

他也說,政府應該建立相關數據立法,確保數據隱私、安全和所有權得到有效管理。

其他建議還包括應對外食增長帶來的健康影響、增強教育恢復計劃、確保系統的持續資金支持、推動公共和私人領域的標準化信息整合和提高公眾對數字權益的認識等。

“這些建議將有助於推動大馬在後疫情時代的可持續發展,確保國家在昌明大馬願景的引領下,實現更加包容和均衡的社會發展。”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