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未來屬於那些能夠在多元文化中找到共鳴的人,而不是那些試圖抹殺差異的“老頑固”。教育應該是讓每個孩子發揮他們最大潛力的工具,而不是用來統一思想、壓制個性的機器。
ADVERTISEMENT
最近,我國多源流學校再次被當作箭靶。這次的主角是前首相敦馬哈迪和國立大學的“名譽”教授張國祥。前者質疑非巫裔不願意接受同化政策,後者則直接開炮,稱華校生“不聰明”。好吧,作為一名獨中生,我只能說,這種言論簡直無知至極,彷彿幾十年都活在象牙塔裡沒出來過。
首先,所謂的“同化”認同大馬文化,到底是什麼四不像?難道讓所有人變成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大家都只講同樣的語言、聽同樣的歌、只吃椰漿飯,這就是團結?敦馬哈迪的言論簡直讓我懷疑這位百歲“耆英”是不是生活在另一個平行宇宙。在這個國家,華小並不僅僅是華人的學校,根據官方數據統計,在2023年華小非華裔學生的比例已經接近20%。這說明什麼?華小並不是在分裂國民,而是在融入多元文化,反倒是一些政客的“同化”論調,才真的是在製造分裂。要是國小真的那麼好,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巫裔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華小?這一點,他們心裡比誰都清楚。
再來聊聊張國祥這位“名譽教授”。他的名譽到底從哪兒來的,我不清楚,但如果他的成就是靠貶低其他族裔換來的,那這“名譽”可真是讓人不齒。他曾經說過華校生不聰明,國文和英文差。拜託,可能是他平常少上網,但也請他搞清楚好嗎?大馬華校生可是常出三語人才,看看Nigel Ng(黃瑾瑜),這位從華校出來的全球知名YouTuber,他用精湛的英語幽默征服了全世界。這種例子可不止他一個,難道我們這些用多語溝通的學生,就因為不是通過國小這條“正統”路徑,就不被承認了?
說到底,華小並沒有妨礙馬來西亞的團結,反而是這些居心叵測的政客和偽學者,才是真正的麻煩製造者。他們拿著一套陳舊的理論到處煽風點火,試圖掀起族群對立的波瀾。對付這種人,正如族魂林連玉所說的:“對付破壞,最好的答覆就是建設。”國民小學的問題,大家心知肚明,宗教化的傾向越來越重,教學質量每況愈下,紀律管理走下坡也是公認的事實。所以呢?家長們紛紛選擇把孩子送到華小,這是對教育質量的肯定,不是對國小的否定。
在這裡,我還想對那些拿著“非國語教育有礙團結”當口號的偽知識分子說一句:你們的時代早已過去,別再用老掉牙的理論讓人笑話了。現代社會要的是多語、多元的全球化人才,而不是用一種語言和文化框死所有人的僵化模式。你們的空話遲早會被新一代多語人才的成就碾壓得粉碎。
總而言之,馬來西亞的未來屬於那些能夠在多元文化中找到共鳴的人,而不是那些試圖抹殺差異的“老頑固”。教育應該是讓每個孩子發揮他們最大潛力的工具,而不是用來統一思想、壓制個性的機器。讓我們一起來努力,儘量用行動來幫助各自源流教育的發展,證明那些所謂的“名譽教授”和過氣政客的空洞論調,遲早會被歷史淘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