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消费是短期的幻景,背后并不反映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是疫情期间积压的需求的突然被释放了,也因疫情时有钱没地花,如今有了些钱在手就大买特买,突然醒悟:钱那么难赚,我干嘛要这样大手大脚的花?
ADVERTISEMENT
中秋节后特地到大卖场走一趟,看那些节前贵森森的月饼礼盒,节后有没有打折。
为了迎合时兴的健康饮食潮,时下月饼都强调少甜或无糖,体积也比较小,口味倒是推陈出新,除了经典豆沙莲蓉伍仁,各种茶类水果馅也来凑热闹。
小小的月饼装在大大礼盒里,主打高端大气上档次,没一两百令吉都别想带回家。
这样高级的月饼礼盒,相信每年都滞销,今年更“壮观”─大卖场把各摊位卖不出去,又退不回去的月饼礼盒,统统堆叠起来,挂上五折牌子。那些精美华贵,可以当首饰盒、化妆箱、收纳器、或纯粹摆在橱里都好看的包装盒子与提篮,顿时成了半价品。
围观的人不少,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打五折而大买特买,毕竟月饼这种应节食品,过了中秋就不太想吃了。
眼看堆高高的月饼礼盒没买出多少个,大卖场过后在社媒贴文,大大个字“70%”,近200令吉一盒的月饼,几十块钱就可以打包带走,太划算了。
但打了骨折的月饼,卖得动吗?
做过月饼摊位销售员的邻居说,过去月饼非常畅销,疫情后更一度出现“报复性消费”,人人都很舍得买包装“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月饼礼盒。中国香港进口的、五星级酒店的、著名酒家的,只要看上眼就付钱带走两三盒,“说是疫情后都看开了,现在不吃,等以后摆在照片前咩!”
这样的热销大卖,让商家看到势头,以为月饼又重现“一年不用做,做了吃一年”的盛世光景,于是大事布置、大量引进、像办年货市场似的办起月饼促销场。只是,今年却踢到铁板,市场买气大减,卖不出去的月饼礼盒,统统打骨折,还是卖不动。
单是月饼走势,还真能看到市场买气真的大不如前。当“报复性消费”冲动冷却后,信用卡与个人贷款账单追上门时,市场虽不至于像国库控股研究所(KRI)副总监任绍龙所形容“死气沉沉、摇摇欲坠”,也八九不离十了。
“咦,不对啊!你看机场几多人,单单一个长周末,马泰边境几塞车、新手机新手表一开卖,几多人漏夜排队还买不到。
“你看那个谁谁来开演唱会,大几百元的门票都是秒杀的,谁说市场不好了?”
这样的论调,灌满在本报新闻下,其实没有绝对的对或错。我们在学校假期或长周末,确实在所有消费场合都得人挤人;我们看到新品首卖会的人龙,惊叹时下青年一掷千金面不改色;我们因抢不到演唱会票而嘲讽“谁说经济不好了”;我们看到网红开了餐馆,卖18令吉的炒饭还得排队1小时的“盛景”……
任绍龙所说的“死气沉沉、摇摇欲坠”,太没有说服力了,不是吗?
在经济学里,这叫“报复性消费”,也叫“炫耀性消费”。经济学家和观察员一直都在“危言耸听”,说整体经济实力其实并不如表面看来那么强劲,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报复性消费”为这种矛盾现象做了完美又精准诠释─经历长期抑制消费后,为了补偿而在解封后迅速释放购买力,无论是演唱会门票、新手机、出国旅行、凡是花钱的都有他的份儿,通过花钱来“弥补”失去的时间。
报复性消费是短期的幻景,背后并不反映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是疫情期间积压的需求的突然被释放了,也因疫情时有钱没地花,如今有了些钱在手就大买特买,突然醒悟:钱那么难赚,我干嘛要这样大手大脚的花?
打骨折的月饼还是卖不动,就是一个警讯了,你要继续大手大脚的花钱,还是对打了骨折的月饼礼盒,依然心如止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