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财经

|

投资周刊

|
发布: 9:54am 30/09/2024

钱不够用

经济有感我无感系列

成长超标

钱不够用

经济有感我无感系列

成长超标

經濟有感我無感系列1 | 成長超標 VS 錢不夠用 大馬經濟數據失真?

文/谢锦彬

我國今年上半年經濟表現強勁,次季經濟強勁增長5.9%,對外出口持續增長,外國直接投資迴流,國內股市屢創新高,整體經濟數據可謂亮眼。

ADVERTISEMENT

然而,普通老百姓對這些經濟成就並未有切身感受,反而因物價飛漲、生活成本增加,讓大家感到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經濟表現強勁,關我什麼事?!”

大馬經濟到底有多好?

大馬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取得5.9%成長,是過去5個季度以來表現最為強勁的經濟成長,不僅比首季的4.2%更來得強勁,甚至也超出了市場預期。這樣的經濟表現為市場注入了信心,經濟學家對大馬的經濟前景表示樂觀,並預計全年經濟增長可能會超越官方預期的5%!

次季成長5.9% 過去5季來最強

與其他國家相比,大馬次季經濟成長更是超越了印尼(5.1%)、臺灣(5.1%)、中國(4.7%)、美國(3.1%)和新加坡(2.9%),僅略低於菲律賓的6.3%。

在勞動市場改善,以及政府政策帶動下,私人消費次季成長6%。私人投資更因製造與服務業的商業擴展取得下,取得12%的強勁增長。儘管公共消費與投資方面,比起首季的成長有所放緩,但在現有的國家政策如昌明經濟、2030年新工業大藍圖(NIMP)和國家能源轉型路線圖(NETR)等大型計劃帶動下,仍取得3.6%和9.1%的不錯成長。

供應領域方面,所有領域都取得成長,除了採礦業(2.7%)受油氣領域影響,較首季成長放緩以外,其他領域表現都優於首季。表現最好的建築領域更是錄得17.3%的雙位數成長,農業(7.2%)、服務業(5.9%)和製造業(4.7%)都取得不錯的成績。

出口方面,在外部強勁需求與科技上行週期驅動下,次季出口從萎縮轉為成長。而大馬7月出口更是大漲12.3%,連續4個月錄得成長,表現更超越市場預測的9%。貿易總額也維持上升勢頭,大漲18.3%,貿易盈餘更是達64億2000萬令吉,為連續51個月錄得貿易盈餘。

馬股繁榮
顯示投資者看好大馬經濟

被視為反映大馬經濟前景的馬股,過去一年多以來,從1380點左右水平(2023年6月)穩健走高,最高更是一度衝破1680點(9月初)關口,漲幅超過20%,期間更是屢創數年新高紀錄。馬股的繁榮顯示出市場情緒的積極變化,表明投資者對大馬經濟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人民對經濟強勁無感

毫無疑問,從政府近期發佈的各種經濟數據,以及推行的大型項目來看,大馬經濟無疑是一片繁盛,處在強勁成長的勢頭。然而,數據歸數據,強勁的經濟數據是否有反映出人民的真實感受,生活水平是否有隨著經濟成長而提高,甚至更為舒適,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根據國際市場諮詢公司益普索(IPSOS)於今年6月中旬發佈的民調,68%大馬人認為我國經濟正處在衰退,這一比例高於2023年4月(62%)和11月(64%)進行的民調結果。

民意調查結果與經濟數據南轅北轍

這項於今年3月22日至4月5日,通過線上調查的方式,針對超過500名18歲以上的大馬成年人展開的民意調查結果,與大馬上半年經濟數據呈現南轅北轍的情況,人民對經濟成長的感受和信心正在下降。

根據國行數據顯示,2023年首季至第四季,以及今年首季,大馬經濟成長依序為5.6%、2.9%、3.3%、2.9%及4.2%;大馬通脹率依序則為3.6%、2.8%、2%、1.6%及1.7%。

儘管我國首季通脹僅1.7%,這項民調結果卻顯示,32%大馬人相信,大馬的生活負擔相比鄰國更加嚴重。每10名受訪的大馬人當中,僅2人認為他們的生活是舒適的,比印尼和新加坡的4人來得低。另外,53%認為生活還過得去,24%則認為活在艱難中。

該民調報告總結指出,大馬人對經濟狀況的感知與經濟數據之間存在明顯差距,並強調,定期向大馬公眾傳達更清晰及準確的信息,將得以緩解他們對自身財務狀況和國家經濟的擔憂。

面對著政府如此亮眼的經濟成績單,人民沒有絲毫沒有感受,對此首相拿督斯里安華亦感同身受,在今年5月的特別獻詞中說到,即便我國經濟指數亮眼,但仍很多人感受到生活壓力,生活重擔越來越高,這主要因國家經濟結構,以及財政疲軟所致。

前財政部長林冠英也指出,雖然我國今年次季經濟成長預料成長5.8%,比前期的4.1%進步很多,但人民若依然看不到、摸不到、感覺不到的話,這個正面的進展也等於零。

行動黨秘書長陸兆福也在霹靂州行動黨第20屆黨員代表大會上致詞時表示,即使大馬成長目前處於正確軌道,但政府面對最大的挑戰,是人民還沒有真正感受到這一經濟增長。

人民未能感受經濟果實非新鮮事

其實,人民未能感受到經濟果實的問題,並非新鮮事。若把時間往前推至2010年至2018年的納吉時代,大馬經濟也取得4到6%的穩健成長,外國直接投資與馬股頻創歷史新高,經濟成績單可謂是相當亮眼。

然而,大部分人民對如此亮眼的經濟數據亦沒有絲毫感覺,當時的希盟主席、前首相敦馬哈迪對此也抨擊道,時任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引以為豪的國內生產總值並不能作為國家經濟標準,因為人民根本無法感受這些經濟數據帶來的任何幫助。

各領域有強有弱  GDP為核心指標

由此可見,經濟數據的表現與人民真實的感受,一直存在落差,這不免讓人疑惑,究竟為何人民感覺不到經濟成長呢?經濟數據無法真實反映人民感受,甚至出現脫節,是否意味著經濟數據失真呢?

大馬諾丁漢大學經濟學系主任張永隆博士在接受《投資致富》專訪時談到,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主要是統計國內經濟活動產值的整體數據,將今年與去年同期的數據相比較,瞭解國家經濟這段期間的表現。

國內生產總值是整體數據指標,但並不代表每個領域或公司都取得相同的成長,真正強勁成長的就只有一些表現優異的領域或公司,但大部分的公司或個人並沒有如此高的成長,更多是表現平平,甚至還有些陷入萎縮。

以今年次季經濟成長5.9%為例,雖然供應面的所有領域都在次季獲得成長,但最大的成長驅動力主要還是來自建築業的17.3%,其次依序為農業(7.3%),以及符合大勢的服務業(5.9%)。即便比經濟成長來得低的製造業和礦業,分別都取得4.7%和2.7%成長。

經濟成長數據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狀況,儘管涵蓋了各行各業,但各領域的表現可能會有所不同,每個季度的增長動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每個人的感受可能都會有所差異。

2022年人民對經濟強勁復甦較有感

拉曼大學商業與金融學院教授黃錦榮博士指出,大馬經濟在疫情後重啟的2022年,取得8.7%的成長,人民對經濟強勁復甦較為有感,除了經濟成長十分強勁以外,國內旅遊開放後,服務業、零售業的強勁成長帶動的經濟復甦,讓人民更能感受得到成長動力。

根據國家銀行數據顯示,大馬在2022年4月1日經濟重啟,第二季經濟取得8.9%成長,其中主要因服務業(12%)和製造業(9.2%)的強勁成長帶動,私人消費、出口和私人投資都強勁復甦,分別錄得18.3%、10.4%和6.3%。

步入第三季,各領域的成長則更為全面,帶動經濟強勁成長14.2%。其中,服務業、建築業和製造業皆錄得雙位數增長,各達16.7%、15.3%和13.2%,礦業也錄得9.2%成長。雖然農業雖仍面對勞力不足問題,但已從次季的萎縮2.4%轉為增長1.2%。

反觀這半年的經濟成長動力,主要來自私人投資、商業投資等方面的強勁成長推動,尤其全球需求的復甦,驅動大馬出口走強,有別於去年的負增長狀態,為上半年經濟帶來成長動力。

雖然這些帶動經濟成長的大型發展項目,將產生溢出效益,讓更多領域與階層人民,但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由於這些項目仍在開展初期,所以真正能感受到經濟成長的對象仍處在商業階段,以及大型企業的層面,包括數據中計劃、半導體相關項目,以及外企商業擴展計劃等項目,主要受益對象還是大型企業,又或者與出口相關的公司。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民會感覺,如今的經濟會比疫情後更來得差,主要因為經濟成長來源的不同。”

冰冷數字有其意義

在對比官方數據與人民真實感受,許多人都會認為數據與現實情況脫節,存有數據失真的情況。即便了解經濟數據反映的是整體情況,但難免會讓大家心生疑惑:如果數據無法確切反映人民的真實感受,那其意義又何在呢?

經濟數據主要供國際投資者參考

張永隆認為,雖然經濟數據未能反映人民真實感受,但不代表沒有存在的意義。從某層面來說,經濟數據主要是給國際投資者的參考指標,國際評級機構都會非常關切每個國家的經濟成長表現,投資者也希望瞭解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再決定是否有投資意願。

“從這個層面來看,大馬近期的經濟表現確實被投資者和評級機構看到,所以上調了大馬的評級。”

大馬中華總商會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李興裕指出,經濟數據仍然相當重要,國家需要有一個測量標準,來審視國家經濟成長處於哪一個階段,測量國家經濟是否有進步,哪些領域帶動經濟成長,這些領域是否帶動投資、出口、創造就業機會等,並且測量政府的財務狀況。

“如果沒有一個測量工具,就不會知道實際的狀況,大家都可以到處吹噓說自己(國家經濟)進步了。”

不能僅以GDP判斷大馬經濟表現

然而,政府要如何說服人民相信,經濟數據確實有反映實際經濟狀況,這無疑是一大挑戰。倘若人民持續對經濟數據無感,或對其可信度持懷疑態度,這將影響政府的公信力,還可能導致民眾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進一步加劇消費疲軟和市場情緒低迷。

隨著越來越多人質疑,經濟數據無法真實反映人民感受,開始有人提出,不能單以國內生產總值來看大馬經濟表現,而是要看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改善,收入有改善,這才是比較實際的。

“其實,幾年前就有開始說了,有沒有國內生產總值對我不重要,國內生產總值不是唯一的指標,你要看其他的,比如人民的健康、幸福指數,你說有5.8%的(經濟)成長,但貧富差距還是那麼嚴重。”

他認為,政府不能僅以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來判斷大馬經濟表現,人民生活水平、收入等是否有改善,這才是人民所關注,且更為實際的。

黃錦榮認為,未能真實反映感受的經濟數據,不意味數據失真,經濟數據是宏觀經濟活動的普通指標,無法準確捕捉到個體的具體體驗與感受。

幸福指數無法成很好衡量指標

雖然有人提出以幸福指數作為主要參考指標,但幸福指數不可能每天或每個月都有發佈,幸福感也不可能在一天內改變,無法作為很好的衡量指標。但國家每個月都需要一些數據來了解經濟的發展情況,所以需要發佈頻率較高的經濟數據,以瞭解大馬經濟的發展成果。

但如果經濟數據能有更多輔助性指標,又或是提供更多樣化的數據,以反映出各群體的具體情況,那麼參考這些數據時就會更為全面和豐富。這樣不僅能更準確地呈現整體經濟狀況,還能更好地反映不同社會群體的真實體驗和生活變化,使經濟數據更加貼近人民的實際感受。

“這樣的話,你就不會覺得說在數據上有任何的失誤,又或者灌水的現象。”

總結

一直以來,國家經濟成長數據都被視為歷任首相的成績單,用來衡量他們在過去一年內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方面的成就。然而,人民並沒有感受到國家經濟繁榮帶來的任何實際好處,反而更多地感受到生活成本的上升和經濟壓力的增加。

對普通百姓而言,不論國家經濟數據看起來多麼亮眼,如果這些數據無法真正反映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實際感受,對他們來說充其量就只是一組冰冷的數字,與自己沒有半毛錢關係。

LB_53555375_2983YLK_1721370911851
黃錦榮:國內旅遊開放後,服務業、零售業的強勁成長帶動的經濟復甦,讓人民更能感受得到成長動力。(受訪者提供)
投资广场 经济有感我无感系列1  30-9见报
張永隆: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資料照片)
投资广场 经济有感我无感系列1  30-9见报
李興裕:經濟數據仍然相當重要,國家需要有一個測量標準,來審視國家經濟成長處於哪一個階段。(資料照片)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