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会上,书友围坐长桌,每人随机抽牌,抽出小说里的角色或情节。
猫——可是我知道它没救了,它太虚弱了,没办法活下来……我想要感到同情却没办法。
ADVERTISEMENT
“换作是你,会怎么做?”“我觉得我会……”书友接着讨论起来。这是现代说书人黄康伟的“欢迎光临人生绞肉机:《幸存者,如我们》体验阅读会”。
:还是要读书04:黄康-FZ100255587577_marked1727629340.jpg)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刘永发
影音:本刊 陈愐壮
星期六下午,文运书坊,书架与书架间摆起长桌,就是黄康伟的说书角落。两名参与者都有参与过他主持的说书活动。
“他讲东西有重点,也愿意让读者表达自己……”书友陈凯仪曾在新山参加黄康伟的说书会。几次下来,感受到说书人越来越用心,例如透过画画表达,或抽卡片,让说书会变得有趣。
:还是要读书04:黄康-FZ100255587590_marked1727629414.jpg)
:还是要读书04:黄康-FZ100255587592-e1727628852779_marked1727629423-300x400.jpg)
黄康伟自认是“社会观察者”,他爱阅读,工作之余也办读书会、说书会,偶尔把一些议题的讨论与思考集结成小志(zine)。他第一次参加读书会是在新纪元学院(当时尚未升格大学学院)。老师曾丽萍导读的是《现代性》,“科普类的书籍,对我来说非常吃力,很多概念没有办法思考。”
读书会约四五人,老师导读,但所有成员不只是听而已。一到两周一次的读书会,大家要事先准备负责的章节,摘要报告给大家。黄康伟第一次体验到,读书再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事。大家共同阅读一个读本,即使有不同的关心、焦虑,可以互相交流,思考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轮到自己办读书会,是在台湾继续念研究所后。2016年,他在异乡开办了“莱佛士花读书会”。这与前一年参加学生运动,烈火般的青春有关系……
进入学院后,黄康伟加入马来西亚青年与学生民主运动(DEMA)。后来他到台湾继续双联课程,趁暑假回国赶上了净选盟4.0集会。2015年正是时任首相纳吉卷入1MDB丑闻,学运伙伴于是趁示威集会当儿,在国会大厦前发起“占领行动”。
他们从国家银行一路示威游行到国会大厦前,占领并过夜。31小时后,他们被警方逮捕,送往增江扣留所。“我明确感受到一个威权政府怎样迫害人民,一个人的人权是可以随时被当权者瓦解掉。”
:还是要读书04:黄康-FZ100255587573_marked1727629434.jpg)
黄康伟记得,所有财物都被清点和没收保管,换上橙色扣留服。他们被警方唤作“Parlimen”(国会),代表就是那群占领国会的人。“我觉得好像被剥夺了原来的身分,我再也不叫黄康伟。”
扣留所隔间里,一个印度黑帮大佬问他时间,他也答不上。在扣留所是没有时钟的,作为每天恪守时间的现代人,他的名字和时间感都被剥夺了。他想起傅柯的《必须保卫社会》,是不是为了保卫社会的大多数,就把被认为异类的人全部排除,关进小小的扣留所?
:还是要读书04:黄康-FZ100255587578_marked1727629445.jpg)
他还想到葛兰西的《狱中札记》。独裁者墨索里尼把葛兰西关进监狱里,是为了让那颗脑袋停止运作20年。他觉得,那个政权把他们关进扣留所,是不是也在迫使他们停止思考,好继续维护极权和专制?
办读书与说书会 在阅读中寻找答案
壮烈的暑假结束,黄康伟赴台继续升学念研究所。社运的经验非常疲累,让他对马来西亚感到很多不安,但人又在遥远的台湾。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更接近这块土地正在发生的事情?“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阅读,所以2016年开始组织了‘莱佛士花读书会’。”
取名“莱佛士花”有其反叛意味。黄康伟解释,莱佛士是殖民者,莱佛士花是恶臭的花,“把这两个东西连结起来,在讲殖民者怎样榨取我们。所以我们是透过一种‘反省我们被榨取’的方式,去思考马来西亚。”
远在台湾的几位大马留学生组织起来,透过阅读反思,选书注重马来西亚史。他们读还没有资本主义,到有资本主义的社会,因为殖民者进来而变成今天这副模样。简而言之,透过阅读理解时空变化,来梳理马来西亚的现况。他们也选读左翼书籍,例如刚过世的赛胡先阿里的《马来人的问题与未来》,希望透过不同的视角去理解这块土地。
2019年毕业回国,在商务印书馆邀请下,与同样是爱书人的黄麒达一起主持说书会,讲《中华秩序》。说书会与读书会截然不同。读书会,大伙准备各自读书报告,再一起讨论;说书要挑出书本最想表达的重点或亮点,分享给参与者。
他用篮球赛比喻,球员运球、传球、得分就像透过阅读寻找答案的过程。参与说书会像观赛,不用下场打球,看说书人分享即可。读书会的话,每个参与者都要化身球员,一群人一起配合得分,讨论阅读心得。
:还是要读书04:黄康-FZ100255587591_marked1727629458.jpg)
说书会并非类似网络速食文化“几分钟看电影”。黄康伟认为,说书人的工作是推荐阅读,让读者发觉更多细节,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要抛出‘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的出发点’,这点怎样让读者有共鸣,是说书会最困难的部分。”
“阅读还是很重要,不能只是讨论而已,要真诚地阅读,真诚地对知识有更多求教,那才是说书会、读书会最主要的目的。”
:还是要读书04:黄康-FZ100255587576_marked1727629476.jpg)
读书让情绪找到出口
黄康伟的阅读核心领域集中在社会学、政治学、民主转型等。开启社会学大门也和过去的人生经历有关。2007年新山攫夺匪猖獗,当时还是高中生的他也被攫夺过。是贫富悬殊吗?还是政治不稳定?他开始阅读报章杂志去寻找答案。当年的文学杂志《蕉风》(497期)的一篇文章写到,新山被封为“国境之南,罪恶之城”,吸引了他。
:还是要读书04:黄康-FZ100255587579_marked1727629485.jpg)
高中毕业后到电子厂打工当“马劳”。凌晨4时30分搭上蓝色厂巴出发过海到对岸,7时30分开始12小时工作,下班回到家已经是晚上9时、10时。高中刚毕业的他,天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不时被主管骂,有很多愤怒和委屈。
“是后来透过很长时间,到学院、大学、研究所念书,才可以把这个愤怒消化掉,去理解、明白我的痛苦、愤怒。”黄康伟说,“这个事情让我‘还是要读书’,读书才可以去化解那个愤怒,而不是让它停留在情绪而已。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马劳”的劳动经验像是碎片分散在脑中。“在我念书时碰到劳动相关的书籍,很容易调动这些记忆和情绪。”他特别记得,手机壁纸设成一颗太阳,因为大家都是早班或晚班,很难看见太阳。
“大家的脸色都很苍白,没有血色。我难以理解那个面貌,为什么我们可以为了工作,把生活变得好像绞肉机,我们的肉体整个变成商品卖出去,生活变得一团模糊。”黄康伟觉得在工厂工作最可怕的是,装配了那么多商品,却没有把自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人。
上大学时,老师推荐他阅读了王爱华的《Spirits of Resistance and Capitalist Discipline: Factory Women in Malaysia》,讲的是1970年代马来西亚女工的劳动过程。他读到,退无可退的时候可以用hysteria(歇斯底里)的方式来集体对抗。
“这让我觉得好像可以有个出口,把过去很多的委屈、不满愤怒去解毒出来。”黄康伟强调不是阅读的“读”,而是毒素的“毒”。阅读让他不再只有负面情绪,而是可以去正面理解自己过去的经验,甚至希望去改善、改变它。
将每把声音集结成文字 制成小志
读书会是集体阅读和思考,下一步是把讨论的思绪集结成文字,制成小志。例如在学院时期的《学运报》;留台是在“境外生权益小组”结识的各国朋友依然关心各自国家的社会运动,于是策划了《HUB 社运志》,分别有台湾、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四本。2018年509大选,政权首次更迭,莱佛士花读书会在台召集留台生举办论坛,讨论各种议题,将精华集结成《黑手指变天》。
:还是要读书04:黄康-FZ100255587575_marked1727629512.jpg)
黄康伟最喜欢的则是2021年出版的《于是民主Gostan了》。2020年喜来登政变以后,马来西亚马上陷入冠病疫情,慕尤丁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他和伙伴讨论,民主从转型到倒退,要怎样面对国家的未来?
《于是民主Gostan了》的封面是一艘小纸船,不知哪里是船头,看似要流向巨兽的嘴里。这反映了黄康伟和伙伴当时的想法:为什么我们会倒退?为什么大家的船头方向是不一样的?
每本小志,黄康伟都摘录一句没署名的话:究竟成功或失败,并没有关系,至少我做了努力。希望年轻一代会遵循我走过的路并将它发展完善。我深信社会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火焰绝不会熄灭。
他希望读者一起来解读是谁留下来这一句话,“它不断激励我们寻找马来西亚,或这个社会的另一种可能。”
相关报道: 【还是要读书/01】文字侦探︱许钦斐:化身福尔摩斯,侦破字里行间的错处 【还是要读书/02】阅读播客|芝士份子:深信书本的力量,播客说书你来听书 【还是要读书/03】二手书店|BooKu:读书──能沉静躁动的灵魂,为二手书寻找知音人 【还是要读书/05】好读店小二|廖文烈:遨游书海,为寡淡生活添调剂 延伸阅读: 【杂志新浪潮/01】新兴杂志新气派 【杂志新浪潮/02】无本|以热血的心,为电影人说故事 【杂志新浪潮/03】草稿|零经验,那就从零开始 【杂志新浪潮/04】跨出纸本,开创不一样的阅读舞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八打灵再也28日讯)公正党八打灵再也区国会议员李健聪继续慷慨赞助《星洲日报》予3所华小,即八打灵育群华小、精武华小和白沙罗中华华小,为学生们打开通往知识和世界的大门。
他今日配合星洲日报学生阅报计划,在白沙罗中华华小出席集体赠报移交仪式致词时直言,短视频就像“零食”,可以适度享用,但更应重视阅读长文这类“主食”,培养持久专注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他强调,当前学生在手机、小红书及短视频等碎片化内容中成长,容易忽略深度阅读的重要。
吁学生减少依赖手机
李健聪也引用《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道查特(Ross Douthat)的文章,指出人类逐渐失去阅读长文本、欣赏长时间电影的能力,文明的深度与广度也在萎缩。因此,他呼吁学生们减少对手机的依赖,主动走出虚拟世界,恢复真实的人际交流与互动。
他说,欧美及中国等地已出现人口下降、社交淡化等问题,大马虽然情况未算严重,但也必须及早关注。他希望透过阅报计划,帮助学生培养耐心,欣赏阅读长文的美好。
此外,李健聪也特别关心特殊班教育的发展。他提到,随着学校空间逐步充裕,应积极考虑开设更多特殊班,协助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接受合适教育,减轻家长负担。
他呼吁校方多关注不同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他们创造更完善的学习环境。
陆耀荣:从小接触时事关心社会
星洲日报企业公关及业务促进经理陆耀荣表示,李健聪第三年慷慨赞助《星洲日报》予区内的3所华小,这项长期且持续的支持,体现了后者对华文教育的关怀与重视,也希望以阅读新闻的方式,让学生从小建立接触时事、关心社会的习惯。
“他(李健聪)的持续投入,为八打灵再也的莘莘学子种下了阅读的种子,也为社会培养更多具知识力、判断力和责任感的新一代。”
他说,在数字资讯纷杂的今天,纸本报纸所承载的真实、权威与深度,显得弥足珍贵。《星洲日报》不仅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个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批判思维、增强语文能力的宝贵资源平台。
他提及,李健聪自去年起,更进一步推动与3所学校的合作,举办“八打灵再也国会议员李健聪杯阅报计划常识比赛”。这项比赛也是个创举,不仅让3所受惠学校的学生在获得赠报的基础上,有了更具体的阅读目标和学习动机,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时事的敏感度与中文的运用能力。
“这也加强了这3所学校在参与星洲日报每年举办的‘小学生时事问答比赛’的水平。”

吁效仿李健聪远见行动
他也感谢3所华小的校长与老师们,在推广阅报活动中给予学生鼓励与指导,让学生阅报计划的各项活动得以顺利推动并开花结果。
陆耀荣也呼吁,更多有心推动教育的国会议员、州议员,以及企业界和社会贤达,效仿李健聪的远见与行动,赞助《星洲日报》给更多华小学生。
他直言,阅读是启发思维、开拓视野的重要起点,而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只要各界愿意投入一份力量,就能让更多孩子受惠,提升他们的中文水平、时事敏锐度与批判思考能力。
他也呼吁大家一起守护华文报业,特别是《星洲日报》。因为《星洲日报》不仅仅是一份每天传递新闻的报纸,更是长期以来默默为华教、为莘莘学子贡献力量的平台。
“我们和不同的企业商家共同举办华教义演,已为全国超过600多所华校筹募建校基金;我们设立了‘星洲日报教育基金’和‘星洲日报读者助学计划’,帮助清寒子弟圆梦升大学。”
他说,这些活动,都是以实际行动守护华文教育,培育未来社会的栋梁。因此,支持《星洲日报》,就是在支持华文教育的永续发展,也是为下一代守护一条希望之路。

谢惠珠:培养学生阅报兴趣
白沙罗中华华小校长谢惠珠表示,报纸是精神粮食,阅读则是开启知识的钥匙,通过阅报计划,希望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阅报兴趣,提高学生们对时事新闻的认识,让学生们关注世界各地和国内的时事,与时并进,增广见闻,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她说,在李健聪的赞助下,每所学校将从4月7日开始至11月28日的每天,获得5份的《星洲日报》,让学生可以阅读,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这个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变得尤为重要,而这份报纸将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时事动态。
她也提醒大家善用报纸,在日后积极的参与《星洲日报》举办的各项活动。
她也代表3所受惠的学校表达诚挚的感谢,也感谢《星洲日报》的推荐,让该校有机会参与学生阅报计划,而李健聪赞助的善举也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关怀。
在场者尚包括精武华小校长何玉兰、育群华小校长张慧冰、白沙罗中华华小董事长李金泉及家协主席黄真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