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上週在聯合國大會上談到中東局勢時,形容黎巴嫩正在上演“地獄之災”。目前中東亂局的主戰場已從加沙轉至黎巴嫩,而以色列面對的對手,則從哈馬斯轉為更強大的黎巴嫩真主黨。
ADVERTISEMENT
作為中東地區唯一的“奇葩”,以色列地處心懷仇恨或不甚友好的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為了抵消這種不安全感,以色列當局能做的不外乎兩個舉措:透過第三國家(如美國)或外交接觸鄰國,主動示好以緩解長期的緊張關係,但無法一勞永逸地化解威脅;選擇自強,強化軍事能力並以絕對優勢壓制敵方。此舉能對震懾敵方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對地區的長期和平不利,並有損國際形象。
顯然,涅坦雅胡主政的以色列選擇了後者。
目前尚不清楚以色列對真主黨的強烈攻擊是否會升級為對黎巴嫩的地面入侵,但跡象顯示,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以色列不僅回絕了兩大盟友美國和法國所提出的臨時停火請求,更調兵前往與黎巴嫩接壤的北部邊界,而其總參謀長也放話,可能進行地面行動。
儘管真主黨並非黎巴嫩的合法政權,但這個政治和武裝組織的影響力超越了當權的米卡提政府,而它背後的靠山是區域大國伊朗。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在進軍加沙時,儘管受到國際社會的反對,但巴勒斯坦和加沙地帶名義上始終並非一個主權國家。
然而,即使以色列針對的是真主黨而非貝魯特,但以軍的地面行動意味著必須踏上黎巴嫩的土地,這是對一個主權國家不折不扣的侵犯。
許多以色列人認為,若要讓北部居民感到安全,這樣的入侵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真主黨在黎巴嫩南部的根深蒂固及其攻擊不斷的背景下。
在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後,當地居民和特拉維夫的這種情緒愈發強烈。野火燒不盡,他們認為,僅靠空襲無法消除真主黨戰士的威脅。
在以色列強大的火力和高效的海外特工的行動下,真主黨近期失去了多名高級領導人,而近期的傳呼機和對講機的爆炸事件,凸顯以色列情報的滲透和真主黨似乎變得脆弱。不過在以色列強硬派的眼中,這未傷及真主黨筋骨,因此此時必須果斷出手消滅威脅。
地面入侵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代價,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任內對中東實施“靴不落地”策略,改用無人機狙擊敵軍。
對以色列而言,地面行動意味著以軍傷亡無可避免,卻可以更有效的剿滅真主黨分子。然而,考慮到真主黨不會坐著捱打,黎以邊境料有一場惡戰,甚至長期的零星交火,意味著流離失所的以色列人無法安全返回家園。
前車可鑑,以色列在黎巴嫩的軍事行動在歷史上曾經付出過巨大的代價。2006年衝突造成逾百名以色列人和逾千名黎巴嫩人遇難,另有數十萬以色列人和黎巴嫩人被迫遷移。
最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701號決議為這場衝突畫上句點,但其條款從未得到全面落實,更為今天的衝突埋下禍根。儘管如此,前述決議還是提供了一個潛在的降溫路徑,所有各方應予以考慮。
真主黨可以按先前達成的協議,撤回到利坦尼河以北,並將其視為為黎巴嫩人民的利益而採取的舉措。以色列政府亦可以因此為自己的聲名狼藉挽回一些聲譽。自去年以哈衝突後飽受批評的聯合國也可派駐聯合國維和部隊進行監督。
真主黨早前已表明,只有在與加沙達成停火和人質協議的情況下才會做出讓步。華盛頓應將對以色列的軍事支持與上述安排掛鉤,惟在11月總統大選在即的情況下,這一可能性不大。
另一個方法是與伊朗接觸。儘管美伊關係仍處於低點,但新總統佩澤什基安政府頻頻喊話已準備好回到談判桌。要知道,伊朗是真主黨的主要支持者。美國和其他國家應尋求讓伊朗參與旨在緩和緊張局勢的討論,並強調黎巴嫩的穩定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
更重要的是,一旦談判取得成功,美國可以此作為修復美伊關係、甚至回到伊朗核協議談判桌的墊腳石。但前提是,特朗普不能重返白宮。
真主黨長期被視為全球裝備最精良的非國家行為者,儘管在失去多名高級將領和通信設備爆炸襲擊事件後受到重創,但它仍然是伊朗更大“抵抗軸心”的一部分。
屢屢受欺凌卻依然剋制的伊朗可能默許真主黨繼續發難,這恐讓黎巴嫩局勢失控和全面戰爭成為現實,屆時古特雷斯所謂的“地獄之災”將擴大至整個中東地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