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越是发达,我们的基础知识就要越稳健,以便在这混乱的世界里分辨黑白,然后冷眼旁观台上与台下的一众小丑的丑陋演出。
在想法互相传递时,该注意的是内容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客观性的内容能扩展我们对这世界的认识,而主观性的看法能丰富我们的多元视角。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指的就是通过听闻来知道天下各个角落发生个各种事。当然,那些伪科学或毁三观的内容,少听为妙。
ADVERTISEMENT
客观指的是人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群体共识去认识事物,在认识的过程中不带入自我想法;主观是指仅仅依靠自己的意愿或成见审视事物的态度,即根据自己的认知对事物作判断。
打个比方,芒果肉的颜色,书本里注明为黄色;龙珠果肉的颜色,大家都称之为红色。这两个颜色与名称,大家都懂。既然已对同个事物达成共识,就是客观。但若有人说红色比黄色美观,这就是主观。
聪不聪明,就以一个语言掌握能力来衡量,这是客观的普遍共识呢,还是主观的个人意愿?我虽然大概知道那位荣誉教授针对聪明所设的标准,但仍不懂这标准所参考的理论框架是什么。既然如此,那就以我较为熟悉的领域来稍做分析。
在行为学里,人的能力被分为两种:一是智力能力,二是体质能力。智力能力包括算术、语言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视知觉以及记忆力;而体质能力包括力量因素、灵活性、躯体协调性、平衡性还有耐力。
体质能力涵盖的是身体力量。一般使用的状态形容词是强壮、敏捷、健康等等。而智力能力涵盖的是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一般使用的状态形容词就包括聪明。
智力能力,除了来自行为学经常引用的七大领域,还有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议的多元智能理论。
这理论包括了九个情态范畴:语言智能(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理解和交流的能力,例如作家)、空间智能(感知和操作三维空间的能力,例如艺术家)、逻辑数理智能(进行抽象思维、推理、计算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程序员)、肢体动觉智能(通过身体动作表达思想或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舞蹈员)、音乐智能(理解、欣赏和创作音乐的能力,例如音乐家)、人际关系智能(理解和处理他人情感、动机的能力,例如辅导员)、自省智能(对自我情感、动机的深刻理解和反思能力,例如心理学家)、自然辨识智能(对自然界的敏感度和理解力,例如植物学家),以及后来增添的存在智能(对生命的终极问题、哲学和存在意义的思考,例如灵性导师)。
智力有这么多个范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所有范畴里表现得很好。正常情况下,我们会在不同的范畴里有不同的表现程度。就算是天才,也无法面面俱到,而是在某个范畴里表现得比其他人还要好。
理论的基础框架就是如此。世界那么大,就以自己的视界来作为唯一的标准,那并不符合客观要求。学三语却只擅长华语,不足以证明华校生不太聪明。
客观的方法是,参考华校生的历届平均成绩与毕业后的成就比例,尽可能的涵盖所有情态范畴来统结出学生到底聪不聪明。
那位荣誉教授就以单一的语言能力来作为聪不聪明的标准,这是主观,而且是非常偏激的主观,属于以一概全的通病。事实上,不会有任何一个心理学家会单单以语言能力来测量一个人的智力。
在这一个人人都能发表伟论的时代,既然我们管不了别人的嘴,那就顾好自己的耳。资讯越是发达,我们的基础知识就要越稳健,以便在这混乱的世界里分辨黑白,然后冷眼旁观台上与台下的一众小丑的丑陋演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