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政治人物理應指引未來方向,帶領國家社會前進。本地無論平時或選舉,聳動的情緒性發言太多了,佔用媒體版面,連帶壓縮探討公共政策的資源,相當可惜。
接連兩場補選都由巫統大勝,一般認為巫統已穩住陣腳,而國盟日益衰退。政黨實力消長是否影響政局發展,有待觀察。不過,一時一地的補選,通常投票率較低,主要反映當地民眾的政治傾向。再說,選民的支持與反對有其各自思考,專家學者倘若提出補選與該選區前幾屆的詳實比較分析,或能看出政治傾向是否明顯改變,否則補選結果不宜過度詮釋。
ADVERTISEMENT
民主國家民意如流水是常態。聲望崇隆的政黨領袖,歷經幾件爭議灰頭土臉,甚至倉皇下臺比比皆是。沒有永遠的執政黨,也沒有永遠的在野黨。政黨透過良性競爭獲得民意支持,以公平合理的選舉取得權力。執政黨落實理念,在野黨理性監督,這是理想的民主政治模式,可惜現實往往未必如此。
政黨的目標既然是執政,照理應宣揚各式政策立場,且表明執行方向,以便讓人民瞭解執政藍圖,再決定支持或反對某政黨。不過公共政策相關討論往往繁冗無趣,且必須具備相關基礎知識,一般人忙於生活的柴米油鹽,缺乏心力時間仔細瞭解公共政策,頂多討論一些自己有興趣的議題。於是選舉總是充斥激情而空洞的口號,這是民主國家常態。假使政黨、政治人物願意引領討論公共政策,激發民間相應熱情,那麼民主品質或能逐漸提升,且須經長期努力,並非垂手可得。
民意如流水不可恃。政黨、政治人物無論在朝在野,都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素。執政應端出政績,在野則理性監督,爭取日後執政的機會。有抱負有理想的政治人物,會為了讓國家社會整體環境更好而努力,而不只是競逐權力,別人都不行,自己上臺就好。
當然政績未必反映在選票。比如吉蘭丹由伊黨長期執政,儘管基礎建設相對落後,近來水供問題民怨頻傳,然而伊黨在吉蘭丹勢力穩固,即使下屆輸掉幾個州議席,執政依然沒問題的,這是鐵票區常見的狀況,其他民主國家亦然。在民主國家,人民無須效忠政黨、政治人物,才會出現汰弱留強。
政黨、政治人物理應指引未來方向,帶領國家社會前進。本地無論平時或選舉,聳動的情緒性發言太多了,佔用媒體版面,連帶壓縮探討公共政策的資源,相當可惜。
國際因疫情肆虐多時、俄烏戰爭、中東衝突等等,各國經濟狀況不太好,加劇貧富懸殊。日子過得不好,且一時看不到好轉的跡象,於是部分政黨、政治人物以訴諸情緒博上位,這是國際民主政體衰退的背景。民主政體相當脆弱,需要人民集體守護,否則可能逐漸轉化為專制或民粹政體,不可不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