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國內

|

全國綜合

發佈: 6:39pm 05/10/2024 8377點閱

下水道

井蓋

印度清真寺路

印度女遊客墜坑

下水道

井蓋

印度清真寺路

印度女遊客墜坑

視頻 | 水泥蓋暴雨中彈跳引恐慌 隆市政局:井蓋遺失導致 已修復

近日社交媒體瘋傳一段TikTok視頻,顯示印度清真寺路附近的下水道蓋子,在暴雨中不斷彈跳。(視頻截圖/TikTok@lakshmikarthickka)

(八打靈再也5日訊)近日社交媒體瘋傳一段TikTok視頻,顯示附近的蓋子,在暴雨中不斷彈跳,吉隆坡市政局證實,這是因為下水道的遺失所致。

吉隆坡市政局今早在臉書專頁帖文,指英達麗水有限公司(IWK)在今日(5日)清晨,已重新安裝井蓋。

ADVERTISEMENT

吉隆坡市政局解釋,下水道的水泥蓋在暴雨中不斷彈跳,是因為水泥蓋下的井蓋遺失所致。(照片取自吉隆坡市政局臉書)

帖文寫道,該局相信有關井蓋不翼而飛,可能是跟人為破壞有關,導致水泥蓋在暴雨中被掀起。

此外,吉隆坡市政局在帖文中促請公眾不要利用印度清真寺路最近發生的事件,隨意播放可能引起公眾恐慌和焦慮的信息。

吉隆坡市政局發帖表示,英達麗水有限公司已在今日清晨,重新安裝井蓋。(照片取自吉隆坡市政局臉書)

雖然吉隆坡市政局沒有說明是哪件事,但相信是指8月23日發生的印度女遊客因印度清真寺路塌陷跌入8公尺深洞,迄今仍未被尋獲的事件。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發佈: 7:10am 10/04/2025 522點閱
丁傑隆.痛定思痛檢討開發許可審議程序

政府應趁此次天然氣爆事故痛定思痛,擬定對策,效仿其他國家的進步城市,在地方政府任何有關土地與建築開發的審議,全面進行線上直播和公開讓公眾查閱會議記錄,杜絕關起門來自己做決定的黑箱作業。

類似發電廠、高壓電纜、水壩、輸水管、天然氣管、鐵路軌道等,都是屬於國家級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critical infrastructure)。這些設施對國家推動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發揮著關鍵作用,但同時也涉及公共安全和國家利益。

尤其是在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後,許多國家開始高度重視關鍵基礎設施面對的潛在風險,從而建立更加完善且健全運作的防護體系、計劃藍圖和法律監管制度,以強化國家對關鍵基礎設施的緊急應變和快速復原能力。

然而,若相對其他國家,國內關鍵基礎設施面對的潛在風險,實際上主要並非來自軍事威脅、恐怖襲擊或環境之脆弱如地震、颶風、海嘯、火山爆發等,相反更多源自人為疏忽因素。

例如,在2023年1月27日,吉隆坡安邦輕快鐵線因疑似臨近私人發展商進行土地開發作業時導致橋樑結構受損和軌道變形,造成市中心沿線人潮最多的六個車站出於安全考量和修復工程而被迫停止服務將近一年,直至2024年2月17日才全面通車。

當局在事後調查發現,有關工程並未事先與陸路公共交通委員會和輕快鐵營運商國家基建公司溝通,也未遵循鐵路沿線工程需要取得批准才能施工的條例。輕快鐵站全年停止營運引起的損失和鐵路修護成本,加上對公交通勤族造成的不便,都是影響甚遠,至今仍在法律索賠程序。

2024年8月23日,吉隆坡印度清真寺路人行道發生無預警坍塌,導致一名印度籍女遊客掉入深坑,儘管當局已排查沿線地下設施,至今仍未尋獲。就算政府曾表態有意公開吉隆坡市區地下管線圖,也必將非常耗時,因為過去的資料不完整,管線也錯綜複雜。

上週在雪州布特拉高原發生的天然氣爆,則是最新一宗涉及關鍵基礎設施的意外事故,同樣疑似涉及土地與建築開發活動。

以上事故皆發生在城市裡,顯示我們不能再低估有關關鍵基礎設施的防護計劃和標準作業程序,並需要認真給予重視。畢竟,就算是輕微的結構移動或損壞,都足以引發巨大覆蓋範圍的破壞,並造成人命傷亡、財產損失,以及公眾信心恐慌,特別是國內城市化已經達到80%,城市人口持續迅速增長且居住密度越來越高。

其中扮演最大角色者當屬地方政府,因為既然法律已清楚說明地方政府作為任何土地與建築開發許可審批的“守門員”,其職責理應優先站在“公共利益”一方設想,為“公共利益”把關。所以,當這些事故發生,地方政府就算不是最大禍首,也難辭其咎,無法置身事外。

因此,地方政府在批准任何土地與建築開發項目時,必須更加公開透明和謹慎,也理應納入其他政府部門和關係利益者的參考意見,以對項目申請進行更仔細的檢閱和審批。

同時,為了減少因類似事故發生後經常引起坊間對“誰批准”和“誰應該負責”的猜疑與陰謀論,政府應趁此次天然氣爆事故痛定思痛,擬定對策,效仿其他國家的進步城市,在地方政府任何有關土地與建築開發的審議,全面進行線上直播和公開讓公眾查閱會議記錄,杜絕關起門來自己做決定的黑箱作業。

惟有這樣,公眾就可非常清楚知道,哪一個部門單位或代表在會議說了什麼,又做了哪些決定。公開透明施政,是最好的問責與監督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