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暖势力

|

最新文章

|
发布: 3:20pm 05/10/2024

华教

潘碧华

沈慕羽教师奖

文化传承

马华文学作家

敢做

华教

潘碧华

沈慕羽教师奖

文化传承

马华文学作家

敢做

沈慕羽教師獎得主 | 重視華教及文化傳承發展 潘碧華“敢想”更“敢做”

报道:廖芷悠
摄影:赖国华
 2024年度第14屆沈慕羽教師獎得主:潘碧華 
暖势力∕沈慕羽教师奖∕潘碧华
潘碧華是在1996年擔任馬來亞大學中文系講師,2015年任職系主任,從事教育領域已近30年;圖為2022年她與應屆畢業生的合影。(馬大中文系供圖)

2024年度第14屆沈慕羽教師獎得主潘碧華,對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熱忱讓人動容,她尤其重視華文教育與華人文化在大馬的傳承和發展,作為馬大中文系主任的她,不只是“敢想”,更是“”。

潘碧華有多重身分,她不只是馬大中文系主任,也是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作協)會長;她不只是一位著作頗豐的馬華作家,也曾從事新聞媒體工作,在《星洲日報》《光明日報》任職。

ADVERTISEMENT

曾從事新聞工作

她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說,成為一名大學講師一直在自己的生涯規劃中,是必然的發展走向。只是在機會來臨前,她選擇從事新聞工作,寫作從來都是自己所擅長和熱愛的事情。

潘碧華,1965年出生于吉打州,畢業於居林覺民中學、馬大中文系,更進一步獲得中文系碩士、北京大學古代文學博士,專業研究中國古代詩詞、馬來西亞華文文學和華人文化。著有散文集《傳火人》、《我會在長城上想起你》、《在北大看中國》等八部作品,學術專著有《馬華文學的時代記憶》。

馬大中文系,是我國華人文化的據點和堡壘。轉眼,她在馬大中文系任教已近30年。

潘碧華是在1996年擔任馬大中文系講師,2015年任職系主任至今。她告訴《星洲日報》,在她任職中文系主任的期間,首要就是提升系內設備,而這些設備主要仰仗社會捐贈。

感激陳廣才何國忠對中文系貢獻

“丹斯里陳廣才及拿督斯里何國忠對提升馬大中文系做了很大的貢獻,包括提升電腦、冷氣、《紅樓夢》研究中心、資料中心,馬華文學研究中心,以及研究工作,他們貢獻很大。”

暖势力∕沈慕羽教师奖∕潘碧华
馬大紅樓夢資料中心在2017年時開幕,今年已邁入第7年。(馬大中文系供圖)

除了提升設備,在學術課程安排方面她希望能將公眾受華文教育及中華文化的門檻降低,開放系列課程讓公眾參與,包括文學、文化和藝術課程。

“我非常贊同把中文系課程開放給公眾,讓更多小學、中學老師和社會人士參與。

“在以前的年代,就算有許多人喜歡中華文化,但依然會選擇就業指向性的科系,比如會計、醫學等。”

她說,馬大中文系除了開設專業的中文系學科予國內外華人子弟選擇,也致力於打破國籍、民族之間的隔閡和語言限制。

“如果只是開放給華人,那麼中華文化就只侷限在華人自己的圈子裡。”

選修課開放英文馬來文教學

“所以,一些選修課程我們開放英文、馬來文教學,讓非華裔、或者一些國際生能夠認識及瞭解中華文化,用這種方式來讓學生之間互相瞭解、互相尊重,構建和諧社會。”

在推動華裔子弟報考華文方面,潘碧華更是不遺餘力。她指出,馬大中文系與馬來西亞中文促進會、博特拉大學語文學院配合,到全國展開中六中文巡迴講座,鼓勵更多就讀國中的華裔子弟報讀報考大馬教育文憑(SPM)和大馬高級學校文憑(STPM)華文科。

“我們發現報讀、報考的學生很少,也因為他們沒有接受到完整的中文課程,在報考時有所顧慮。但事實上,有25%華裔子弟在大馬教育文憑華文科考獲‘A’或‘A-’。”

推進中文教育學士課程

“目前,馬大中文系正在推進與馬大教育學院開辦中文教育學士課程,讓就讀該課程的學生在畢業後,可到國中當華文科教師。”

她分享,如此一來,這將成為一種正向循環。到國中任教華文科的老師教授一批對華文和中華文化感興趣的學生,赴馬大就讀中文系或中文教育課程,然後再延續、傳承自己的一腔熱愛,去教授千千萬萬個華裔子弟。

潘碧華也大力推動馬華文學,讓本地的文化土壤更加有養份。

“疫情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契機,我們開辦深耕文學創作課程、馬華文學、臺灣文學等鑑賞課程。”

沈慕羽教师奖∕潘碧华
潘碧華與作協理事合照。(馬大中文系供圖)
馬華文學年輕作家未被看見

潘碧華說,馬華文學從來不缺作家,也出現許多年輕作家以專業的文筆和獨特的風格開闢出屬於自己的文學道路。

然而,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年輕作家往往未被看見,在籍籍無名或未獲伯樂的時光中消耗自己的一腔熱情,最終或是基於現實等種種因素放棄寫作,十分可惜。

“我們正在出版著《馬來西亞華文作家評論文叢》,收錄了100多位馬華作家的評論。”

“沒有限制主題,只是想以此讓大家看見,原來我們有那麼多的馬華作家,他們用獨有的風格和方式,向讀者訴說著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指大馬華人文化傳承落後了

在訪談中,潘碧華也不吝於分享自己的見解和思考。詢及近年國際局勢和社會文化的變遷與華人文化傳承、華文教育的關係,她認真思索了一番。

“反而最近幾年,馬來西亞在華人的文化傳承方面,實際上落後了。”

潘碧華進一步解釋,這裡的文化傳承指的是以華文為母語、以及對中華文化的瞭解程度。如今在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中,許多新生代華裔子弟會出現華文詞彙量不足,或者華人不敢寫華文的現象。

“甚至在一些以英語作為主流語言的公司,出現華人刻意隱藏自己會華文的情況。”

她也指出,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國家、民族和文化之間逐步融合與互換,上述現象其實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所以我們更要在教育中思考,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我們要培養出怎樣的學生?”

她分享,馬來西亞在教育方面給了學生許多自由,讓學生可以自由汲取知識的養分,但往往只是流於表面,無法貫徹到底。

“或許政府、政黨可以在教材方面下工夫。”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潘碧華能夠敏銳地感知到教育領域的現狀、發展趨勢以及促成及影響的因由,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她不僅僅只在思考自己還能做一些什麼,更是溫柔而堅韌地以師者之心,行仁愛之舉。

她堅定地告訴記者:“很快我也要退休了,但我總是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事想做,可以做。”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