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如港新村14路有一所橙黃色的矮房,叫“日光小屋”(Kampung House)。籬笆爬滿蝶豆花成一道牆,地上的農地種有白蘿蔔、生菜、茄子、羊角豆。屋子四周種滿蔬果,還有香草、香蕉、椰子、釋迦等。
地方創生工作者卓衍豪長期推廣食農、鄉土教育,其中一環是讓前來的小朋友親手採摘蝶豆花、斑蘭葉,再到屋內廚房製成椰絲球(onde-onde)。
ADVERTISEMENT
隨卓衍豪來到日光小屋,籬笆門沒上鎖,原來是方便隔壁鄰居安哥、安娣進來種菜。在他把屋子改造前,那裡已經空置多時,隔壁鄰居也一直在那兒種菜。
講術語,卓衍豪推動的是地方創生,辦鄉土教育,但一般人怎會聽懂?所以他跟街坊鄰里打交道時都說,日光小屋是民宿,還請安哥、安娣繼續來菜園種菜,平日順便幫忙照顧他的農作務。
“那菜園就變成社區菜園了啊。”這就是他的目的。有時辦親子活動,鄰居長輩過來跟小朋友講講話,來旅行的外地人有機會和當地人交流。“旅客到來也會影響在地人看待家鄉的角度,‘有人願意來耶,我們的家鄉原來也不差。’”
日光小屋格局簡單,一進門是客廳,共有3間客房、一個廚房和浴室。廚房的菜櫥、客廳的沙發藤椅、一整排木屐,都在散發甘榜氣味。卓衍豪透露,那裡開放年輕人來打工換宿,幫忙打理、維護小屋。平時,也吸引外地家長帶小孩入住,體驗新村、甘榜、菜園生活。
一場疫情,召喚我留在錫都
卓衍豪近年來定居怡保,工作基地就在兵如港新村。辦公室“日光基地”就在皇后街(Jalan Queen)一棟三層樓房屋樓上,有客房房間、策展空間,還有適合看日出和飛機起降的天台。
前陣子臺灣勤藝科大和健行科大的一批學生到來兵如港日光基地實習,卓衍豪帶他們到忠聖龍獅神畫藝術坊考察、訪問,將獅頭工藝整理策展。實習生整理的資料仍展示在龍獅工坊。
來自柔佛居鑾的卓衍豪,如今與妻女定居怡保,事業基地設在兵如港新村。他說,是受到某種“召喚”。他曾在雪州成立Mari House,做食農、鄉土教育,後又因緣際會來到怡保打理文創空間,疫情讓他坐困錫都。
“疫情讓我們必須留在怡保,那當然要開始重新去找方向。”
卓衍豪的信念不變,相信一個地方的土地價值還沒被提煉出來。於是,他開始找出專屬怡保的地方特色,龍獅、陶土、茶藝,把它們變成各種可以感受體驗的東西。旅人到來,不只用眼睛看,用嘴巴嘗,還要動手做。
“我們找過怡保很多新村,最後像被召喚一樣來到這邊。”在日光小屋的藤製餐桌聊著,附近的公雞喔喔啼。卓衍豪說,兵如港新村的優勢是,已經很多遊客循美食到來,是不是可以更深入瞭解其他價值?
兵如港緊緊傍著怡保市區,套卓衍豪的話叫“站在城市的肩膀”,佔有一切便利。然而,這座新村也保留著許多傳統元素,不少家庭式工坊仍在經營著,這邊是製作木簾、紙紮、獅頭,那邊又有面包、烏龜包、加央角、花生糖……
目前,卓衍豪開發了陶藝、茶藝、獅藝等匠人體驗活動。活動多就表示時間長,參與的人非住一晚不可,那就能惠及地方住宿和餐飲業,結合起來成一個共生的生態。
紮根兵如港,異鄉成為安身立命之地
從居鑾到雪隆,如今到怡保兵如港,“這裡已經是一個我要紮根的地方,要把我的生活、生計都定在這裡。”卓衍豪說,“除非發生什麼鉅變。”當然,他不排除,與此同時還有可能去開發其他地方的鄉土教育和永續旅遊。
肯定的是,他難以回到城市,偶爾南下都門,腦袋就跟交通一起打結。他喜歡兵如港的臨近城市的便利,又享受鄉鎮不急不徐的步伐。“至少現階段,我覺得這就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
相關報道: 【大城小鎮:兵如港/01】臥虎藏龍, 用行動活化新村 ──兵如港新村 【大城小鎮:兵如港/02】傳承醒獅文化,重燃生命力──忠聖龍獅神畫藝術坊 【大城小鎮:兵如港/04】小小書店,滋養夢想中的童書世界──小小書店 【大城小鎮:兵如港/05】大象哥哥,辦營隊組桌遊,親子一起玩! 延伸閱讀: 【地方創生節2019:一】怡保山城●發掘在地DNA,創造新生機 【地方創生節2019:二】陶瓷工業●掙扎求存,再覓春天 【地方創生節2019:三】在地小農●共生共存,種出好食材 【地方創生節2019:四】熱血廚師●回鄉開店,注入新活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