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高速公路取道新邦波赖前往怡保,一路直走便可直达市区,常常忽略转左有座全马第二大的新村——兵如港新村(Pasir Pinji)。
紧邻市区,边界模糊,是那些矮房、窄路,还有在咖啡店前“吹水”的长辈提醒道,这里是一座新村。走过家庭工业发展的年代,一户户矮房里,不知曾是什么工厂,养活了一家大小。当年轻人纷纷外流,她又凭着新村的淳朴魅力和临近市区的便利,召唤了青年驻守……
ADVERTISEMENT
【关振父子木帘厂】
手工拗制一片片木帘,品质保证,十多年不坏
“你从大树脚(美食中心)走过来,看到门口有很多大红花的,就是了。”电话中循着老板的指示,来到他所说的大红花丛,看到一叠叠木条,正是关振父子木帘厂了。接电话的第二代老板关泰英,现已72岁,和太太、姐姐关爱葵继续经营着。
细看关家的木帘,才知道与一般在咖啡店挂的不同。他们用铁线或铜线一片片串成,意即,每片木片可以单独拆卸。不像一些网购木帘以鱼线或其他线绳串起,线绳一断整串木片就散乱了。这也意味着,关家的木帘难以用机器代替,制作非常费时费工。
负责编串的是姐姐关爱葵。住家后方搭了台,前方窗台挂上铁线或铜线圈,剪成好多段,拗成U型。“铜线不怕生锈,适合用在有海风的地方。”
一条8呎长的木片摆上台,每隔约1呎串上铁线,拗、扣,再用钳子扭紧顺势剪掉多余处。关爱葵就这样站着,左右来回,走串剪、走串剪,从17岁串到现在75岁。近六十年来不断拗折铁线,食指和夹握钳子的手掌,又粗又厚,食指还经常不小心被铁线划伤刺伤。她说,以前用的是日本铁线,比较软,容易拗,现在用中国铁线,硬了一些。
风干锯木打磨刨滑,制作工序繁琐
兵如港有很多家庭式工厂,坐落国王街(Jalan King)的关振父子木帘厂也是,客厅旁边瘦长的半开放空间就是锯木的工厂。中间摆放的锯木机器,年纪比关泰英还大,从他父亲用到现在。机器上下各有一圈锯子,上午到访,关泰英正用另一个机器打磨锯齿。“大概锯了50片(木片)就要磨了。”
关家木帘采用日落洞木(jelutong),木质较轻,表面也较滑,只需刨两遍,又不易弯曲。他们向板厂或芭场订购木材,每次10到20吨,刨成长方形状的木条运到兵如港。这些木材层层叠叠放置在屋外空地风干至少1个半月。
每张木帘由一片片长条木片串成,每一片宽1吋,薄约1分,长度视客户张挂的空间而定,多数是6呎、8呎。木帘制作工序繁琐,板厂运来的木条风干后,先锯成一条条宽1吋的木条,将表面刨滑。接着,再锯成1分薄的木片,将两边宽面来回刨两次,一条木片的四个侧面都光滑了。
锯好的木片交由关爱葵编串,再由关泰英按顾客选择的颜色喷漆,完成后由他到府安装。“很多人一问价钱嫌贵,就没有下文了。”关泰英叹息,很多人宁愿网购便宜的木帘,但那些线绳很容易晒了就断。
不仅如此,他坚持使用日落洞木,而要30年以上的老树才够硬,木材原料越来越难找。他曾用过黄桐木(sesenduk),但是客户要油漆画上招牌广告,一用水漆打底,木片就弯曲变形了。
关泰英分享,有对澳洲夫妇定居怡保时就向他订制木帘,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丈夫离世。妇女打算卖掉屋子回国,却把木帘拆下准备一起带回去。她还亲自登门询问如何维修些许损坏的部分。
父亲一开始先是制作晒衣架,后来才改制木帘。如今,关泰英接手已经46年,仍保持手工和品质。他对自家木帘的品质很有自信,“富山茶楼的木帘是我做的啊,十多年了啊……”
【万源丰面包厂】每日新鲜出炉,便宜又好吃
下午4时30分,一下车就闻面包香。苏丹街(Jalan Sultan)的万源丰面包厂外头已经排起队,购买新鲜出炉的面包。
万源丰面包厂自1960年代开始营业至今,现由吴家五兄弟一起经营。即便是面包出炉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敞开大门”做生意,折门只开几折,大哥坐在门口收银。到来的顾客在外探头,用广东话高喊“椰渣5只,kaya 5只!”老幺吴日利现场分装,“ikat tepi”,袋子留一口排出蒸气。
面包厂即是住家,也是工厂。五兄弟住在房间里,出来就是一大座料理平台。他们在那里发酵面团、揉扞、装模;到最后出炉了,也在那倒模、放凉和包装面包。柴窑位在住家后方,外部被熏得黑黑的,窑口吊着一盏灯,照看里头面包的情况。
面包出炉是几个兄弟最忙碌的时刻,没空搭理临时登门的采访。等了一阵顾客少了一点,老三吴日东才有空答几句。每天上午7时,他们就开始熬制咖椰和椰渣,中午开始做面团,接着送去烘烤,下午4时30分开始出炉,飘香,日复一日。
五兄弟实在太忙,倒是一常来面包厂话家常的老伯见状,代为介绍。“又是柴烧的,又便宜,一粒1令吉20仙而已(大粒2令吉20仙),整个怡保找不到了啊!”
【顺兴猪肠粉】古早味猪肠粉,传承三代不变的口味
开车经过太子路(Jalan Prince),外观都是新村房屋。循着一条巷子往内走,找到兵如港仅剩的家庭式猪肠粉制作与批发厂——顺兴猪肠粉。
星期三上午接近10时抵达,他们已经在蒸制最后一批猪肠粉,才拍几张照,当天的分量就完成了。“今天(星期三)比较多人(小贩)休息,所以比较早收工。”第三代负责人冯耀忠解释道。
工厂位于住家后方,蒸制猪肠粉的大型机器摆在中央。冯耀忠的哥哥在一头添加米浆,直接往下流,平铺在10呎长的蒸布上。下方炉火火力强大,蒸布随输送带往前端送的当儿,米浆刚好熟透,再另一端经鱼线切割成条。新鲜出炉的一片片猪肠粉再往上输送,正上方一台大风扇将之吹凉,往下送时刷上净油,最后人手叠好放置盒中。
另一角落,放着一桶一桶浸泡着的米碎。他们使用的是来自吉打的A级米碎,需事先浸泡5至6小时。上午泡软米碎,下午开始磨米,再搁置一晚让米浆沉淀,隔天开工才来调配稠度。
辛苦也坚持,只为了留住古早味
“每天早上6点,机器一开就没停啦。”蒸猪肠粉的机器一开就“一发不可收拾”,输送带源源不绝的蒸猪肠粉,送往吹凉,叠好收藏,直到蒸完今天要出货的量。才蒸完当天的猪肠粉,蒸布还在冒烟,冯耀忠的哥哥就忙着清洗机器,否则残留的米浆可能会发臭。
冯家每天一大清早开工,为的是为各大巴刹、小贩送上新鲜出炉的猪肠粉。除了怡保,也有人送去金马仑贩售。因为没有添加防腐剂,猪肠粉最多只可以放2天。曾有吉隆坡的顾客想要订购,碍于距离、运输和存放时间,他们拒绝接单。
“爷爷有交代,不加防腐剂,纯手工制作。”爷爷冯炽有自1964年开始制作猪肠粉,当时做的是港式猪肠粉,蒸来自己卖。冯耀忠的妈妈提议,不如改做批发,于是购置机器开启家庭式猪肠粉工厂。
爷爷的生意传给父亲冯志成,现在来到第三代他和哥哥手中。“是爷爷留下来的古早味猪肠粉,我们要一定要保留。”冯耀忠和哥哥中学毕业后,就继续留在家里帮忙至今。。
“如果觉得辛苦,就保持不到古早味了,对不对?”冯耀忠说,“如果连我都说累,那古早味就也没有了,因为现在年轻人都不要做了。”
相关报道: 【大城小镇:兵如港/02】传承醒狮文化,重燃生命力──忠圣龙狮神画艺术坊 【大城小镇:兵如港/03】从一爿小菜园推动地方创生──日光小屋 【大城小镇:兵如港/04】小小书店,滋养梦想中的童书世界──小小书店 【大城小镇:兵如港/05】大象哥哥,办营队组桌游,亲子一起玩! 延伸阅读: 【大城小镇/01】新古毛:城市花园的毁灭与重生 【大城小镇/02】百年古庙,古毛人的守护神 【大城小镇/03】用自己的力量,诉说有温度的故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