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乱扔垃圾者付出代价,例如罚款和强制劳动是有效的举措,但笔者对使用羞辱惩罚措施持保留态度。这不仅涉及个人隐私和自尊,对被罚者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明年拟在国会提呈新法案解决乱丢垃圾问题。部长倪可敏表示,乱丢垃圾的惯犯不仅要穿上特制的衣服进行清扫,整个过程还会被上传至社交媒体,借此达到警示的作用。
ADVERTISEMENT
笔者对打造清洁环境表示支持,但对于这种惩罚机制下的执法透明及如何平衡公众隐私权,仍有所顾虑。
首先,执法透明度和执法的力度是确保这项方案可以有效实施的关键。
笔者认为,威慑作用在监控和执法力度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奏效。因此,减少乱扔垃圾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执法和提高调查能力。让乱扔垃圾者感到自己随时可能被抓并受到惩罚,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在有闭路电视和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在执法过程中引发关于偏见和不必要的纠纷。可是,在没有闭路电视或偏远的地区就需要依赖人们的举报或执法人员更勤力的执法以达到遏阻的目的。
有鉴于此,使用监控和闭路电视摄像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阻止乱扔垃圾。因此,政府可以考虑在乱扔垃圾的热点地区安装移动闭路电视摄像机,以增强监管和阻遏的效果。
尽管邻国新加坡今年3月份也曾考虑在社区空间公布违法者的照片,以通过羞辱的方式达到警示效果,但此方法仍有争议。学者警告不应该过度使用这种基于羞耻的措施,并建议采取一些保障措施。
研究显示,形成乱扔垃圾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人们缺乏主人翁意识(sense of ownership)。许多人乱丢垃圾的原因在于,他们觉得“我家外的地方与我无关”,因此不认为自己有责任去管理。
所以,最有效的措施是培养人们对公共空间的主人翁意识,并激发他们对保持环境清洁的责任。
此外,有些人是懒惰或为了方便而随手扔垃圾,而不是选择走到较远的垃圾桶扔垃圾。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案是增加垃圾桶的数量,优化放置垃圾桶的距离和地点,并确保有足够的清洁工以防止垃圾溢出桶外。
笔者认为,让乱扔垃圾者付出代价,例如罚款和强制劳动是有效的举措,但笔者对使用羞辱惩罚措施持保留态度。这不仅涉及个人隐私和自尊,对被罚者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正如新加坡社会科学大学公共政策顾问黄副教授所言,这种做法可能引发新的骗局,例如:“某某人,你在家附近乱扔垃圾被拍到了。请支付xxx元的罚款,否则你的照片将被公布,或你将被强制进行社区清理,并且过程会发布到社交媒体”。
笔者认为,惩罚性措施虽然必要且有效,但必须辅以预防措施和持续的公众教育。羞辱性质的惩罚不仅会加深怨恨,还可能导致邻里关系紧张,也无法有效培养公民互助和增强社区意识。
因此,当局应通过积极的方式提醒人们不要乱扔垃圾。笔者认为,结合教育、社区参与和增加执法人员的巡逻是减少乱扔垃圾现象的最有效方法。让我们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行为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和那些乱扔垃圾的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