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你们昨晚睡得好吗?是一夜无梦还是发了一场有趣的梦?你是否跟我一样,觉得夜梦扰人,影响睡眠品质?今天就让我们来解开梦的神秘面纱,解答对梦的迷思,化解对梦的误解,还它一个“清白”!
此次有幸邀请到马大心理医学教授黄章元医生接受采访,为我们厘清,到底梦是好的还是坏的?它是否会让我们醒来后更累?梦真的可以预知未来吗?黄医生,来当我们的“解梦人”吧!
梦如何发生?
首先要厘清的是,梦如何产生?黄章元解释,大脑的结构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精密,它其实在任何时候都不停地运作,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在睡觉的时候发梦,只不过发梦的时候意识较浅。“梦与睡眠一样都是自然现象,我们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梦只不过是睡眠的其中一个阶段。”
快速眼动期阶段发梦最多
他解释,睡眠时会从浅睡进入深睡,每个周期差不多半小时,一晚会重复约4、5个周期;而在浅睡、深睡的周而复始中,会穿插快速眼动期(REM),这个阶段发的梦是最多的。相比之下,非快速眼动期也会做梦,只不过不比快速眼动期多。
“快速眼动期的时候,我们在睡眠中没有意识,但大脑其实在工作,像在资料室一样,整理我们一天收集及吸收到的信息,如情感、声音、味觉、画面、知识、记忆,比方今天看的电影,或上课学的新鲜事,或开心的情绪。”
梦无规律可言
他指出,大脑不像电脑那么系统化,整理的信息未必是今天经历的东西,有时会把久远之前累积或隐藏的情感重新整理,因此在整理过程中信息如何穿插,我们无法控制。比方今天你和朋友聊天,昨天妈妈和你说话,这些声音和画面被大脑放在一起排列整理,因此梦境就会千奇百怪。
所以你可能发现,梦的片段似乎毫无规律可言,一开始你可能在床上读书,下一秒就在夏威夷海上冲浪!
发梦不会影响睡眠质量
有的人认为,发梦会影响睡眠质量,会让人从梦中惊醒,对此黄章元医生给出的回应是否定的。他说,失眠、睡眠时长不足、反复醒来并难以再次入眠等等,都会影响睡眠品质,至于发梦则不会影响睡眠质量,反而会对身体有好处。
噩梦才会影响睡眠
他强调,会影响睡眠质量的不是发梦本身,而是梦境内容,比如噩梦。“如果你把很多负面的信息收存在大脑,大脑在快速眼动期整理记忆和每天的情节时,就会产生很多强烈的梦境,隔天睡醒后人会心情沉重、郁郁寡欢,身心好似一整晚都得不到休息。”
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发梦的好处】
1.提升记忆力
综上所诉,发梦时,大脑是在重新整理、编排并保存我们在生活中获得的资讯,才会产生画面导致发梦。所以发梦代表着重要的睡眠阶段,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2.消除疲劳,减轻压力
做梦时,除了大脑在工作,我们全身的肌肉都达到放松状态,不但可以消除疲劳、减轻压力、恢复体力,还可以让我们放松,得到愉快的感觉。
3.提高创新能力
大脑整理记忆时,会把不同的情感、资讯、画面连接在一起重新编排,创造出一个新的梦境,有时候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找到新想法。
【发梦的坏处】
没有。发梦本身不会影响睡眠,只有噩梦才会。一如我们烹饪时使用不新鲜的食材,炒出来的菜不好吃兼伤胃,影响健康的是食材,而非烹饪本身。
常发噩梦 须求助专科医生
当然,噩梦是我们本身造成,是我们把不好的资讯带给大脑。所以如果常发噩梦,自己必须了解,是否是你加了不好的“食材”下去?比方压抑情感、有心结、常愤怒?若自己无法解决,就要寻求专科医生帮助。
若噩梦重复出现,影响到睡眠品质和日常生活,有的临床心理治疗师也会通过“梦”去协助病人。不过他们针对的不是梦的内容,而是发梦时的感觉,比如痛苦。因为今天发的梦未必是今天经历的东西,可能是更久以前,所以心理治疗师会分析你许久以前发生的事情,甚至是童年,从漫长的时间线中找到源头,只要解开,就可以治疗情感障碍,解决睡眠问题。
做梦梦游是不同现象
黄章元表示,做梦和梦游是不同的现象。发梦的时候全身肌肉放松,在梦境中感受和体会到的场景都是大脑整理着的资讯;梦游则是肌肉和手脚在活动,并真切地去做某些事,如下楼、做家务等等,但大脑不记得。
多因素造成梦游
“造成梦游的原因很多,比如睡眠障碍、滥用药物等等。面对梦游问题,必须看医生。”
他说,小孩身上比较常发生的夜惊(night terror)并非梦游,可能是小孩仍在发育期,大脑在睡眠时整理早上玩乐时的情绪所做出的反应。
【梦的迷思】
Q:为何有人声称自己不曾做梦?
A:其实每一个人在睡觉时都会做梦,“不曾做梦”不过是不记得罢了。有时候快速眼动期距离睡醒的时间较远,因此醒来后,对发的梦印象不深或完全不记得。
Q:控梦是可能实现的吗?
A:控梦指的可能是偏向催眠学,不过催眠不是控梦,只是带我们进入潜意识,寻找我们隐藏的东西。心理治疗师会引导患者慢慢放松,进入意识浅的状态,并让患者进入某些场景,协助解开患者的心理障碍。
Q:如何解释既视感,即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却已在梦里经历过的“似曾相识”现象?
A:大脑在睡眠时会整理每日情节,包括我们想过的东西。比方你期望明天考试拿100分,大脑也会将这信息进行整理;第二天考试真的拿到100分,你就会觉得自己可以预知未来,其实是你本身曾经想过,继而被大脑整理时出现在梦境里。梦境成真,也不过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有的人觉得,梦见自己面对危难时所作出的反应,其实是自己日后真的面对该处境时的“提前彩排”,其实原理同上。一些人性格较警惕,习惯准备好应对危难的思路,事情还没有发生,他们就已经准备好或想好如何应对。晚上进入睡眠,大脑在整理这些信息时,可能就会把他们设想的应对行为编排一次,就这么出现在梦里了。
Q:小动物也会发梦吗?
A:比较难预测小动物在发梦时,大脑是否也在整理记忆,因为有的动物记忆储存量较小,晚上睡眠时可能没什么东西可以整理。或许记忆储存量较大的动物发梦几率较高,反之发梦几率较小。
黄章元:多放好信息入脑
多放些好的信息入脑,如此一来梦的内容较好,也能促进睡眠品质。要做到这一点,每天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多放松心情,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面对压力和困境时可以向他人倾诉。相反如果身边人向我们倾诉,我们也该细心聆听,互相帮助。
学记感言:对梦又爱又恨
想要写关于梦的主题,因为我从小就很常发各种奇怪有趣的梦,让我对梦又爱又恨,也对梦充满好奇。非常感谢黄章元解开了我心中对梦的谜团,也希望大家可以每天都开开心心,远离焦虑和压力,那样每晚都可以发美梦啦!
负责人感言:网络资料不代表受访者立场
学记撰写前有做足功课,先查阅了相关资料,再整理出自己想的问题。不过可以注意的是,若一些内容来自网络而非受访者,除非再次向受访者确认,否则勿在报道里套入受访者口中,因网络资料未必正确,或未必代表受访者立场喔。
相关报道: 【专题】开斋节是宗教节日 回历元旦才是马来新年 【专题】马六甲特别之旅 访保育中心与海龟相遇 【专题】美罗中华华中生参与环保计划 水果残渣变有机肥料 【专题】炭烤制作 有咸有甜 咬一口 福州月饼 品乡愁 【专题】新增10v10对战更强大 打王者 别沉迷! 【专题】实践管理并解决问题 传奇学生社团 开发领导力 【专题】走过百年熏房见证鲁乃橡胶业兴衰 【专题】青年作者马尔科姆6岁起写作 挥发童心 书写童书 【专题】飞航学院CEO:较细心专注 女性 也可冲上云霄!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在国民中学或国民型中学体系里,中三可谓中学生求学生涯里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时做出的高中科系选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如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升学计划、未来职业发展等等。许多学生在选科时都面对迷惘,这对处于十字路口的他们来说是正常的,只要成功找到了方向,未来就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此,我们邀得辅导老师谭慧敏,陪伴中学生一同面对和解决选科时的烦恼。
【认识自己】3“贴士”先了解自己
谭慧敏表示,选科最重要的第一步便是“了解自己”,看似简单的问题,往往也是最深奥的。在芸芸中三生中,能坚定及明确说出自己兴趣和未来志愿的寥寥无几,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然对未来缺乏明确的目标。
那么要如何发掘自己?谭慧敏给予3个“小贴士”:
1.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升学展、游学团等等,以深入了解每一个科系的内容和未来的事业发展趋向。
2.不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反其道而行,先排除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谭慧敏以自身为例:她对绘画、设计一窍不通,选科时马上排除了美术相关配套。
3.进行职业规划,可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加以描述并记录:
·你想从事什么职业?(理想的工作环境、职业前景、职场文化)
·你想在日后进大学时修读什么课程?(如果已有规划,就必须提前学习相关科系。例:想要成为工程师的学生,高级数学需得到C或以上的成绩)
·以后想要怎么样的生活?(不想太压力,就选择时间弹性高的工作)
【兴趣还是能力?】勿被“兴趣”框架局限
选科时该以兴趣还是能力为主?谭慧敏指出,如果两者并存固然是最理想的,但现实往往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兴趣大于能力时,不应该被“兴趣”框架局限,因为“兴趣”所需的能力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发掘;所以如果你尚未找到自己的兴趣,不妨先从个人较突出的能力着手,选择高中选修配套。
谭慧敏举例,如果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很好,不妨选修生物学,因为生物学科有许多专业名词需要记在脑中,记忆力好有绝对优势。
若已找到感兴趣的科目,谭慧敏十分鼓励学生勇敢地申请相应的课程配套。“若对某科目感兴趣却没有天赋,就把兴趣当作学习的目标、前进的动力。若对自己有信心便报考该学科,无需太多顾虑;但如果没有信心达到目标,不鼓励冒此险。”
【心理测验能够了解什么?】了解自己选择升学方向
教育局规定学校需安排中三生进行兴趣、爱好、性格等心理测验,帮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对未来的升学方向做出选择。
其中一个心理测验为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Holland Code Interest Assessment),根据个人兴趣、性格及对工作环境的偏好,将中学生归纳为6种类型:
1.实际型(R):讲求实际,喜欢依据既定的规则完成工作。
2.研究型(I):擅于观察、思考、分析及推理。
3.艺术型(A):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造力,擅于表达美的感受。
4.社会型(S):为人和善,容易与他人相处,并喜欢团体生活,乐于帮助他人。
5.企业型(E):做事有规划,行动力强,敢于承担风险及竞争,具有领导能力。
6.常规型(C):做事谨慎、精确、有效率,讲求规矩。
中学生在完成测试后将获得其中3项职业代码,可以以前两项作为优先参考进行选科和职业选择。
【升学方向】选错科后果难跟上进度 浪费时间
我国已迈向工业革命4.0时代,市场对理科生的需求不断上升。学校所开设的理科班一般也会比文科、商科及美术班多,而每所学校提供的选科配套都大有不同,取决于该校所具有的设备及学生的兴趣等等。若中学生想选择的科目不在学校选科配套中,可考虑是否要转校就读心仪科系。
谭慧敏表示,中三生升上高中后想要更换选科配套和报考科目的情况屡见不鲜,但这可能会令他们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若是中学毕业后才发现选错科,则可能会因自己在SPM所报考的科目与想要入读的科系要求不同,最终无法选择心仪课程而感到后悔。
“因此,中学生必须提前了解并规划好升学方向,避免在高中毕业后才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或因选错专业复读而浪费时间和金钱。”
【刻板印象之科系好坏】理科未必是学霸 商科不代表差
理科生往往被贴上“学霸”标签,似乎理科只适合成绩好的学生。但谭慧敏提到,选择理科的学生未必成绩优异,选择文科、美术及商科的学生也不代表学习能力差,最重要的是选出适合自己的科系。“高中并没有以成绩分班,只是学生选择科系之间的不同。”
更何况现如今,美术或其他生活技能科系毕业生可能更容易找到工作,这是因为政府开始注重技职教育(TVET)的发展,让学生相较普通的高中毕业生有更多实操培训,有一技之长。
【没“书缘”怎么办?】成绩差可申请技职续升学
许多中学生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有了辍学并提早进入社会的念头。但社会及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倘若无法获得文凭,可能未来职业发展中会面对诸多不便。谭慧敏指出,这些学生并没有被教育部遗忘,他们可以申请到大马技职院校继续升学,考取大马技能证书(SKM)。
技职院校的课程不同于普通中学,比起学术能力,它们更注重学生的工艺技术能力,所以课程都十分有趣,如烹饪、烘焙、商科、维修工程、电脑科技、设计、美容等,结业后的中学生同样可以继续到大专深造,考取文凭、学士乃至硕士学位。
谭慧敏着重提醒学生,在选择技职院校时需仔细核查该校是否受马来西亚教育部承认,否则所颁发的证书在职场上没有竞争力。
【应根据父母意愿选科吗?】沟通让父母了解想法
这是许多孩子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若父母与孩子无法达成共识,可能会掀起一场“家庭战争”,但只要双方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并用正面态度陈诉自己的需求,矛盾定能迎刃而解。
孩子方面,谭慧敏强调,选科非儿戏,孩子做决定前必须与父母商量并得到同意,绝对不能单方面做决定。“如果没法第一时间得到父母同意,孩子需积极地与父母沟通,让机会父母了解自己想法和需求,往往误会都是因为缺乏了解与沟通引起的。”
至于父母方面,谭慧敏提醒,强扭的瓜不甜,把自身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必定会引起反效果,尽管出发点是为孩子好,但若对方不理解,一切即为空谈。“家长应在孩子面对压力和迷惘时给予陪伴、聆听和适当的忠告。我们也鼓励家长陪同孩子参加教育展,了解当下的市场和需求。”
【学记感言】:盼助学生规划升学路
采访此课题也让我们自身收获匪浅,了解到除了常规中学,中学生也有其他选择,例如技职学校。我们由衷希望此篇文章可以为中学生提供规划升学的思路。
【负责人感言】:报道内容全面
除了如何选科及认识自己的资讯,报道里也纳入了“没书缘”者的其他选项、打破文理科的刻板印象、和父母意见相左时该如何处理等内容,更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