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辅导”专题,原设想这两个字背负着厚重的负面标签。我们来自问看看:内心有什么不如意,寻求辅导协助,担心旁人异样眼光;又好似,唯有行为偏差,才需要“辅导”介入纠正。(看,“纠正”一词就喻示着对错关系了……)
ADVERTISEMENT
近几个月引起关注的几件事件,有人找不到出口,也有人毫不遮掩情绪,轻易把生活大小问题丢上网,寻求“心中的公理”与解方。怎么处理心事、问题的方法百百种,端看采用什么管道,以及那样做问题是否真的能得到充分解决。
在资讯爆炸时代,我们是不是忘了,还有一个更专业、恰当的方式——辅导(counselling)。辅导这门专业,到底如何帮我们整理思绪,好好解决问题?
“我到底嫁,还是不嫁好呢?”
有时候,社交平台的“告白专页”(confession page)、网络关键意见领袖(KOL)专页、疑似有相关经验的“专家”专页,或电台call-in节目会出现这样的投书。投书人洋洋洒洒写了一串文字,结尾问了一句:“我该怎么办好呢?”
不只是婚姻大事,近来引起网络热议的婆媳、婚外情风波,或者常见的职场纠纷,说白了就是关系出了问题,造成个人情绪困扰,影响到生活。在资讯开放的年代,很多人选择把生活、感情、家庭、事业难题和心事投书到这些平台。“专家”亲自回应也好,网民留言也罢,投书者好似期待从一连串回复中得到解答。当然,惹来反效果,被乱骂一通,也是常有的事。
“因为大家都需要被看见。”马来西亚华社辅导协会主席余碧韵说,事事诉诸网络,最粗浅的解释是因为大家渴望被看见。把问题投书上网,不时留意多少人点赞和留言,换算得到多少关注。再者,生活步调越来越快,人们也期盼最快速的解决办法,于是从留言中找寻意见。
然而,每个人遇到的难题都有前因后果,造成心理和生活上的影响,未必是三言两语就交代清楚。网络判官或KOL又怎么能从仅有的线索中,给予适当的意见呢?
余碧韵坦言,有时这些网络留言或KOL给的意见刚好有用,“不过这与‘辅导’截然不同。”在网络平台或call-in节目,当事人的情绪得以发泄,享有被看见、被听见的感觉,但一次快速说明事件,只是短暂解决问题。
那么,回到“嫁与不嫁”的例子,专业的辅导会怎么做?
“你怎么会有这样子的疑问呢?”余碧韵模拟辅导员提问。
“因为我这个男朋友,跟他很久了,但是他最近有这样那样,我很怀疑……”受辅者可能如此回答。
余碧韵解释,“我们不能直接告诉她嫁还是不嫁,而是从她的角度去看问题。”透过一来一往的对话,引导受辅者自己看出问题所在。当思绪厘清,问题症结、条件一字排开,辅导者又再问受辅者有什么计划,下一步想怎么做。“我们只能陪伴他…………要怎样做都是他(受辅者)在讲,因为我们不是给建议。”
心理辅导师vs临床心理师vs精神科医师,3种专业的分别
在华文世界,常听到咨询、咨商、辅导、心理和精神治疗等名词。当我们遇到心事、困难,该向谁求助?余碧韵一一说明:
咨询师:
马来文bimbingan或英文guidance,在马来西亚及中国称为“咨询”,台湾则称之为“辅导”。咨询师是受过训练的半专业人员。许多非政府组织提供辅导热线服务,就是由受过训练,或大专心理辅导科系毕业,但未向政府注册的义工担任,通常称为“咨询义工”。
心理辅导师(counsellor):
Counselling/Kaunseling在马来西亚称为“心理辅导”,中国则是“辅导”,台湾称为“咨商”。
心理辅导师面对个案时,聆听问题及同理感受,协助受辅者分析想法、行为和情绪情况,引导他自行找出解决方法。心理辅导师必须在马来西亚辅导局(Lembaga Kaunselor Malaysia)注册。除了自行执业,也有注册心理辅导师在非政府组织担任义工,称为“辅导义工”
查询网站:https://www.lembagakaunselor.gov.my/cr/direktori/index.php
临床心理师(Clinical Psychologist):
根据马来西亚临床心理学会( Malaysian Society of Clinical Psychology),临床心理师受过专业心理健康训练,具评估、诊断及治疗心理健康问题的资格。一般上,接受心理辅导后问题仍迟迟未能解决,或怀疑有心理健康问题,心理辅导师也会将个案转介给临床心理师诊断。
临床心理师须在马来西亚专职医疗联盟理事会(Malaysian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s Council)申请执照。
查询网站:https://www.mscp.my/clinical-psychologist-registry
精神科医师(Psychiatrist):
具医学和药物治疗资格。若个案情况严重,例如思觉失调(俗称精神分裂症),必须交由精神科医生诊治。
https://www.nsr.org.my/list1pview.asp?page=1
咨商与辅导是分布最广的一层,除了非政府组织、私人心理辅导机构,政府医院或诊所、社会福利局(JKM)、国家人口及家庭发展局(LPPKN)都有会面或热线辅导服务。根据2017年心理辅导师(费用)规范,个人、婚姻、家庭、团体辅导等费用都受政府规范,并依辅导员学士、硕士或博士资格调整。以学士资格为例,75分钟内的个人辅导费用不超过160令吉,硕士和博士收费则更高。
马来西亚华社辅导协会整理了我国辅导、心理与精神服务通讯录,有需要者可参考一下网址:https://tinyurl.com/psymalaysia。
辅导者如何帮助求助者?
没试过辅导的人可能会疑惑,藏在心里的心事,该如何向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倾吐?
余碧韵说,当一个人心中有个问题,找过身边亲友谈却没人能听懂,抑或换来“没事的”“不要想太多”等回应,始终感觉不是滋味,就会设法找到对的人。身为专业辅导员,受训时有门功课,就是把自己化为受辅者,拨电接受辅导,去厘清自己心中的一些问题。
她分享受辅状况,寻求辅导的人在得空的时间找个安静地点,化个名字拨通辅导热线。若电话另一头刚好是把沉稳的声音,更能勾动他放心地诉说心事。当受辅者被这把声音好好接住,结束前他可以请对方留下代码和服务时段,下次拨电即能找回指定辅导义工继续辅导。
“因为双方(辅导和受辅)都不知道对方是谁,反而你(受辅者)可以更敞开去谈。”余碧韵点出,正因只有单纯的辅导关系,受辅者反而能更没有负担地把问题说出来。是吧,有些情况,连最亲密的伴侣、家人都难以启齿。
其实,即便是非常专业的辅导员,也不能辅导身边的亲友,因为双重关系会影响到判断。“好像如果我辅导自己的妈妈,她一定会说我是她女儿,应该站在她那边。但是我不能,我要站在中立的角度,协助她看到其他角度的问题。”
而且辅导员有专业操守,一开始就会立定保密协定。余碧韵说,不管是电话辅导或面谈,若在外与受辅者相遇,辅导员都会装作不认识,不会上前打招呼,否则身旁的人问起,就可能透露对方正在接受辅导。
每次辅导历时约45分钟至1小时,次数视情况而定。余碧韵说,一开始辅导,辅导员会与受辅者一起立定目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透过几次辅导,待问题慢慢改善,双方都同意问题已经解决,就可以结束辅导关系。
心事别累积,别犹豫求助
一听到有心事,寻求辅导,社会大众常常联想成心理有病,甚至标签为“神经病”,令辅导常常被标上负面标签。社会福利局心理与辅导组主任莉亚(Liah Pariuk)分享,人们抗拒寻求辅导的原因主要分为个人和外在因素。个人因素包括:害羞、害怕、自卑、怀疑、不甘示弱或害怕秘密被公开。“他们也怕被亲友发现,因为会被当成做错事。”
莉亚指出,外在因素包括辅导员年龄、性别。例如,受辅者接受婚姻辅导,但发现辅导员比自己年轻,主观认为对方经验不足;又或者男性遇到女性辅导员,不信任对方进而抗拒辅导。
“喔,你去见辅导?”余碧韵说,“有这样的疑问,就证明社会对辅导的认知还不够高。”其实辅导是给正常人的,但凡你遇到一些生活上的难题,觉得很难解决,或是心里过得不舒服,还是什么人事物让你觉得很烦躁、受伤或沮丧,都可以打电话寻求辅导接住。
“这些小小的事情如果谈开了,就没事了。”她提醒,如果问题累积,不小心又有第二件事情,会让人觉得怎么都遇到不好的事……“其实才两件罢了,你就开始慢慢倾向忧郁,不愿见人,好像跌倒一次就不要再走路了。”
如果有需要,拿起电话,不妨拨通辅导热线。
(原稿上传于 08/05/2023)
相关文章: 【心理辅导/02】打破负面标签,咨询辅导不可怕 【心理辅导/03】陈峰《大城心事》:我们谈心事,不是辅导 延申阅读: 【疗愈的声音ASMR/01】ASMR是什么?来认识颅内高潮的神秘世界 【疗愈的声音ASMR/02】ASMR吃播/咔滋、嗦嗦,嚼出美妙的听觉飨宴 【疗愈的声音ASMR/03】烘焙影片/声音原汁原味,视听唯美超疗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