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日綜合電)針對臺灣總統賴清德雙十演說再次拋出兩岸互不隸屬論,中國大陸外交部稱臺灣不存在主權,並批評賴清德變換花樣販賣臺獨謬論,再次曝露賴清德為謀取政治私利不惜推高臺海緊張局勢的險惡用心。
賴清德週四發表任內首個雙十節演說,重申兩岸互不隸屬,強調“中華民國”已在臺澎金馬落地生根,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臺灣。
ADVERTISEMENT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週四在例行記者會上說,賴清德的講話蓄意割裂兩岸歷史聯結,重彈“互不隸屬”“堅持主權”等論調,變換花樣販賣臺獨謬論,再次暴露其冥頑不化的臺獨立場和為謀取政治私利不惜推高臺海緊張局勢的險惡用心。
毛寧重申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無論賴清德說什麼、做什麼,都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箇中國的客觀事實,更阻擋不了中國必然統一、也終將統一的歷史大勢。謀“獨”挑釁是死路一條。
毛寧還稱,一箇中國原則是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臺灣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也絕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根本不存在主權。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反對臺獨、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臺”,是中國大陸處理臺灣對外交往及參與國際活動問題的一貫立場。
毛寧還強調,中國大陸一貫堅決反對建交國同臺灣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堅決反對以任何方式、任何藉口干涉中國內政。奉勸少數赴臺的外國政客糾正錯誤言行,停止干涉中國內政,停止縱容支持臺獨、推高臺海緊張局勢。
賴清德:願與中國共追求和平共榮
賴清德週四的雙十節演說強調,臺灣有決心致力維護臺海的和平穩定,成就全球的安全和繁榮,也願意和中國大陸共同因應氣候變遷、防堵傳染病,以及維護區域安全,追求和平共榮,為兩岸人民帶來福祉。
賴清德稱,當前國際緊張情勢不斷升高,希望中國大陸回應國際社會的期待,發揮影響力,結束俄烏戰爭和中東衝突,和臺灣一起承擔國際責任,對區域和全球的和平、安全與繁榮做出貢獻。
賴清德並表示,身為總統,他的使命是保護全體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堅定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強化國防,跟民主國家肩並肩,共同發揮嚇阻力量,靠實力確保和平,讓世世代代皆能安身立命。
重申四個不變
賴清德在演說尾聲重申四個不變,他強調,無論喜歡稱呼“我們自己的國家,是中華民國、是臺灣、還是中華民國臺灣”,都要有共同信念,即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不變,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現狀的努力不變,希望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對話交流的承諾不變;守護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堅持不變。
賴清德在5月20日就職演說中提出被稱為“新兩國論”的兩岸論述,指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賴清德日前在雙十晚會上再以此為基礎拋出“祖國論”,強調從年紀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絕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
臺灣媒體、路透社、彭博社這幾天也相繼引述情報稱,不論賴清德10月10日發表怎樣的兩岸論述,大陸有可能在臺灣周邊舉行名為“聯合利劍-2024B”的軍演。但截至截稿前,未見解放軍有任何動靜。
美期望兩岸分歧和平解決
針對解放軍可能在賴清清德發表演說後以軍演回應,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週四表示,北京利用例行年度慶典或公開言論作為挑釁或脅迫的藉口,破壞和平穩定。
這名發言人重申,美國仍然遵循以臺灣關係法、3項聯合公報及6項保證為指引的一中政策。美方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不支持臺灣獨立,期望兩岸分歧獲得和平解決。
馬英九反對“新兩國論”缺席慶典
週四是臺灣雙十節,臺灣政壇迎來重要時刻,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原訂同臺,惟馬英九上午臨時宣佈缺席,令外界關注。
馬英九表示,他決定不參加總統府前舉行的雙十節大典,因為總統賴清德主張“新兩國論”,追求臺獨路線,嚴重違反中華民國憲法,將把臺灣2300萬人民帶向險境。
馬英九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臺灣與大陸彼此間並不是兩個國家,而是兩個地區,可以相互和平共處,他在總統任內於2015年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新加坡會面,兩岸簽署了23項協議,但賴總統現在卻違反憲法,提出新“兩國論”,引發臺海緊張,全球嚴重關切,已成為不折不扣的麻煩製造者。
馬英九說,他要嚴正呼籲賴總統,立即冷靜下來、懸崖勒馬,以全體臺灣人民的幸福為念,放棄荒謬、違憲的新兩國論,不要為了個人錯誤的意識形態,讓全體臺灣人民陷入險境,否則就是對不起臺灣人民,不配擔任中華民國總統。
陸學者分析:兩國論越見清晰
針對賴清德雙十演說,北京學者分析,這是從520就職演說中赤裸的“臺獨”,轉向明目張膽的“兩國論”,大陸仍會反對。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賴清德一系列言論,都是在強化“兩國論”,企圖尋找各種漏洞,但這沒有出路,無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如果他在“臺獨”上走得太遠,大陸必將有更大動作的回應。
李振廣分析,儘管演說提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會讓人認為有從“臺獨”回頭的感覺,但是明目張膽的“兩國論”涵蓋不了兩岸實質性的關係,這是“很危險的”,也對兩岸關係不利。
李振廣表示,“九二共識”已經解決兩岸的定位問題,因此演說中“兩國論”的立場,不是解決問題的態度,代表的是走向對抗。
臺學者:賴清德“去中化”放緩
有臺灣學者則認為,賴清德“去中化”的腳步放緩。
據聯合新聞網報道,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員嚴震生認為,賴清德重述中華民國曆史,一反過去綠營過度凸顯臺灣、強調“去中化”的態度,有利於取得臺灣社會的最大共識。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也認為,賴清德的演說不像過去綠營對“中華民國”反感那麼大,反倒承認“中華民國”是存在的。
馬準威認為,賴的論述確實有可能回到“兩個中國”的框架,但同時也強調臺灣的主體性,讓“兩個中國”蛻變為兩個政治實體,讓中共難以主張主權。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則對中央社剖析,賴政府使兩岸關係論述清晰化,打破了模糊空間,不同於蔡政府仍會維繫兩岸在歷史、文化上的聯繫。
王信賢觀察,這份雙十演說較5月20日總統就職演說有放得軟一些、偏溫和一點,不過北京早有定調,對臺立場不會由於一份演說有所改變;他評估北京回應不會有太大動作,在美國大選、美國新任總統就職前,美國、中國都不希望局勢失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