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优活

|
发布: 7:00am 11/10/2024

死亡

临终

四道人生

李知展

吴碧彬

居家临终

临终者

临终症状

满足临终者身心灵需求,让他们安详度过最后人生路

报道:杨寓惋

时,一个人会经历许多困难或改变,可能是生理上、情感上或灵性上的,有的长达数天,有的在数小时内迅速发生。这些变化可能令人感到压力或难过,但这是无可避免的正常过程。此时,亲友的陪伴比任何药物都来得重要。满足临终者在身心灵上的需求,有助于将痛苦降至最低,让他们安详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ADVERTISEMENT

死亡究竟是什么?

以科学角度而言,生命的结束,即全身器官失去功能的过程。吉隆坡医院儿童安宁疗护专科顾问医生以“手机充电”为例,比喻人体失去吸收养分或能量的能力,生命便因此衰竭。

李知展医生

“手机没电就会停止运行。有人说睡觉就像是‘死亡’,因为身体在重新‘充电’。当一个人再也无法充电时便‘永久停机’了。”他补充道:“其实来到生命末期时,身体会发出‘电量不足’的讯号,所以他们自己是感受得到的。很多时候患者会问自己还能活多久?但我们不是神,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他认为,此时要了解的是问题背后的原因,例如是否有未解的愿望或是恐惧?相较于来不及告别的意外离世,若能把握剩下的时间,好好地规划临终照顾、葬礼计划和生前遗愿,共同让生命圆满落幕,对临终者和亲属都更好。

慈悲安宁疗护基金会(Kasih Hospice Foundation)主席医生坦言,大多数长者倾向在家临终,但还是可询问其意愿。有的人希望在医院离世,因为有较好的设备或不想被亲友看见;有的则因为没有家人孩子,不愿麻烦他人,因此选择在安宁病房。

吴碧彬医生

“其实在安宁病房临终也是很好的,他们通常被安排在单独的RIP房,以便能不受打扰地、有尊严地离开。”她表示,“在医院临终的时间可能比较紧凑,但家属可向医院申请暂时不移动尸体,一般可获得3小时时间,在RIP房内进行诵经等仪式。”

虽然无法预测时间,但生命流逝时会出现濒死象征。一般而言,神经、肌肉、骨骼系统会先衰竭,因此身体虚弱,原本能行走也变成无力下床活动等,此时大约是生命倒数两周;在生命以天为计时,睡眠时间会变长,可能开始分不清眼前人,牙关紧闭难以进食等。

到了后期,循环系统的衰竭,导致四肢发凉、尿液减少,呼吸频率有所改变:呼短、吸长,有时甚至会完全没有呼吸,之后又忽然恢复。当一个人呼吸暂停次数变得频繁时,可能就是最后数小时了。

无论是在医院或疗养机构,医护人员会尽可通知家属提前到来,惟不能百分百保证。

亲人可以为临终者这么做

吴碧彬医生提及,若患者希望,医生会安排提早出院。家里最好能依临终者所喜布置,例如摆上花束、宗教象征物、播放宗教乐曲等。尽量保持房间明亮、舒适,不喧哗。临终之际,亲友能做的事情包括:

让临终者感受到家人的陪伴,维持互动或肢体接触,如握手、轻触脸颊、说说话、念文章或书籍、轻声唱歌等。就算是安静坐在身边也很好。

临终者或许会说一些看似无意义的话,但可能是隐喻或把梦境与现实、当下和过去混淆在一起,不妨倾听并支持他们。

临终者嗜睡或昏迷时听觉仍存在,可说“会听你的交代”、“没关系放心地走”、“我爱你”等话语。

若有排泄物,帮忙清理、擦身和更衣,减少不适。

滋润口腔和嘴唇,梳理头发,打理容貌。

“这些种种不仅是希望长辈离开时舒适平静,家属所提供的实质照护,或也有助于克服丧亲之痛。更重要的是,大家会永远记得长辈离开时是好看的、优雅的、干净的,尤其是家中小孩,心中不留下恐惧或阴影。”吴碧彬医生说道。

若临终者感到不安,可尝试厘清恐惧来源,譬如害怕死后何去何从,可尝试以出国旅行来比喻。李知展医生形容:“死亡就像一场旅行。对于要离开熟悉的地方,一定会有所不舍,但想像出国旅游会见到的美景,期待和兴奋还是居多的。去旅行时,会有导游、领队安排住宿行程,死亡也是一样的,届时会有人相接,所以不必担心。”

提起大众经常将“等死”与安宁疗护画上等号,且不论照顾过程中对于身心灵的舒缓,吴碧彬医生说道:“其实每个人自出生起便是向死而生的。死亡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或因疾病或因意外,大家并非在等死,而是朝着既定的终点前进。年轻时,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这一点,没有提前准备,发生意外时便感到十分冲击。”

尽量让临终者无憾走完最后人生路

因此,她建议大家尽可能协助长辈完成心愿,且曾答应的事情要记得。“有孩子在收拾父亲遗物时,打开抽屉才发现已填好的中国签证申请表和照片。原来孩子曾说要带他到中国旅游,父亲一直都记得,最终却成了遗憾。父母不提的原因,通常是怕麻烦孩子,不想打扰他们。”

最后,有些事情不需等到生命末期才来做,特别是“”——道谢、道歉、道爱与道别。若在人生中随时贯彻“四道”,那么当生命走到尽头时,也能平静以待,不留遗憾。

常见临终症状与处理:

症状 | 嗜睡、不易叫醒

原因 | 体内代谢衰慢

处理方式

* 若患者无任何不适,毋需特别叫醒他,因人在睡眠状态下较不会感到痛苦。

* 清醒时,请多和他沟通。

* 如果因为一直嗜睡,导致患者有不适感时,可以安排活动转移注意力。

症状 | 喃喃自语或人事物混淆不清

原因 | 体内代谢减慢或毒素侵犯脑部

处理方式

* 提醒他时间、日期和地点,帮助他认出周遭的人,持续让他熟悉或喜爱的事物围绕在他身边。

症状 | 幻觉与躁动不安

原因 | 血液循环变慢引起脑部缺氧而出现一些无法自控的行为

处理方式

* 此时请保持镇定,宜专心聆听、慢慢与他说话,接受患者的幻觉,也可借助宗教的力量引导患者继续说。

* 提供安全舒适环境保护之,如:用棉被、枕头或毛毯盖住床栏,以免碰撞受伤,请勿用绳子约束,造成患者更反抗。

症状 | 血压和脉搏越来越难测量

处理方式

* 若电子血压计已无法测量,以手测量脉搏强度及每分钟次数,脉搏会逐渐减弱或次数小于60次/分钟。

症状 | 呼吸困难或不规则,如呼吸加速或叹气式呼吸或呼吸暂停

原因 | 血液循环变慢或肿胀压迫

处理方式

* 可将床头摇高或用枕头垫高,以帮助呼吸。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凉爽通风,可使用小风扇。

症状 | 临终前的喉声,如咯咯声

原因 | 肌肉逐渐无力而使得口水无法吞下去,积在喉头而发出声音

处理方式

* “卡痰”似的声音并不会对其造成不舒服或是呛到。

* 不需要抽痰,因抽痰反而令其更不舒服。

* 可采侧卧的姿势,以方便口水流出,或垫高头以利吞咽口水或是在耳后贴减少唾液分泌物的贴片。

症状 | 听力、视力减退

原因 | 神经机能退化

处理方式

* 保持室内灯光明亮

* 听觉是所有感觉中最后消失的,所以仍然可以继续和患者讲话,一如平常般向他表达你的感受,并鼓励小孩、亲友与患者讲话。

症状 | 没有食欲或无法进食

原因 | 肠蠕动减少,且喉咙吞咽肌肉的能力也渐渐无力

处理方式

* 勿强迫进食,因易呛到、消化不良,可能导致呕吐、食物进入器官造成窒息等后果。

* 可能会有口腔、嘴唇干燥的情形,可用棉枝润湿,每30分钟至2小时以护唇膏滋润嘴唇。

症状 | 大小便失禁

原因 | 神经肌肉的渐渐退化而失去控制能力

处理方式

* 协助使用尿布或看护垫。

* 随时注意皮肤的照顾,保持通风干燥。

* 评估解尿情形,必要时再使用导尿管和尿套。

症状 | 手脚冰冷,身体皮肤颜色渐渐变深,或是直冒冷汗

原因 | 血液循环变慢及血压变低

处理方式

* 若患者觉得冷,为他盖上平常的被即可,不需要厚重的被褥,因大马天气炎热。

* 协助翻身,注意舒适体摆位。

* 随时维持皮肤的清洁,可给予温水拭浴。

症状 | 其他

除了听觉依然存在外,视力会变差、对光反应迟钝、身体活动力降低(通常由下肢开始,渐进至上肢)、身体变得不灵活、关节僵硬、移动时会痛。

处理方式

* 提供环境的舒适

* 注意患者的安全

死亡发生后,该如何处理?

问1:如何判断一个人已经死亡?

李知展医生:可通过ABC确认法判断。Airway是感受鼻子是否有呼出的气;Breathe则是观察呼吸起伏至少一分钟,因临终者可能会暂停呼吸,过一阵子又恢复;Pulse是测量脉搏,要避免按压不当,引起疼痛。

问2:确认离世后,家属能为遗体做些什么?

吴碧彬医生:居家临终,时间就比较充裕,因为在医院的话需要转移到停尸间。在家的话,家人能简单清洁遗体、更衣、阖眼和阖嘴。若有活动式假牙也可放置回口中,使其相貌完整。进行时,可诉说一些安心的话语,像是“没有病痛了,安心去吧!”等。此时仍要保持环境通风或打开空调,环境也要避免喧哗或大哭。通知亲友前来道别。

问3:家人在家中自然死亡,需要通知什么机构?

答:一般上家属需拨打999通知救护车前来,由随行医生开出宣布死亡时间的表格,再到邻近警局备案。不过,由于生命末期患者或长者通常会有相关医疗记录,因此近亲可直接带上逝者医药记录、逝者原版身分证,以及自己的身分证前往警局呈报。

接受基本的问话和记录后,近亲会获得“死亡登记/埋葬许可证”(Borang Daftar Kematian / Permit Mengubur)。这可能是A4大小的黑字白纸,或一份3张不同颜色的表格。届时分别交给安葬机构或用以申请死亡证书等,因实际情况而异。

只有在获得“死亡登记/埋葬许可证”后,才能向国民登记局(JPN)申请死亡证书,通常殡葬业者可协助办理。所需文件包括“死亡登记/埋葬许可证”、逝者身分证、申请者身分证。沙巴或砂拉越适用相同的程序,但需要向JPN提交额外的表格或文件。申请死亡证书无需付费。

问4:失去至亲,何去何从?

吴碧彬医生:每个人对至亲死亡的反应不同,可能震惊、麻痹、空虚;情绪上可能想大哭一场、忧伤、憔悴、孤独、自怜、愤怒等;生理上可能有麻木、呼吸不顺、胸口闷痛、恶心、疲弱、喉咙哽咽、头晕目眩等。也可能感到思绪混乱、难以集中、后悔、害怕、想念逝者、难以入眠,也可能因为愤怒而暂时放弃或改变信仰。

此时他们需要家人及朋友不断的关怀和支持,接受身分变化的事实。若家中有年幼的孩子,不妨请亲友帮助关怀和照顾他们。可写下感受或表达情绪,重建对生命的信念。若哀伤持续数月且有严重的征兆,例如无法正常生活和自理、极度痛苦、内疚或愤怒、酗酒、幻觉、与人疏离或绝望等,建议寻求专业协助,例如殡葬机构所设的关怀咨商与辅导部门等。

相关文章:
预立ACP,自己的生命自己做主,不让亲人为难
照顾末期病人,该如何拿捏喂食分量与技巧
来到生命末期,照顾好患者的身心灵最重要
你有心理准备面对至亲的死亡吗?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