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花踪

|
发布: 9:00am 11/10/2024

花踪文学奖

决审会议记录

花踪17

决审评委

评审意见

花踪文学奖

决审会议记录

花踪17

决审评委

评审意见

|花蹤17|決審評委看花蹤

评审会议记录:活力副刊记者群

第17屆花蹤文學獎將在2024年10月11日晚上7點30分,於柔佛新山蘇丹後查麗蘇菲雅歌劇院舉行。成績將在頒獎典禮上揭曉。作為前哨戰報,我們先來看看本屆花蹤文學獎決審評委在評審會議上分享的花蹤意見。完整的評審會議記錄與得獎作品將陸續在《星洲日報》副刊刊出。
【馬華文學大獎】

☉王潤華/文學需要這樣的鼓勵

ADVERTISEMENT

無論對馬華文學的激發、啟發和鼓勵,花蹤的作用都非常大。現在回想,如果沒有花蹤,我敢說很多馬來西亞作家不會出現,因為文學就是需要這樣的一種鼓勵,這樣的一種氛圍和這樣一種重視創作的文化。有競爭的話,大家就會很創新,並且吸收世界各地新的潮流。這些精髓幾乎都可以在馬華作家裡,尤其是花蹤競賽作品和得獎作品裡看見。

花蹤之所以偉大,是因為評審儘管也有外國人,但花蹤很注重本土性,還有作品對國家社會有沒有意義。雖然這不是唯一測量偉大的標準,但你會發現,花蹤作品非常了不起,它是都對東南亞有特殊的意義,絕對不是因為擁有廣大的中國大陸讀者就很了不起。

☉韓敬群/引導文學潮流的重要方式

作為在中國大陸從事編輯出版的人,這幾年我注意到花蹤文學獎的影響力日漸擴大,它已成為漢語寫作世界非常重要的獎項。文學獎的設立,如果程序公正和選出的作品都有說服力,一直堅持下去,就會成為鼓勵文學創作及引導文學潮流的重要方式。

國大陸比較重要的文學獎項有茅盾文學獎、老舍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香港有紅樓夢獎;灣也有臺灣的文學獎。馬來西亞的花蹤文學獎,現在也是越來越被大家重視,我們都很期待這些得獎作家能代表馬來西亞的華語文學進入中國大陸,共同構成我們華語文學寫作的榮耀。

☉陳雨航/花蹤獎項有特殊意義

我曾在2013年評審過花蹤馬華小說獎,這一次是我第二次成為評審。我覺得花蹤文學獎的特別在於,第一,它有單篇作品的獎項,也有馬華文學大獎這種以一本書來參賽的獎項,它還有世界華文文學獎,我覺得這是比較特殊的,對於馬華文學有非常大的提升作用。

事實上,我這次閱讀的幾本小說,有一兩本我其實讀過,就是它有臺灣繁體版。這次再讀,我讀簡體版,這個沒有問題。我覺得在臺灣,寫作成就高的小說家裡面,很多是馬華出身的,像張貴興。有些到臺灣教書的,像賀淑芳或張錦忠,他們是學者,還有黃錦樹,都已是受到臺灣文學界重視的作家。


【馬華新詩獎】

☉陳志銳/盼花蹤到新加坡交流

我希望花蹤能夠繼續辦下去,甚至把它的影響力變大。在新加坡,當然我們知道花蹤,但是在過去,可能真正參與花蹤活動、評審或是相關作品推進,我從新加坡的角度來看,是覺得還不夠,或許還可以有更多的交流。

像評審來說,我知道幾位擔任過或是參與過的人,所以期盼有更多兩地的文學交流。這次特別好,因為是在新山舉行,所以特別方便,但是在頒獎之後,也可以考慮到新加坡交流。我希望花蹤的影響力不只是在馬來西亞,包括新加坡,包括整個華人地區,都能夠越來越大。

☉楊川/期許花蹤國際開花

花蹤的影響力已經很大,當然要繼續辦下去,越辦越好,辦到國際開花,到處都知道花蹤的影響力。花蹤現在已有國際獎項,要繼續辦下去,馬來西亞華文教育要辦下去,繼續在本地生根,打好基礎了,那麼華人能力強,才能把花蹤文學獎繼續辦下去。這是我最大的期許。

☉楊宗翰/期待後續傳播

我想花蹤早已從大馬的花蹤,變成世界的花蹤。在臺北我們也都知道花蹤,這是一個重要盛事。坦率來說,《星洲日報》現在幾乎是中文報裡狀況最好的一家,相較於臺北很多報紙都很悽慘。站在一個臺北作家的角度來看,我都希望花蹤不但要辦,還要越辦越好,透過各種方式讓影響力往外擴張。

成績結果出來後,能不能在《星洲》報紙以外的地方擴展,比如讓臺北、大陸、越南、菲律賓的華文報紙都知道花蹤文學獎的結果,對得獎者予以肯定,加以轉載作品,我覺得這都是讓花蹤文學獎更被人看到的方式。

【馬華小說獎】

☉葛亮/盼增加新人獎項名額

花蹤文學獎在馬華文學界域不單是非常成熟的文學獎,實際上在整個華語文學界域也已成為一個相當有力度,可說是考量了整個文學生態的風向標。它已是週期性的文學盛事。每次獲獎的花蹤作品,無論是在考量所謂的文學大態勢,或是具體作品的研討方面,都給了我們一種非常深遠的啟迪。無論是作為評審,還是文學大眾的角度,它的地位可說是相當厚重。

如果還有什麼建議,就是如此成熟跟完整的獎項,今後會不會就新人獎有所拓展?因為我注意到評獎章程裡有新人獎,但新人獎跟成熟的文學獎板塊同樣都是兩名得獎者(編按:本屆花蹤新秀獎評審獎已增至兩名;馬華組則仍保持一位首獎,一位評審獎)。可能從新人的角度上來說,因為本身的入門門檻和成熟的文學大獎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異跟空間,所以,將來能否拓展更多的文學獎名額給新人,給予更多的鼓勵,是我一個小小的期許。

☉徐則臣/獎項應為一加二的組合

我在雜誌社20年,也評了20年的獎,如果說一個獎最終的歸屬就是評出好作品,那麼我倒是建議,花蹤決審以後要麼就只評一部得獎作品,要麼就評一部加兩部。因為現在最後大家達成共識的好作品就只有一部,如果再有一個評審獎就是第二名,我想這個時候,無論是評委還是主辦方一定也在考慮一個問題,就是除了好作品,還希望能呈現出一個更好、更全面的文學生態。我們一定也會想,題材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優點),都希望儘可能通過一個主獎和副獎呈現出來,或者說希望通過得獎作品向讀者、社會推廣一些好的東西。

我從上屆到現在都有這樣的感覺:最好的結果可能是評出3個獎,就是一加二。第一部作品(首獎),是大家都認同的好作品,然後下面兩個(評審獎)可能各有側重。這樣我們可能就會發現既評出好作品,又有了更多呈現不同生態的機會,讓整個馬華文學當下的寫作,方方面面基本上都能照顧到,那麼這個獎可能會更圓滿、更豐富,也更精彩。

☉龔萬輝/三個得獎名次更合適

我對花蹤沒有什麼建議。花蹤已經辦了這麼多年,當然已經變成一個標準。只是這是我第一次當決審評委,有點考量要選什麼作品代表花蹤或馬華小說,這給了我一些壓力。

小說組獎項只有兩個,當然非常殘酷。所以我也覺得三個名次會比較理想,因為它可以容納更多不同風格、主題,讓花蹤文學獎看起來更多元。因為有時候作品得獎與否就只是差一點點,或者是因為題材重複等等因素而沒有入選。這些因素會變成評審取捨上的困難,三個名次就可以容納更多,這是我的希望。

【馬華散文獎】

☉毛尖/警惕花蹤的危險性

我真會覺得我們以前的散文教育比較“大”,經常會說“這個世界有了山河”,比如會去描寫祖國大好河山,或是去寫一個更大的世界。開始的時候我們寫自己,最後總是要說到與天地萬物相連的東西去,這是我從小的散文教育。雖然這是個套路的教育,但我覺得,今天可能有必要重提這一個傳統的散文觀,意即從“小”的那個地方、從“我”這裡面跳出來,去見證一個更大的東西。

今天的散文好像已變成一種在當代可以公開的私人日記,裡面有很多詞也好像是寫給他們自己的,個人傷痛變成如此重要,所以我會覺得,散文總體需要一個向更大的世界開放的教育。

因為花蹤的輻射力是很強的,首先我也要由衷地讚美花蹤,這麼多年了,花蹤還在堅持。它建構了某種華語文學共同體,這是特別好的地方。但是,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在建構共同體的過程中,好像也產生了某種危險性。這種危險性就是那種得獎體,大家都會去寫疫情、鄉愁、父母關係、女性主義等等的主題。這讓我覺得,花蹤自己也要“變身”,需要讓自己不凝固在某個位置,需要產生對新一種作品的認同。

花蹤應該更鼓勵在地化的寫作。現在你看這麼多地方來的文本,關鍵字竟然如此一致。其實我很喜歡在散文中看見美食,但我竟然沒在這次的作品中看到什麼美食,這是讓我最遺憾的。寫風物、寫美食其實一直是散文的大傳統,這次竟然沒什麼看到,而且大多數作品都是寫“死了”“媽了”“病了”,我看了就有點悲痛。我反覆地在比較,因為它們太相似,它們對花蹤的設定產生了某種共同交集,這是花蹤要警惕的東西。我覺得散文其實是需要“衣食住行”的,衣食住行才是散文的地基。

☉黃凱德/複雜的情感

我對花蹤的情感有點複雜,可能也有點偏心,因為我在南洋理工大學教寫作班,這十多年來有很多從馬來西亞過來的同學,寫作班裡頭的同學也有一些拿過花蹤。所以每次花蹤成績揭曉,其實我比較關注的是“是不是我有學生得獎了?”於是就有一個比較私心的期許。

難得花蹤可以辦上17屆。我在新加坡,但我也瞭解馬來西亞的情況,在新馬用華文寫作本就是一個,不能說是寂寞,但就是一個熱鬧不起來的事業。花蹤持續主辦,極其的難能可貴。

☉梁靖芬/讓我們開拓“別的”

我當然期待花蹤繼續辦。對參賽者,我腦裡永遠都有這句話,應是張愛玲說的吧,大意是:你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除此再給你一點“別的”。那個別的特別重要。但它的前提是,你必須先做好基本要求。意即我知道參賽規則,或是遊戲的玩法,那我就要在儘量滿足參賽規則或玩法之餘,給你一點眼前一亮的別的。這個別的,其實才是我們真正比拼的東西。

所以文不文學獎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在既定的傳統遊戲裡,滿足它的遊戲規則之餘,再聰明地想辦法不甘於規定,逼人願意打破成規,這樣才能破掉那些“得獎體”。這是我對花蹤作品的期許。

【報告文學獎】

☉陳文貴/盼分清楚報告文學是什麼

大部分的參賽者還是沒分清楚“報告文學”是什麼。很多時候一篇好的專題報導,它不一定是一個好的文學作品。打個比方,村上春樹用一兩年的時間完成的《地下鐵事件》,其實就是很好的報告文學樣本,有興趣往這方面發展,或說做更多報告文學創作的朋友,可以花多一點時間去了解。因為我覺得有點可惜,很多記者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經營報告文學。一篇報告文學的產生,需要時間跟觀察,這兩點其實耗費蠻大的精力。

這一屆的花蹤報告文學獎,本來參賽的作品就不多,如果按照報告文學的準則,有好幾篇作品根本不應該入圍。它們拿去參加新聞獎可能可以拿獎,但報告文學的要求不一樣,完全是兩件事。也許參賽者誤會了,以為報告文學跟專題報導沒分別,其實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分別。

☉李慧玲/報告文學不是視頻抄錄

我們想一下,現在包括新聞報導,因為有了線上視頻的形式,如果它只是敘述受訪者講什麼東西,我們完全是可以看視頻就完了。如果它還是一個報告文學,就需要重新去構思,作為一個文學作品,它應該是怎樣呈現的。

☉李桐豪/報道和文學性質各半

我眼中的報告文學,報道和文學性質都是一半一半。報道的部分,就是看它的文章有沒有符合邏輯,有沒有完整的佈局;文學的部分我覺得它的修辭、比喻,可以讓它跟新聞稿或新聞影片的旁白區分開來。

【本屆特設:童詩獎】

☉張光達/獎勵形式不妨再斟酌

花蹤辦了這麼多屆,已是一個品牌,可以的話希望能不斷地在形式方面加以變化。除了這個比賽,若也能舉辦一些周邊活動,相信會有一個更好、更豐富的花蹤。

聽說“童詩獎”是本屆特設的獎項(編按:上屆花蹤的特設獎項是“武俠短篇獎”),我不敢肯定有哪些獎是最後一屆,如果那個獎讓馬華文學有所發展,對未來都是好的。未來若有必要,可能可以換一個方式來做,來辦那個獎。我覺得花蹤可以持續,只是方式可能要調節,因為時代也在進步嘛,所以形式上我們可以做一些調整。形式上,好像以前我們說首獎、次獎,然後優勝之類的,這些得獎者,報館方面可能可以幫那些作者出書,或者為他舉辦一些文藝或文學活動,提高作者知名度。

如果他累積了一定的作品數量,也可以跟報館有一些合約,例如在幾年裡要有3部小說,或是出版詩集、散文集之類。這些形式都可以再斟酌。

☉黃國珍/盼成為社會共同期待的獎

我對花蹤文學獎的瞭解有限,所以我可能談談臺灣這邊的情況來對應花蹤。臺灣有很多年輕作者,在文化創作,尤其是文學獎上面,其實都有熱烈參與的動機。因為總想借由這些獎項肯定自己,也想借由獎項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創作。這都會帶來很正面的影響。在臺灣,這些得獎作品也透過出版的方式廣為人認識、介紹。

得獎是一種肯定,但是如果這個獎能夠讓這些文化的力量、優秀的創作者被更多人認識,而成為整個社會進步跟滾動的重要推動力,那這個獎就不再只是文學領域的一個獎,而是整個社會能共同期待的獎。因為它帶來的影響力會遠遠高於過去對某類獎項的認識。

☉鄭景祥/看到了寫作新秀冒出頭

很早以前認識花蹤的時候,我是對它有非常高的期許跟評價的,因為它把整個文學活動提高了一個檔次跟地位,讓它受到重視、受到注目。通過歷屆花蹤,馬來西亞也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寫手,我們都看到了這些人怎麼從花蹤冒出頭,然後漸漸的成為一個成熟的作家。而整個過程我覺得都有花蹤的功勞,是很大的推動力。所以在這方面,我覺得花蹤是做得非常好,非常理想的。

後來又增加了新秀獎,還有所謂的成就獎之類的,對於前輩作家跟新秀的培養,我覺得都做得非常到位。所以你問我,花蹤還有什麼是可以好好去發揮,去經營的,那麼我暫時還沒想到能做得更好的方面。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