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发布: 5:01pm 12/10/2024

慈善机构

募捐

人设

星期天头条

慈善机构

募捐

人设

星期天头条

用诈将心偷(五) | 受助者仅获小部分捐款 伪善机构逼签“阴阳合同”

以慈善之名敛财,其中一项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利用“阴阳合同”敛财。

Fz100456362552 A31741165
积善堂去年筹备新老人院院舍,相信诈骗集团利用以资讯,冒著老人院名义到处行骗。(吴天平提供)

独家报道:林佳香

ADVERTISEMENT

以慈善募捐之名敛财,其中一项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利用“阴阳合同”敛财。

莲花苑州议员游佳豪接受《》专案小组访问时表示,所谓“阴阳合同”就是指会拟定两份不同的合约:一份是求助者实际上得到的捐款金额,另一份则是向公众展示的筹款数额。

游佳豪举例,黄先生的妻子患上重病,急需5万令吉医药费,于是向一家“XX慈善机构”寻求帮助。该机构研究黄先生的情况后,提出了一整套“慈善配套”,包括拍摄宣传视频、照片以及在各大平台发布筹款文案等。看似正规,但暗藏玄机。

“一旦黄先生同意接受帮助,该机构便会准备两份合同。“阳合同”会公开筹款金额是15万令吉,而“阴合同”是黄先生实际获得的5万令吉善款。换句话说,虽然对外宣称募集到15万,但黄先生到手的仅是他所需的5万。”

善款流向不明

经常处理类似个案的游佳豪揭露,这些机构对外公布账目时,通常只展示“阳合同”的数据,虚报收入、隐瞒支出已经成为惯用手法;而“阴合同”的实际操作则将大部分款项流入私人账户,或者用于与慈善无关的开支。这种表面正当、背地黑暗的做法,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最终只得到一小部分的善款,甚至陷入更深的困境。

他指出,据业内人士透露,许多求助者在毫无选择下被迫接受这种“安排”。如家有重病患者和无助者,他们不得不签署不平等合同,约定将部分捐款以“管理费”等名义交由机构。尽管部分善款确实帮助了弱势群体,但更多资金流向不明。

“我们曾遇到一位病患的家属,接受某机构的帮助后,发现捐款远远不及对外宣传的数额。他们还被迫签署声明,放弃向该机构追究法律责任。”

政府应加强监管

游佳豪痛心地说,“捐款者往往被蒙在鼓里,只看到表面上的公益光环,却看不到背后的黑暗操作。”

他指出,慈善机构存在的乱象和欺诈行为,核心问题在于监管不力、执法不到位。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慈善机构的审计,确保每一笔善款都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为了让大众更好地了解公益诈骗模式,游佳豪分析了当今社会存在的4种慈善机构类型:

第一种:有注册、有中心

这类机构在法律上最为合规。他们不仅向政府注册,也实际运营慈善中心,向受助者提供服务。这类机构通常会公开财务报告,接受第三方审计,公众对其信任度较高。即便如此,个别机构仍可能通过“阴阳合同”等方式隐瞒部分捐款用途。

第二种:有中心、无注册

这类机构运营慈善中心,但未正式注册。他们提供实际服务,如收容孤儿和老人,但由于未注册,缺乏法律监督,透明度较低。捐款者需承担较大风险,这类机构容易利用个人账户接收捐款,避免税务和法律追责。

第三种:无中心、有注册

虽然这些机构有注册,但没有实际的慈善中心,通常以筹款平台活动。由于缺乏实体项目,难以评估实际工作成果。这类机构容易通过合法身分敛财,捏造或夸大救助需求以吸引捐款。

第四种:无中心、无注册

风险最高的机构,完全缺乏透明度,捐款去向无从追查。他们通常在社交媒体和设假网站以虚假信息行骗,使用未经授权的照片和故事,冒充求助者。

独家报道:林佳香

以募捐为名的诈骗手法一直在变,老千会做足功课,先了解慈善机构正在进行中的活动,需要什么物资,再假冒慈善机构向公众募捐。

Fz100456362552 A31741161 01
吴天平担心已有商家坠入诈骗集团的陷阱,为此提醒商家能谨慎留意。(吴天平提供)

已经有好几间慈善机构中招,巴生滨海华人积慈堂老人院就是一个,该院数周前陆续接到好几名不同商家前后来电求证,询问老人院是否有向公众要求捐出桌椅及电脑等昂贵的物资。

该老人院院长吴天平接受专案小组访问时指出,2名商家都是接到一名自称是老人院代表王先生的来电,指积慈堂缺乏一些物资,要求商家捐出6套桌椅及电脑等设备给积慈堂。

其实该老人院本身早前也接到一名带有中国口音的男子来电,要求老人院列出所需物资的清单,以便他向商家索取报价及订货后,捐给老人院。

两起事件串连起来,就可以看出诈骗的作业模式了。

吴天平说,“我们并没有针对物资对外募捐,因此很肯定对方是名骗子,他假冒积慈堂的名义到处行骗,我们非常担心已经有商家不慎坠入陷阱。”

利用筹建资讯行骗

吴天平指出,经过内部讨论,他们相信诈骗集团是有做功课的,他们可能通过报道得知积慈堂正在筹备新的4层楼老人院,也在去年5月起对外筹款,不排除骗子掌握这个资讯后,利用他们筹备新老人院的名义行骗。

该老人院已经向警方投报,理事会也发表文告,声明从未委托任何人或单位向设会人士征求物质,若公众接获类似诈骗来电或讯息要提高警惕,避免掉入骗局导致财务损失。

吴天平说,若民众想要捐赠善款协助建立新老人院,可通过认捐卡方式,以定期或不定期方式捐款给老人院重建基金。

Fz100456362552 A31741163
积善堂发文告澄清没有委派任何人对外募捐物资。(积善堂照片)

诈骗集团无处不在,而且把手伸进每一个角落,根据不同人量身订做诈骗剧本。如果说“杀猪盘”是诈骗分子为“恋爱脑”设下的陷阱,公益诈骗则是拿捏了行善者看到悲剧和惨剧会触动恻隐之心的软肋。

骗子并非除在缅北诈骗园区操作,本地也有诈骗大本营,并且雇用本地人在呼叫中心工作。

Fz100456361711 A31740678
吉隆坡总警长拿督阿劳丁(左二)在去年10月时,展示警方突击甲洞地区一店屋时,起获各种诈骗工具,揭发该处是一个涉嫌进行募捐诈骗的呼叫中心,当时55名年龄介于18至42岁的本地男女落网。

去年10月,警方就在甲洞地区一间店屋破获一个诈骗集团的客服呼叫中心,逮捕55名年龄介于18至42岁的本地男女。

警方从呼叫中心起获126部手机、108本单据簿,还有对话的剧本等,可见得都是在本地活动的工具。

警方也发现嫌犯都是经过训练的骗子,会根据剧本致电给个人或公司要求捐款,他们也会在脸书投放广告,以数个慈善团体的名义征求捐款。

每当目标人物被说服捐款时,骗子就指示他们汇款到7个银行户头,而每筹募到一笔善款,他们就可以抽取6到10%的佣金。

警方经过调查,证实骗子用来募捐的3个慈善团体确实存在,以此推敲他们可能注册了合法的慈善团体来操作。

这个募捐诈骗集团在巴生河流域活跃了超过5年,警方援引刑事法典第420(欺骗)条文展开调查。

Fz100456361711 A31740676
吉隆坡警方去年十月在甲洞破获一个诈骗集团的呼叫中心,也起获了各种诈骗工具,包括收据和诈骗剧本。

独家报道:林佳香
独家摄影:刘永发

合法慈善机构不止经常遭冒名向公众募捐,而且面对“假求助者”的问题,这些人谎称急需医疗或经济困难,骗取慈善机构的援助。

马来西亚999生命连线慈善机构的公共关系主任郑瑞明对《星期天头条》专案小组指出,该机构屡次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今年5月短短几天内就被冒用4次,不法分子冒名该机构在网络平台向公众筹款,甚至伪造该机构的标志和名称,吸引不知情的善心人士捐款。

他指出,骗子甚至通过个人账户收取捐款,严重违反慈善机构的注册规定。

发现即报警冻结户头

“我们立即报警,并采取法律行动,冻结了骗子的银行户头。虽然我们及时阻止了部分诈骗行为,但相信仍有一些不知情的捐助者受骗。”

郑瑞明指该机构常常面临“假求助者”的问题,为了防止被欺诈,机构对每个求助个案都进行严格审核。

他举例,每当有求助者声称家人急需动手术时,该机构会要求提供医院的正式推荐信,并与相关医生核实治疗方案,甚至探讨是否有更经济的解决办法。通过这些严格的程序,确保每一笔捐款用在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严格审核求助确保真实

“我们不仅仅是提供经济援助,更要确保每个求助者的需求是真实的,捐款被合理、有效地使用。”

马来西亚999生命连线慈善机构于2020年2月由一位已故老人创办,他临终前希望将遗产用于公益事业,设立了慈善基金专门帮助弱势群体。该机构主要收容的是脑部伤残人士,他们多数来自单亲家庭或父母年届高龄无法继续照顾而送到慈善中心。

作为慈善机构的负责人,郑瑞明强调他们绝不容忍这些犯罪行为。许多慈善机构遭遇诈骗后息事宁人,但这种做法只会助长不良风气。

息事宁人只会助长歪风

“如果每个人都保持沉默,骗子只会更加猖獗,因此999生命连线决定报警,并在第一时间提醒公众警惕,不要轻易捐款。”

他坦言,冒名事件的确对机构的声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善心人士在捐款之前也会更加谨慎,反复核实机构身分,虽然增加了募捐的难度,但都是能理解的,该机构也愿意积极配合捐助者进行核实工作。

如果要提防公益老千,郑瑞明建议捐助者通过官方渠道捐款,并核实慈善机构的注册信息。以999生命连线为例,每收到一笔捐款都会开收据,并详细记录资金用途,确保所有善款用于符合资格的求助个案。

他强调,透明化的捐款制度是每个慈善机构赢得社会信任的关键,机构必须对每一笔捐款负责。

郑瑞明呼吁各界善良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拒绝姑息犯罪行为,唯有通过慈善机构与捐赠者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捐款真正惠及弱势群体,避免假求助者和诈骗分子的侵害。

“如果每个人多一份防范意识,骗子就很难得逞。”

要提防诈骗,除了上门到慈善机构捐款之外,也可以上网搜寻和核查筹款机构的背景,让善事做得更放心。

大马公司委员会列出可对外募捐或接受捐助的公司,目前有公司被纳入“向民众募捐的担保有限公司(SBMJ)名单,而且不时更新,让公众知道募捐机构是否是遵守大马公司委员会法令的公司,方便捐款时作出决定。

目前向民众募捐的担保有限公司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

●含“有限公司”的受担保有限公司,共829家。

●不含“有限公司”字眼的担保有限公司,共1379家。

●获部长或注册官批准向民众募捐的担保有限公司,共68家。

民众可通过大马公司委员会官网(www.ssm.com.my)查询获批准募捐的公司名单,或拨电03-7721 4000或电邮至enquiry@ssm.com.my查询。

大马公司委员会网站可以查询接受募捐的担保有限公司的名单。

Fz100456362113 A31740919
大马公司委员会网站可以查询接受募捐的担保有限公司的名单。(网站截图)

相关文章:

用诈将心偷(四)| 捏造悲情故事要求捐棺 黑心“慈善” 搬尸敛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5:02pm 19/04/2025
挖矿无事偷电有罪(三)| 最赚钱偏门 法律漏洞 屋主成“代罪羊”

能源及水务转型部副部长阿克玛(前左二)去年7月拉大队到实兆远展开检举偷电挖矿行动。(档案照)

法律有欠完善,执法管制与监督漏洞,加上许多屋主对租约保障的掌握不够全面,以致“偷电挖矿”成了时下最赚钱的偏门行业之一,结果屋主成“代罪羔羊”,一是偿还巨额的电费欠款,二是面对被提告上法庭。

近年来,随着虚拟货币之一的比特币(Bitcoin)的盛行,以及比特币价格持续升涨,以致在马来西亚的法律中,属于“挖矿无罪,偷电有罪”的灰色地带下,通过偷电挖矿赚快钱的活动已如过江之鲫般涌现,之前是租赁空置的店屋用于偷电挖矿,进而发展至如今的民宅也被租来进行偷电挖矿活动。

受牵连的店主或屋主面对欠下巨额电费的问题,更甚的是,入侵到居民聚居区的偷电挖矿活动,为商家及居民带来生活上的影响,如常发生停电和跳电问题,甚至是因过量用电,曾多次在偷电挖矿的地点发生火患,让居民感到担心。

不法集团租赁店屋或民宅用于偷电挖矿的手法也层出不穷,包括开始时以高租金吸引店主出租空置的高层店屋单位,以便用于偷电挖矿,如今则以通过“跑腿”假冒公司人员,或聘请合法房屋中介以租赁民宅充作员工宿舍等理由,以达到租屋用于偷电挖矿目的。

魏女士:出租屋充宿舍
月租900 却赔上26万电费
魏女士:屋子出租两个月却被追讨26万令吉电费。

来自实兆远的魏女士受访时说,她出租屋子予一间公司充作员工宿舍,结果上当,被国能公司追讨高达逾26万令吉电费。

她说,她位于实兆远圣淘沙花园的双层排屋是于2023年7月以900令吉月租出租,才收到两个月即1800令吉租金,就因租户偷电挖矿而遭国能上门检举,以致被追收高达逾26万令吉的电费。

“我是在去年8月接到邻居通知,指我的屋子遭国能职员联同警方破门检举后,上门查看时才知道屋子被租户用来进行偷电挖矿勾当。租户自那个时候起再也联系不上,并停止交租,我据情报案。”

误以签约就获保障

“我出租屋子时已很小心,从新闻报道中知道如今有很多偷电挖矿活动,但一直以为挖矿活动只选择在店屋进行,而且误以为只要有签租约就可获得保障,不会牵扯上身。”

她说,去年前来表示要租屋的是一名自称来自爱大华的男子,而且还出示了一间位于怡保的售卖机件公司名片,指是租屋来给怡保同事住。

“我们有签定租约,有盖印花税章,我还要求一切金钱往来都要通过银行汇款,以便可留下证据。出租后,我通过手机APPS查电费及水费,看到一个月电费介于50至60令吉,一切显得正常,所以就没有怀疑。”

她说,在揭发屋子被用来偷电挖矿后前往警局报案时,被告知有租约在手,不会被牵连,到国能投报时则被要求回家等信。

她表示,其屋是于2023年7月出租,8月就被检举,照理被用来偷电挖矿的时间只有两个月,她却被国能追讨长达约2年,共26万零522令吉50仙的电费。

“如果叫我负责2023年7月至8月被偷电的电费,我愿意接受,但要我负责过去约两年,即2021年10月开始至2023年8月的电费,而且款额高达26万令吉,不合理,我也没能力还。”

她说,针对被追讨电费的问题,她曾两次与国能代表商谈,并在商谈过程中出示各种证据,包括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她的屋子是出租给一名公司高层,到了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前,因遇上疫情行管令,屋子一直是空着没出租。

“国能代表口头表示接受在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出租给一名公司高层的证据,因此扣出这段时间的电费,惟不接受行管期没出租屋子的说法。”

她说,行管期大部分活动停顿,屋子没人租属于正常,而屋子没人住,水没人用,难道不合逻辑吗?

她说,至今她收过国能的一封律师信,要求在一年限期内清还被追讨的电费,否则就会被控上庭,以及面对可能破产的后果。

“自从发生此事后,我的生活大受影响,常因担心失眠,屋子也不敢再出租,而且每天返回屋子查看信箱,以确认有没有收到最新的律师信或相关信函。”

[nonvip_content_start]

林女士:被追讨逾27万
卖掉屋都不够还电费
林女士:第一次出租屋子就中招,被国能追讨逾27万令吉电费。

另一名面对类以情况的林女士是第一次出租屋子,共收到为期5个月的5000令吉租金,却被追讨27万6000令吉的电费欠款。

她说,她位于实兆远地区的这间双层半排屋,是于2013年以29万8000令吉买下,如今被国能追讨27万6000令吉的债务,即使把屋子卖掉,扣除还欠银行的屋贷后,都不够偿还这笔电费。

她说,她的屋子是于2023年6月出租给一名男子,该名自称在本地一家跨国公司工作的男子表示租来给员工住,而她为了安全起见,约了该名男子在他工作的公司见面,但还是上当了。

“我是在2023年6月出租,到了11月,因收不到租金及联系不上租户才上门查看,结果发现屋子木门开著,而邻居告知因屋子发生火患,才发现原来我的屋子一直被租户用于偷电挖矿。”

据情报案的她说,她收到国能的追讨信,注明追算期是从2021年12月至2023年11月,总数27万6000令吉。

“问题是,我的屋子只出租了6个月。这间屋子自2013年买下后一直空著没出租,第一次出租就面对背负巨额欠款的后果,因此我目前不敢再出租,宁愿空着。我已做好心理准备,等著上庭。”

车停庭园制造有人住假象
用压缩机横幅遮接驳线

过去不法分子会用冷气压缩机遮掩从屋外电柱接驳至屋内的电线,如今在伎俩被识破后,已改用吉祥语的横幅来遮掩,以免被怀疑该间住家被用来进行偷电挖矿勾当。

偷电者安装冷气压缩机来遮掩接驳的电线。

魏女士说,除了用冷气压缩机或横幅来遮掩接驳的电线,挖矿集团的人还会找来旧的二手车停在庭园内,让人误以为该间住家有人住,而不会怀疑屋里进行偷电挖矿。

“许多人即使有突然频频停电、跳电及其他迹象社区内某些住家可能被用来进行挖矿,也不会或不敢向当局投报,原因包括怕被报复,以及认为投报于事无补。”

居民:1天跳电4至5次

一名何姓居民受访时说,租用民宅来进行偷电挖矿的现象,应是从两年前开始出现,因为这里的住家开始出现频频跳电的情况,有时一天内可跳电多达4至5次。”

“如今的挖矿机已不会发出太大噪音,即使住在一墙之隔的隔壁家,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会听到微弱的机器操作声音。频频跳电及不法集团的跑腿不时出现在租用的住宅,才是被我们识破他们勾当的主因。”

他说,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比如跑腿不时会上门把停在庭园的旧车换个停车姿势,让人觉得这户民宅有人居住,但忽略了住这里的人每天进进出出,难道观察不到某间住家有没有人住吗?

黄天荣:成社会课题
应立法管制虚拟货币
黄天荣过去两年接到30多宗投诉个案,被追讨的电费总额约500万令吉。

霹雳州阿斯达卡区州议员黄天荣说,他于2022年担任州议员后,过去两年接到同类个案30多宗,被追讨的电费总额约500万令吉(最高90万令吉,最低2万多令吉),店主或屋主因出租产业而成为偷电挖矿“代罪羔羊”的事件已演变成一个社会课题,政府应马上研究立法管制。

他举例,比特币挖矿活动,除了让许多店主或屋主受影响,偷电的活动也影响商业区或住宅区的供电稳定,甚至会引发火患,成了安全隐患。

他说,虚拟货币是新时代的产物,逐渐盛行是大势所趋,但在大马的法律,挖矿无罪,偷电才有罪,因此政府有必要从立法探讨,如何管制虚拟货币的发展,如比特币的挖矿活动,以保护屡屡成为代罪羔羊的店主与屋主,同时阻止偷电活动继续盛行下去。”

也是执业律师的黄天荣说,根据现有法律,国能与电户存在着交易的关系,因此当发现偷电行为时,国能只能向用户采取行动,而不是没有法律关系的店屋或住家的租户。

“店主或屋主的立场是没有偷电,不应负责,国能的立场则是电表是你的名下,你就有责任。因此,站在法律角度,国能只能向用户追讨被偷的电费,而店主或屋主则可上庭捍卫及争取权益。”

他说,根据法律,国能的追塑权长达6年,如国能在数年后才发现某户涉及偷电行为,也有权向当时的用户追讨。

“涉及偷电挖矿的行为,并没有直接把国能的电源接驳到用户的电表,而这一点,可能就是有利于用户在庭上抗辩的理据。”

黄天荣说,由于误以为签订租约就可安枕无忧,加上怕麻烦,结果只签租约,没为电表进行转名,是大部分屋主或店主成为“代罪羔羊”的主因。

建议3防范措施

他建议3点防范措施,即屋主出租前,除了签订租约,还得为用户转名,即把原在屋主名下的电表转去租户的名下。

“第二是找可靠的律师楼处理租约,第三是在签约时需有证人见证,因在有证人见证签约的情况下,一旦上法庭,属于第三者的证人就可举证,在该份租约中确实有租户存在的。”

身分被盗用 租户偷电……
屋主无辜背巨债破产

大批民众因房屋被不法集团租用进行偷电式比特币挖矿而遭国家能源公司(TNB)追讨巨额电费,甚至有人身分被盗用开设国能账户背上巨债,一夜之间破产!

由于现有法令不够完善,这些无辜的屋主成了偷电犯罪的“代罪羔羊”,被追讨巨额电费,被逼与国能打官司或面临破产。

50苦主申诉遭遇

超过50名来自全国各地苦主在外号“恶霸律师”的傅协祥律师陪同下,向《星洲日报》记者申诉他们的遭遇,希望引起社会关注,以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窘境。

潘先生:申贷遭拒才知妻“破产”

来自怡保的潘先生(37岁,商人)是去年4月以妻子名义申请贷款购车时,遭银行驳回申请,理由是其妻子涉及偷电欠下13万令吉电费,被宣判破产。

“我感到惊讶,向国能查询后,被告知妻子2020年1月以租客身分,在雪州史里肯邦安店屋申请一个国能账号,但妻子对此完全不知情。”

他表示,根据国能所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国能账号的开设者使用妻子的大马卡注册,惟其他资料包括签名等皆不符,因此方能确定身分遭盗用。

妻户头冻结 经济受影响

“相信电费单及警告信函都是发到史里肯邦安的地址,若不是贷款被拒,我们将一直被蒙在鼓里,罚款更是不断累积。”

他指出,在事件揭发不出数月,妻子的银行户头因破产被冻结,里头的数万令吉存款无法提领。

“现在家里支出仅依靠我银行户头的存款,3名孩子就读中学,因此经济上受到影响,对我们不公平。”

郭先生:背巨债险患忧郁症

另一名苦主郭先生(52岁,技术人员)则表示,他与妻子在怡保新邦波赖有一间空置双层店屋,但夫妻常年在新加坡工作。

“2020年12月有仲介联系我,指有人欲以400令吉租下店屋二楼,签订2年租约,而租约到期后又遇上疫情,我无法回马查看单位状况。”

他表示,直到今年1月3日接获2封来自国能的信函,追讨在2018至2023年3月期间,涉及偷电的电费,总额超过36万令吉。

“去年12月,父亲刚刚去世,我还没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缓过来,又背上了巨额债务,还要养活一家五口,巨大压力几乎让我患上忧郁症。”

傅协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傅协祥将向求助的苦主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我建议在类似案件频发的花园住宅区居民,可自行成立各自的守望相助协会,不时进行巡逻以降低事件发生率。”

相关文章:

挖矿无事偷电有罪(一)| 偷电挖矿7年损失38亿电能 国能穷追 追穷业主

挖矿无事偷电有罪(二)| 偷电挖矿转移高级住区 陈家兴:北马雪隆最猖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