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SPM華文報考率的成長,以及提升各校華文學會幹部的領導能力,由關愛華文運動委員會舉辦、雪隆華校董聯會主催的“第二屆全國政府中學華文學會幹部研習營”,於9月14日至16日在Nilai英迪國際大學成功舉辦。此次活動吸引了來自雪蘭莪、吉隆坡、森美蘭、馬六甲、彭亨、霹靂及砂拉越57所中學的200名學員,在豐富的活動與創新的學習模式下,學員們度過了愉快而充實的3天2夜。
此次研習營以“同學們,Tik華文吧!2.0”為主題,為各中學的華文學會幹部們提供了為期3天的學習和交流平臺。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學員們不僅在學習中收穫了樂趣,還通過互動和團隊活動,增進了彼此的友誼和理解。
籌委會主席孫漢強:華文教育的先鋒力量
籌委會主席孫漢強表示,華文教育的推廣不僅僅是一項責任,更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部分。他強調,此次研習營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在互動與實踐中加深對華文的理解,並激發他們的領導能力和策劃技巧。孫漢強希望,學員們能帶著對華文教育的熱情,回到各自的學校和社區,成為推動華文教育的先鋒力量。
孫漢強還指出,本次研習營繼續沿用了去年的主題《同學們,Tik華文吧!》,旨在結合現代潮流與文化傳承,通過多元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們更加全面地掌握華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他鼓勵學員們把握這次機會,在未來為華文教育做出貢獻。
安煥然教授:語言是民族的靈魂
文史研究學者安煥然教授的分享,引發了學員們對“為什麼要愛華文”的深刻思考。他引用了馬來諺語“Bahasa jiwa bangsa”(語言是民族的靈魂),說明語言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性。他指出,語言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民族文化和身分認同的核心。通過學習華文,學員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增強對民族身分的認同感。
安教授還強調,學習華文不僅是文化傳承的責任,更是為未來職場發展鋪路的重要技能。他指出,在全球化時代,掌握華文將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機會,特別是在國際市場中,華文的競爭力不可忽視。
他還通過實例講述了華文如何在日常生活和跨文化交流中發揮作用。他鼓勵學員們通過此次研習營,加深對華文的理解,並將學習華文作為一項終生的任務。
甄子云老師:華文的美與實踐
馬來西亞中學華文教師聯誼會主席甄子云老師在講座中,帶領學員們穿越華文教育在我國的發展史,回顧了從五福書院到現代華文教育的歷程。他通過詳細的講解,使學員們認識到華文不僅僅是一門語言,更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他特別強調了詩詞、書法等藝術形式在華文學習中的重要性,這些藝術不僅豐富了學員的文化底蘊,還提升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和思維方式。
甄老師還通過實際的例子,展示了華文在職場和跨文化交流中的實用性。他提到,掌握華文的外籍員工在華人企業中的升職率更高,這說明華文的競爭力已經超越了文化本身,成為職場中的重要工具。
林汶珊校長:華文是塑造人生的關鍵
馬來西亞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主席林汶珊校長在與學員的分享中,敘述了她對華文學習的堅持。她回顧了自己多年來的成長曆程,指出華文不僅是她的語言工具,更是她成功的基石。她強調,華文在職場上的競爭力無可置疑,並通過自身的經歷證明,只要保持對華文的熱愛,成功必將水到渠成。
林汶珊特別提到,許多非華裔友族同胞和外國朋友都積極學習華文,而一些華裔學生卻因為害怕難考A而放棄學習。這無疑是錯失了寶貴的機會。她鼓勵學員們要堅定信念,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她引用孟子的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激勵學員們面對挑戰時要堅持不懈,勇敢追求卓越。
林校長的分享還強調了教育的包容性和多樣性。她提到,華文不僅是文化傳承的工具,更是跨文化交流的橋樑。她希望學員們能夠了解到,學習華文不僅是為了考試成績,更是為了在全球化時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競爭優勢。
蘇進川主播:華文發音精妙多變
電視臺新聞主播蘇進川藉由自己的專業,分享了在說華語時如何準確發音,以及語音在表達時的重要性。他強調,發音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如果發音不準確,可能會影響聽者的理解。
蘇進川通過一系列生動的例子,展示瞭如何通過正確的發音提升語言表達的效果。他讓學員們親身體驗當配音員的樂趣,學員們通過角色扮演,親身感受到華文發音的微妙之處,以及如何通過語氣、音調等變化來傳遞情感。
蘇進川的分享深受學員們的喜愛,他們紛紛表示,通過這個環節,增強了他們對華文語言藝術的熱愛。
鄧文龍與林瞬錸:組織運營的力量
主辦方特別邀請2位青運口才圈認證星級講師鄧文龍與林瞬錸,分享他們在中學華文學會的經歷,以及展示如何通過學會活動提升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鄧文龍回憶道,華文學會的活動幫助他在組織策劃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為他後來的職場生涯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他強調,華文學會的每一場活動都是一堂無形的管理課,為學生們提供了寶貴的鍛鍊機會。
林瞬錸則分享了他在辯論組的成長經歷,強調辯論組不僅提升了他的表達能力,還幫助他在團隊合作中學會了如何處理不同意見。他鼓勵學員們抓住每一個機會,通過學會活動鍛鍊自己的組織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兩位分享者都指出,華文學會活動不僅是提升個人能力的平臺,還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經驗。
團康工作坊:團隊精神的培養
為了增強學員們的團隊合作精神,研習營特別安排了團康工作坊,由馬來西亞團康協會的嘉賓們帶領。學員們通過各種互動遊戲,學習瞭如何在團隊中有效溝通和合作。馬來西亞體驗教育認證引導師馬國俊指出,團康活動的核心是通過團隊合作和愉快的互動,增強學員們的凝聚力和領導力。精彩的團康活動也能對華文學會的活動增色不少。
在活動中,學員們通過遊戲站點的挑戰,不僅提升了團隊合作能力,還增進了彼此的理解。每個小組都通過討論和調整策略,逐步達成了更好的目標,展現了強大的團隊精神。
王國剛與葉欣媚:堅持為青少年編輯好內容
星洲日報為此營會贊助了200本《學海》季刊,讓在場每位學員都人手一本。同時,星洲日報文教部大專組主編王國剛及中學組主編葉欣媚,亦為學員們帶來了分享。
王國剛點出媒體在現今的生態演變,即使讀者的閱讀習慣有所改變,媒體的角色依舊舉足輕重。他拋出黃明志在愚人節舉辦告別式、以及去年臺灣MeToo課題的例子,讓學員們去思辨如何才是正確的新聞處理方式。
也是《學海》季刊主編的葉欣媚,向學員們敘述學刊對青少年的影響和教育意義,以及在編輯《學海》時如何用生動的內容,以貼近中學生的生活和興趣。可摺疊及撕開的封底明星卡片海報,讓學員們驚呼不已。
閉幕典禮與馬來西亞日的慶祝
閉幕典禮恰逢馬來西亞日,學員們通過書寫祝福和高唱《Saya Anak Malaysia》,以表達對國家的熱愛與團結。活動現場充滿了溫馨的氣氛,展示了年輕人對國家的深厚情感和團結精神。
此次研習營不僅是一次學術交流,更是一次文化認同與情感聯結的盛會。學員們在活動中收穫了知識、友情與團隊精神,活動為他們未來的華文學習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報道: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為自己贏一次 930公里 徒步朝聖的救贖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讀報紙的無用之用,我們培養獨立思考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有活動】喚醒文學被忽視的力量 新紀元文學創作營&文學獎養成班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科技無法取代的人情味 樂齡照護服務日漸吃香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有活動】動手升級再造把垃圾變黃金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有話說】看清醫美價值及概念誤區 恢復原有自信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文化說】紙紮藝術需新血夕陽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