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坐看云起

|
发布: 9:06pm 12/10/2024

港口兴衰

港口兴衰

香江入南洋 | 香港 新加坡 高雄 从港口兴衰 看格局变化

石宇坚

港口是东亚地区步向现代化的标志,也是东亚地区里纳入世界体系的一个象征。港口的起落兴衰,是一部东亚的历史,也是半部近代全球史,尽管这可能是以英美为首的世界海权秩序。我们有必要探讨近四十年来,东亚地区三个最重要的港口香港、新加坡与高雄,他们的命运以及转型之路,代表着东亚地区政治经济权力版图的那些变化,从而对海陆权在东亚的交织建立一定认知。高雄、香港、新加坡都是或曾是东亚地区的最重要港口之一,随着新时代,踏入了转型的过程。

我把时光拨回约40年前的1985年,当时3个港口,按货物重量计算都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四十年前,香港与新加坡竞争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位置,在及后十年,在第一、二位你来我往,高雄在1985年位列世界第三位,当时中国还没有一个港口能跻身于世界前十货柜吞吐量之列。然而隔了四十年的今年,全球十大港口之中,中国内地独占六席,把香港算在内,则有七席,新加坡多年来应该坚挺,排在第二位,至于曾经与新加坡争锋的香港,则排名已跌在第十位,高雄更跌至第十八位。香港与高雄的衰落,相映成衬的是中国港口的崛起,但与此同时,香港与高雄也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建立新的产业,以下且就按每个城市分别探讨他们的命运。

ADVERTISEMENT

香港:港口角色渐减

在1985年的世界,香港仍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中国也才刚改革开放七年,还远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的联通互动有限,香港作为转口港,仍然有举足轻重的价值。香港的葵涌货柜码头自1972年落成以来,不断扩建,直到了1987年香港的货柜吞吐量首次登上世界第一,合共处理约343万个标准货柜,超越荷兰鹿特丹及美国纽约。

然而,香港作为港口的扩张直到2003年就停止了,目前最后一个兴建的货柜码头-9号货柜码头于2003年落成,扰攘多年的香港10号货柜码头最后也放弃兴建,也放弃了兴建连接由罗湖口岸到葵涌货柜码头的港口铁路线,放弃了把港口联通深圳的构想。及后香港葵涌的排名就日渐下降,目前只在世界位列第十,不仅败给老对手新加坡,也落后于深圳盐田港以及广州港,背后的原因自然是中国内地日渐开放,与此同时香港的人力成本较两地昂贵,也没有推动自动化所致。

港码头吞吐量过直萎缩

另一方面,港府对于码头业务也并不热衷,过去十数年吞吐量过直萎缩,竞争力已远逊邻近的深圳与广州,要进行产业转型,更加仰赖金融与地产两大龙头产业,2018年香港政府展开“土地大辩论”时寻觅建屋土地时就把“重置葵青货柜码头”及“葵青货柜码头上盖发展”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在整个东亚港口的发展史里头,香港已放弃争雄世界前列的位置,任由港口排名不断下跌,也没有心思推动港口自动化,背后原因则是中国进一步与世界接轨,邻近中国的转口港角色不断下降,人力成本同时也更具优势,使香港作为港口的重要性慢慢下降,另外对比地产与金融业,航运的回报较低,港府对此产业不感兴趣,直到李家超政府任内才提出“推动智慧港口,透过建立港口社区系统,促进营运商及其他持份者信息互联互通,增强港口竞争力”,相关政策仍处于起步阶段。

新加坡:著力全自动化

与香港相映成趣的则是新加坡的策略,全力建设新港口-大士港,并以全自动化为目标,力争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化港口之一,目前中国的青岛港是全自动化,今年广州新建成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同样也是全自动化,并且港口的调度、设备控制等码头自动化成套信息控制系统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

2040将建全球最大全动化码头

新加坡的大士港也跟上这波全球港口的浪潮,并且是当中规模最大,今年落成的第一期,每年可处理2000万TEU,占地414万平方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动化货柜码头,在明年也会部署全面覆盖5G,并且是全球首个个智慧港口计划(Smart Port),该计画借由软硬体整合,硬体如智慧货柜系统、无人驾驶车、自动堆场起重机等技术,软体为资讯平台等,使其港口业务更加高效、快速和智慧化。预计在2040将会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全动化货柜码头,吞吐量将达到6500万TEU,反映新加坡握有马六甲海峡要冲的地利,预计区内的经济增长仍然蓬勃,于是押注在港口的扩大、升级上。新加坡也通过港口的扩大、数位化、自动化,带动相关的科技研发与应用。

高雄:自动化与转型并存

对比香港,高雄作为港口城市的没落更早,在2002年和2003年分别被上海与深圳超越,今年作为港口吞吐量的排名更跌至十八位,背后同样与中国因素有关。台湾政府早年曾试图发展高雄为亚太地区转运中心,但两岸通航却一直无法实现,直到2008年两岸“大三通”落实,两岸实现货运通航,但为时已晚,也被宁波、广州、青岛、天津、厦门超越。

到了2018年的时候,竞选高雄市长的韩国瑜更说高雄「又老又穷」,是一副产业没落的景象,另一方面,台湾也进行产业转型,由劳动密集工业转型为以精密电子生产为主的工业,岛内本身的出口的吞吐量日渐减少。但高雄也未放弃港口的自动化,以提高竞争力,在东亚的港口里占一席位,去年就落成了高雄港第七货柜中心,是台湾第一座全自动化的货柜基地,与新加坡大士港也同样配备5G技术。

与此同时,高雄为人称道的则是成为「演唱会之都」,去年,高雄市去年举办117场演唱会,带来139万人潮,创造了45亿台币的经济产值。至于今年前八个月则吸引了95万人次,创造约30亿元观光产值,这个变化源于民进党长期执政期间在高雄所建设的文化基建,世运主场馆可容纳多达4万5000人,免收场地费也免抽成。另为了发展“演唱会经济”,高雄市政府各部门有协调小组,文化局专门与演出单位对接,工务局与交通局则负责相关市政设施的配合。

香港、新加坡、高雄三个港口城市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东亚以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内地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因素,香港与高雄港随之没落,但与此同时进行产业转型,高雄没有放弃港口命脉,仍然力图挣扎,香港则走到另一个极端,政府任由港口产业没落,城市的共识甚至要“去港口化”,改为兴建住宅,作为更高回报的产业。至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不同,奋发图强,扩建港口之余进行全自动化建设,看好东南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潜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