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11日讯)龚万辉凭着首部长篇小说《人工少女》,荣获星洲日报第17届花踪文学奖马华文学大奖!
本届马华文学大奖一共有6部作品入选,除了《人工少女》,其他作品分别为贺淑芳《蜕》、海凡《雨林的背影》、周若涛《蒙面战纪》、吕育陶《一个人的都市》和牛油小生《那些进化了的,以及……》。
ADVERTISEMENT
南方大学学院中华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润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以及台湾作家陈雨航在昨晚的颁奖礼上,点评《蜕》、《雨林的背影》和《人工少女》这三部作品。
陈雨航说,《人工少女》是用努力经营的时间和回忆,在各种时间的片段里有神秘的空间,还有一些受伤的、要逃离的人的庇护所。
“时间如此无情,想要暂停或快转的期望,终究不能改变什么。各种手机、电玩、动漫、充气娃娃、组屋、城市、地底的深渊、雨林、荒废的游乐园撑起了1980年代以来的欲望、伤悲、歧视、失落的童年与青春、传说、走出来或走不出来的梦境……”这部作品以微微的奇幻比划,回望一部悲观的,突然的,终将消解的生命史。
“因为是突然吧?文字和叙述都呈现了哀伤的调子。”
在阅读《蜕》时,韩敬群对书中所叙述的“五一三”事件印象很深刻。
他称,在黎紫书的《流俗地》也能读到一些片段的书写。
“贺书芳却近似于火力全开的正面强攻,使我们看到它真实而惨痛的一面。《蜕》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她写了“五一三”事件的PTSD(创伤)。贺淑芳在小说中说,蜕皮原来会致命,能够成功完成蜕皮的,就会啜吸旧皮上的汁液。可见走出历史阴影之难。
“文学固然不是历史,但文学可以通过书写历史中个人的命运,提供丰富而有意味的细节,让历史活化了。”
不过,他补充,文学虽然可补史之缺,但文学毕竟不是历史,如何把握文与史的平衡,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王润华推荐《雨林的背影》
王润华则推荐《雨林的背影》,他举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奈保尔和康拉德,他们都书写热带雨林,而他认为海凡书写马来西亚丛林的故事,打破过去很多的传统。
“(他)用个人的经验,用个人的感受,譬如说他个人呼吸到森林的气味,那种孤独的回音,写成了这一部了不起的小说。
“《雨林的背影》构成另外一部我们目前非常流行的反殖民,最后的热带雨林的书写。他几乎把冷淡以后的色彩,赤道的阳光,画了一幅非常唯美又现实,而又非常适合我们今天,尤其是马来西亚人民,世界人民对热带丛林里面的繁衍、人类的义愤。”
写长篇小说如高空跳伞
龚万辉从20多岁开始便参加花踪文学奖,而此次获得马华文学大奖,自然是喜悦万分。“这个奖的重量当然跟之前的重量比起来,对我来说会更大一点。”
他比喻写短篇小说如10米高的花式跳水,而长篇小说却像高空跳伞,充满挑战。
“这是我第一本长篇小说,就这样纵身而下,根本不知道自己会掉到什么地方。所以以前的跳水技巧完全用不上,更糟糕地是,到最后还发现降落伞打不开。”
得奖之后,对他而言是莫大的鼓舞,让他有信心再写下一部长篇小说。“同时入围的作品,我觉得他们都是非常可敬的创作者。他们都扎扎实实的,各自精彩,各别有关注的议题。那正好展现了马华文学的多样性以及多元化。我觉得马华文学真的很精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